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2016-12-19徐京魁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渗透策略

徐京魁

摘 要:本文强调高职教育在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作用,分析高职语文教学在“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中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大国工匠精神;高职语文;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60-02

一、引言

2015年1月25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引发大批国民的关注,继而引发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忧虑和思考。

二、大国工匠精神含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的确造就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中国制造”也一度充斥全球。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中低端产业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真正我国拥有核心技术高端技术的产品屈指可数。各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快速上台阶不惜牺牲环境,追求“多、快、好、省”,“喊大口号、上大项目”,急功近利的心态比比皆是。我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全的工业产品,但是中国人却到国外“买、买、买”,中国人都不信任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可以想象“中国制造”前景堪忧。

2016年3月5日“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首先明确工匠的概念,我国自古就有不少工匠,以鲁班最为有名。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而且还要有负责、专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综合我国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比较德国、日本等注重工匠精神的国家的概念,我国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敬业守信、作风严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推陈出新。

三、高职教育在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中的作用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超过日本紧追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和“中国运营”升级需要一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高端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职业素养和创造其他附加价值上加大培养力度和要求。李克强总理适时提出的工匠精神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工匠精神的培养分为职业前和职业中两个阶段。职业前的培养在职业院校,职业中的形成在企业。高职院校在注重提升人才质量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开展专业培养,同时对学生专注态度培养、精准精神、创新能力开展培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入职前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中,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不断培植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职业能力的配演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一技之长”。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首届研讨会是在2007年4月才召开;二是成果少。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课题项目等成果普遍较少;三是推进慢。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较,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推进相对较慢。

四、高职语文教学在“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面,但是它的功利性是毋庸置疑的。要减少这种功利性对“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的影响,高职语文课程的作用凸显。高职语文在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专业优势。高职语文不仅在引导学生热爱本民族语言、规范本民族语言方面和运用本民族语言上有专业优势,更重要的是高职语文在提高学生“做人”的内在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文化内涵和底蕴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肩的。同时,高职语文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下社会转型,人心浮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大环境下,语文课程中传达的抑制世俗偏颇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情感的人文情怀是拯救人性的一剂良药,是使人归于诚信、敬业、执着、平和的中国人思想道德标准的强心剂。

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作用是无法被其他课程取代的。高职院校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将语文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高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的问题,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五、高职语文教育渗透“大国工匠精神”的策略

所谓渗透在本文中用到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第三个义项: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在本文中有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可的意思。

(一)选择合适的高职语文教材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和高中,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有它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确定和中国制造问题的凸显,一方面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上内容还要实用性,贴近学生职业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已经高于普通高校,同时由于拜摆脱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在内容的选择上更趋于引导学生思想的自由活跃,更容易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精神。

(二)利用高职语文教学环节渗透

高职语文教学中可以有几个方面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1、课文讲解过程中渗透

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延伸拓展文章主旨,在社会责任感培养、诚信敬业、执着进取等方面引导培养。

2、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是运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辩论法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职业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精神和换位思考、优质服务意识;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反转课堂中培养学生埋头苦干、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意识。

3、布置作业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高职语文的作业抄记较少,主要是语段分析和作文。在布置语段分析作业中,教师需考虑语段的主旨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欲望,要求学生反复修改,也可以课堂上学生互相修改,培养学生勤业精业的精神。

(三)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渗透

教师为引申而教,学生为引申而学。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可是,在垃圾信息满天飞、知识碎片化、学生手机不离手的当下,如何引导和安排学生合理有用的课外阅读的确值得高职的语文教师好好研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教师身份互换、翻转课堂等形式“逼迫”学生必须阅读要求的渗透人文精神和关怀的课外书,同时语文教师可以与学校图书馆合作设立“校园有声读书馆”,要求学生下载APP,按时报到,分享学习心得、开展讨论,为鼓励学生阅读可以有平时成绩的加分和其他福利。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渗透

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可是往往人文底蕴不强。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学业基础较差、人文素养相比普通高校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意识强化,多开展这方面的学生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联谊活动多与语文学习有很大关系。鼓励文学社多多进行文学创作,安排语文教师定期讲座指导;表演社多艺术表演,增加学校文化艺术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加入国学活动,诸如经典诗歌、著作诵读活动、话剧、原创音乐会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渗透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意识。

(五)发挥高职语文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一个好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品质人格,见贤思齐取法乎上。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不仅仅做一名“授业解惑”的“经师”,更应该是一名“传道”的“人师”。高职语文教师更应该有仁爱之心,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把爱传递给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说教,背离教育的初衷也不会产生好的教育结果。语文教师应该奉行的教学原则是“永远尽量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永远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理智的严厉严格相结合的爱”对待每一个学生。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衣搭配这样的语文教师,这将对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12).

[2]符晓黎.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

[3]李馨.国外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建设的现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2).

[4]张翔.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王岚.高职语文类课程改革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渗透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信息化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