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革新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0-12-24王帝钧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互联网

王帝钧

【摘  要】互联网创造了新的传播模式,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已无法脱离网络提供的各种便利。在互联网传播模式中,网络文化也逐渐渗透人们生活,对人们生活方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文章以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为入手点,阐述了网络文化对革新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生活方式;网络文化

引言

二十一世纪,人类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主要是基于近代科学技术进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科学技术主导的变革。其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改变,而是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探究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文化对革新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以网络文化为例

1.1概念

互联网又可称之为国际网络,主要指网络、网络间由通用协议串联而成的庞大、逻辑单一网络。互联网催生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特指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融合为基础,以数字接收、发送为核心的文化。从网络文化传播渠道入手,可以将网络文化划分为仅依赖网络平台传播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被网络改造后形成的流行文化。前者强调从网络技术特性入手,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后者则强调从文化特性切入,强调由网络内容文化属性所诱导的文化范式转型。

1.2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差距较大,呈现出了突出的开放平等性、虚拟实在性、多元复杂性、传递快速性特征。其中开放平等性主要指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发表独立宣言,突破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约束,以平等的身份自创文化;虚拟实在性主要指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中人类活动在网络平台中的延伸,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创造、认知、选择空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社会生活;多元复杂性主要指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不断融合、碰撞,新的文化也在不断产生、丰富,促使网络文化呈现出真假难辨的特征;传递快速性主要指网络文化现代性传递方式,在速度、广度方面均具有较大提升,网民可以通过计算机界面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网络文化,并与不同地区的人们开展文化交流。

2.互联网对革新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以网络文化为例

2.1正面影响

由于现代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探究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必然需要探讨网络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变化的作用。网络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涉及了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多个方面。

首先,在思维方式方面,网络文化特有的海量超文本信息、非线性技术打破了人们线性思维模式,形成了人机结合共生思维。在人机结合共生思维中,全球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大交换、大集成。而基于网络文化的交谈、交友、聚会,也可以进一步拓展人们思维空间,为人们思维创新提供依据。

其次,在学习方式方面,网络文化蕴含的海量学习资源颠覆了基于学校的直接传授方式,可以为学习者自主选择文化知识、自主调控学习进度、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提供自由空间,最大限度调动学习者学习热情。如教育领域出现的微课、慕课及囊括各种文化产品的APP、终端,或文化、艺术、体育领域出现的各种类型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在线直播、有声读物、网络影视等。从网络文化内容视角入手,网络文化快速、即时传播特性,也导致学习者注意力仅可维持较短的时间,出现了“碎片化阅读”情况。

最后,在工作方式方面,网络文化丰富了高科技含量、分散式的工作内涵,人们可以通过自由度更高的方式开展信息收集、加工、发布、存储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终端了解行业及相关行业情况,促使整个行业发展演变为信息流通。同时网络文化的即时性、便捷性也导致人们在工作交流方面大量依赖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平台、设施,实现双方向交互,为掌上作业、虚拟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2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全天候、零时差的信息传播速度,也产生了庞大的信息数据,基于互联网平台中受众选择生活行为视角思考的“信息茧房”概念由此产生。信息茧房主要指人们均拥有为自身量身定制个人日报的权利,长时间紧固在自身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致使个人生活呈现出一种定式化、程序化状态。如在网络互动交往过程中,聚集在自身感兴趣的网络平台中,因共同爱好、话题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交流,最终连接成“圈子化”的网络文化。如聚集了海量网络用户且活跃度较高的微博粉丝文化。由《2019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可知,微博用户兴趣大多集中在泛娱乐大众领域,如美女帅哥、明星、动漫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粉丝直接接触的明星偶像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与粉丝分享生活动态,完成工作宣传等任务。而粉丝也可以给明星偶像言论进行评论、转发或者“控评”,部分年轻粉丝往往过度沉溺于个人感官世界,采用語言暴力甚至身体暴力维护偶像形象,甚至做出癫狂举动,形成认识单一、思维封闭的“信息茧房”。

除粉丝文化以外,网络“丧”文化的存在,也导致人们长时间浸没在负面情绪中,责任感淡化,突出的表现为“无所谓、无意义、无兴趣”的“三无”现象。如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无精打采,精神空虚,如同行尸走肉;部分人需要通过消极逃避的方式,平衡外部世界、内心世界,无进取心;部分人对国家社会发展、人类使命、个人计划、生活理想都采取“高高挂起”的态度;部分人认为人生毫无意义,自认为看懂社会黑暗,心态日益冷漠。虽然上述人数量较少,但是其弱化了自身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影响了整个社会群体的责任感表现。而刻意渲染的冷漠麻木、颓废绝望、自怨自艾情绪,也对其他人的人生信条及社会主流生活价值体系造成了较大冲击。

3.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突出的权力分散性、个性化、自治性、开放性、创新性,必将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也诱发着人们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因此,应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等多个方面,合理调控,避免信息茧房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杨文欣, 常鹏. 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以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生活方式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00(005):450-450.

[2]杨序暄. “信息茧房”与网络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J]. 新闻知识, 2019, 415(01):19-22.

[3]赵小丽, 王泽众.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19, 494(06):21-23.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互联网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