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探讨

2020-12-28刘诗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青霉素药效

刘诗鹏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 引言

报道显示,全球内用药不合理比例在1/7左右,而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现象则为25%左右。而在国内数据调查中,一级医院抗生素使用率>90%,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为80%、70%。虽然抗生素治疗相对广泛,但会出现过敏和毒性等不良反应,继而诱发二重感染,甚至还会导致机体死亡事件,若存在抗生素治疗不合理现象,则会在提高抗生素使用率的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及救治难度[1,2]。本课题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0例抗生素治疗患者,探讨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0例抗生素治疗患者,随机纳入参照组(300例)和干预组(300例)。即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54∶146;年龄上限为74岁,下限为22岁,平均数年龄为(37.23±5.21)岁。干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51∶149;年龄上限为73岁,下限为20岁,平均数年龄为(36.02±6.04)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标准:满足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指征,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年龄均在18-75岁。排除标准:合并恶病质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者、视力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1.2 方法

参照组仅为常规治疗,干预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抗生素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予以总结,再拟定药物合理应用措施,保证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及皮肤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全身损害、注射部分反应和其他[3]。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 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χ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10/300),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7%(35/300),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50,P=0.0001)。

3 讨论

3.1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①变态反应。药物热、溶血性贫血及血清病均为机体变态反应,于用药1-2周时机体表现为不同程度胃肠道黏膜溃疡、关节痛、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肠道局部坏死等,是头孢菌素、链霉素和林可霉素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若机体表现为溶血贫血,则是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甚至还表现血小板减少。②过敏性休克。作为Ⅰ型变态反应,任何用药途径均会导致该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而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联用时会提高机体交叉过敏反应,为预防此状况则应对患者予以皮试,减轻机体健康威胁。③未分型过敏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和日光性皮炎等,是四环素、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出现急慢性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及支气管哮喘等[4]。

(2)毒性反应。①心肝脏毒性。精准把控氯霉素、链霉素和青霉素药物剂量,于用药后机体极易表现为心脏毒性反应,如林可霉素会诱发心律失常,使机体出现肝细胞型黄疸;红霉素则会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四环素则表现为肝炎。②胃肠道毒性。是因抗生素药物服用导致的毒性反应,口服青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若为静脉滴注,则会在大剂量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给药下,则会导致腹泻和呕吐等胃肠道反应。③血液毒性。是因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类药物导致,多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肿和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与低血压等反应。④耳毒性和肾毒性。耳毒性多见前庭功能障碍、耳蜗听神经损伤,往往会诱发眼球震颤、视力下降和共济失调;肾毒性则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甚至还会导致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5]。

3.2 抗生素合理用药

(1)药物适应证。于抗生素药物试用期间,应做好药物适应证、抗菌谱、不良反应的把控,以此和维生素感染菌群相对应。而在临床用药期间,应在做好病原检查、药敏试验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抗生素。即在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原则:以病原菌评估患者病情进展、症状表现,再依据药物抗菌谱对抗生素进行选择;规定浓度抗生素,可起到抑菌杀菌的效果,还可在作用靶组织的前提下,增强药效;药物选用期间,应依据药动学参数对感染部位予以定位,再控制药效时间、药物浓度[6]。

(2)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抗生素给药期间应侧重疗效的把控,即于靶器官和靶组织作用时,药物成分应维持在预计浓度及时间,否则难以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即药物选择期间,应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整合患者病情进展的同时,对抗生素类型、用药时间和剂量的控制,使之能够在展现药效的同时,预防药物不良反应[7]。

(3)发挥药效预防价值。抗生素应用期间,是以预防疾病为前提。但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仅会加重机体疾病进展,威胁健康,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依赖性,甚至还会导致感染范围的扩增。譬如:部分感冒患者在服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中,不仅难以控制病情,还会使感冒呈现久治不愈的状况。

(4)联合用药。单药治疗模式下,难以侵入机体肺部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往往需要联合用药,以药物间协同作用的优势,直达细胞内部,以此起到病菌效果。同时,部分医师为降低药物疗效,是以药物联合作用,减轻前者药毒性,增强药效疗效,但因医师认知度不到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例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间联合给药,不仅可出现机体拮抗反应,还会延长救治时间,不利于疾病恢复。但在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给药中,则会在短期内甚大细胞内部,起到灭菌抑菌效果[8]。

本课题可知,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参照组为11.67%(35/300),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针对抗生素治疗患者,以药物不良反应为核心,做好药物合理应用措施,是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关键,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青霉素药效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药效一整天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药效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