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儿童文学混合式教育创新实践

2021-01-03刘艺敏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刘艺敏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高校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如何通过课程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将高校课堂转变为创造力的发源地。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现状出发,结合“儿童文学”课程应用实践,提供高校课程改革新思路,包含教师课堂思维转变、课堂多感官体验,课程“产品导出”等,做适应新时代“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做适合当代学生风格的创新课堂。

关键词:高校课程 儿童文学 课程改革

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中多是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年期、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掌握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和儿童影视文学八种常见的文体及其写法;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但当今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实践仍存在显著问题:“高校《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讲述,轻实践研究。”“重单向知识灌输轻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学生参与度低,主体性未能凸显,个性发展更被忽视”等。

传统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由于儿童文学涉及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儿童诗等基本文体特征及文学创作要点的讲解,上课多以讲授形式为主,辅助工具多为多媒体课件PPT,并结合板书,课程讲授逻辑多遵从课本顺序,以课本知识讲授为主。在课程章节的设置上,以不同文体体裁作为课程划分。案例多選择课本传统案例及常规案例,偶尔结合小比例其他案例进行辅助讲解。

在为期三年的高校儿童文学课堂创新改革中,“儿童文学”课程改变传统上课模式,突破固定思维局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玩转课堂”,落实课堂创新,最终定位践行“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室到工作坊”的新型课程改革实践。“儿童文学”课程自2017年起开始落实课程改革,2019年上线学银在线开放平台,累计有2906人次学生学习该课程,建设同名线上开放课程上线一学期点击率突破1570000+,累计全国近30所高校学生选修该门课程。

1.“从线上到线下”

线下课程有效运营的同时,采用“线上”与“线下”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即线上开放课程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形式,申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教学模式将原课上讲授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助,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科学教育兴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为主体,结合了超星平台移动课程软件,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讲授有效结合。通过线上平台使班级管理、学习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管理、课堂表现管理等更易于实现,实现了学生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形成了课上探究疑难问题,课中测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课下完成作业、扩展视野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认知—行动—评价”相结合,将前情分析—教学活动—评价考核三部分串联结合,帮助学生从思维上、行动上、理念上进行提升。

整个教学模式包括前期分析、教学设计和评价考核三个阶段,前期分析为整个课程的后续开展提供了基本前提与保障,而教学设计是最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特征的阶段,最后的评价考核阶段实现了整个教学模式开展质量的检验与监督。前期分析阶段包括对课程的分析(包含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等),学习者分析、混合教学环境分析三个方面,并根据前期的系统梳理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教学微视频、文档资料、PPT等;教学设计阶段包括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学习两个主体部分,一方面线上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凭借超星学习通平台观看幼儿园课程实录等教学视频,结合教师分享的教学资料实现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对课程的学习形成系统掌握,另一方面,线下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以及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来实现传统教学与新型混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评价考核是通过学习过程评价、课程考核评价、活动参与评价等几个维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判。这种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学的过程性考核与个性化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课程实施阶段中,在教师课堂讲授方面,课堂讲授多发生在课中阶段,主要针对课前学习展示、情景的创建、知识点讲解、组织活动讲解、教学总结等内容进行面对面的语言沟通表达。在线上学习方面,在线学习可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任何阶段,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通知”功能、“活动”功能、“资料”功能、向学习者发布课程资源、学习目标、重难点和课前测验题等,学习者可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等活动;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习者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课中讨论学习的内容,针对此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可借助超星学习通的“讨论”功能、“点赞”功能、“留言”功能等开展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角色扮演等活动;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成员”功能监督了解每个学习者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的路径,通过“作业批阅”功能、“讨论”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在评价方式上,混合式教学则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在课前、课中、课后参与的教学活动给予评价,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即课前查阅资源获得的经验值,课中出勤获得的经验值、讨论答疑所得的经验值、获点赞次数所得的经验值、课堂表现所得的经验值,课后参加活动所得的经验值等,这些经验值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互评、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在线学习活跃情况等方面,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路径,客观地反映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

2.“从课堂到课外”

“从课堂到课外”即根据儿童文学不同章节,设计出不同课堂“衍生物”,例如由儿童戏剧文学衍生出“儿童戏剧工作室”,在课外也可进行专业儿童戏剧学习与表演;由儿童绘本文学章节衍生出“儿童绘本进幼儿园”公益活动,带领学生将绘本教学与分享融入幼儿园实践教学;由儿童故事与童话章节衍生出微信公众号“每周一故事”活动;由儿童动画文学章节衍生出“FM配音电台”及配音大赛,等等。

3.“从教室到工作坊”

课程“从教室到工作坊”,目前已为该课程成立专门“儿童文学工作坊”,由一人负责,采取专业团队打造精品课程战略。其中课程团队分为专业教师团队及学生助理团队,教师皆为学前教育及文学专业优秀教师,学生团队学生选取上过该门课程且有丰富项目及相关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团队负责线上开放课程部分,学生助理团队负责课程运营及辅助工作。通过团队人员优质互补、协诚合作,共同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有想法、有内容、年轻化的课程团队。

工作坊主题形式多样,采用教师工作坊与学生工作坊形式双管齐下。教师工作坊工作内容多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儿童文学章节主题的确立、同行业儿童文学教学者交流、课堂衍生产品的创意与构思、学生课外课堂相关活动的组织与筹备,等等。通过教师领域儿童文学工作坊的实施,帮助相关任课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调整课堂设计思路,开阔视野,集合团队力量打磨精品课程,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优势互补等。

学生儿童文学工作坊则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通过预设的主题进行主题头脑风暴、学生视角的课堂设计,关注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兴趣点,与工作坊成员一起融入当代学生喜爱的热点名词,喜爱形式等等,例如在课件分享案例中使用“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即可出现素材内容,在PPT中融合音乐进行课堂主题场景式设置等,共同从学生心理角度及审美偏好出发,打造融合性的沉浸式课堂。与此同时,在与学生工作坊中进行各种主题式任务互动,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体验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及丰富性,学生在多元的形式中得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瞿亞红.对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7-38

2.马国玉.多元智能观下的高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N].鸡西大学学报,2014(3):21-23

3.张亚雪.美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01-102

4.高博涵.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五维空间[N].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7):138-140

5.余永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7-138

该文章属于青岛黄海学院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学习者中心导向下“共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批准单位:青岛黄海学院;项目编号:hhxyjg1906;《基于IURS模式的SPOC教学实践改革》批准单位:青岛黄海学院;项目编号:hhxyjg2025.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刊首语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