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析

2020-12-23邓伍波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照中央文件精神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要求对“课程思政”的意义、思政元素挖掘、育人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以进一步认知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高校育人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育人评价;教育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應”[1],对各类课程在育人效果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要求。自此,教育界和各高校围绕“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1.社会主义办学本质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2]。中国的高校办学方向就应该旗帜鲜明的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保持一致,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人才,这自然要求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精心挖掘社会主义价值元素并做好青年引导工作。做好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是中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本质要求。

2.教育育人的应有之义

课程思政是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的重要举措。近代以来,高校学科与专业分立日益精细,在促进学科研究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离,特别是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这种分离易于导致学科间误解甚至互相攻讦的情况。另一方面。如只注重专业知识讲授而忽视正确价值引导,在受教育者中易于产生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错误观念,导致育人效果消弭,甚而陷入知本主义的困境。课程思政在对非思政课程提出增强育人效果要求的同时,也隐性的为课程间交流,特别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教育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观念的分享和价值的引导,还在于对人的培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是由社会决定的,具有阶级性,“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3],而共产党人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从而让教育回归原有逻辑归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为社会意义上与教育意义上,社会意义上的发展即马克思所指的人类解放终极目标,而教育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这个终极目标提供基础。现今阶段教育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全面发展,绝对不是德智体美劳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而是以德为首贯通联系。课程思政为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以及育人效果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基础,所以课程思政也是教育育人的应有之义。

3.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担当者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到“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日益增多。在改革开放国策和世界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影响下,西方社会加紧对我国社会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各种意识形态、价值导向、思想观念涌入国内,在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中激烈博弈。高校作为青年人的学习场所和集聚地,是传播、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进行辨析,帮助和引导他们提高意识形态辨别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这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科通力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担负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二)价值元素的应用

1.课程的划分

在课程思政这一意义下,课程概念可以广义的分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两类。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非思政课程的原本属性,更不是将他们直接讲成思政课,而是要挖掘非思政课程中蕴含的正确价值元素,并对学生开展科学的价值和观念引导,以期更好达到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是以课程和教材为载体,对其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导向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受教育者施以运用,以形成科学育人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

非思政课程学科覆盖广泛,类型丰富,需要针对课程所属学科、性质进行更加系统的划分。2020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对公共基础、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课程可以挖掘的价值元素提供了指导。从《意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可以分类挖掘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为国为民、医者仁心等课程中所富含的价值引导元素,从而实现与思政课程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2.价值元素的选取与应用

没有智育做基础,就不可能有德育。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不是空口灌输,而要以事实为基础,以规律为依据,以逻辑为引导,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有理服人,这样才会起到德育的初步效果。因而在选取和应用思政元素于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课程思政开展形式主要是由教师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挖掘课程中的价值元素,并在课堂中进行结合、发挥,以形成“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以及思政教育固有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目标指导下,挖掘其知识体系内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元素,将事实与知识联系,知识与价值结合,在事实中总结规律,进而提炼价值导向。这就需要教师在掌握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善于从具体的教学内容、环节中提炼和总结。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既体现在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也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的精心设计上。

(2)同学科各门课程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同学科中各课程在知识体系、教学目标上既相互区别侧重不同,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选取价值元素时,同学科各课程之间可以依据本课程知识深浅程度及相互关联点,在价值引导中形成层次,建立体系,形成价值引领的协同效应。从而加强学生价值印象,进而更好达到价值认同效果。

(3)应该了解时代环境,尊重学生特点。今天的青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信息和资源,加之青年本身在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种特点,都对课堂教学的权威性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也给课程思政开展效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价值引领,是一种做人的工作,除去前面讲到的必须以理服人,还需要了解时代环境和不同阶段学生特点,与时俱进的开展教育活动。

(三)育人效果的评价

课堂教育往往以理性为路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育,而价值既是一种观念上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于个人的具体社会实践中。因而对課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于课堂教学效果,也要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追踪。

对于课堂效果而言,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一观念下,许多课堂将学生是否欢迎作为评价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悄然兴起以迎合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但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5]。与学科知识激发的深度好奇相比,丰富的教学方式与愉悦的教学氛围往往只会激起浅层兴趣[6]。如果方法把握不当,愉悦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兴趣,还容易让学生成为知道主义的傀儡,而缺少深入思考。所以在评价育人效果过程中,不应仅仅以教学方式新颖或学生的好感度为评价标准,重点应该在于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住“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两个关键,是否在课堂内容上有其深刻内涵。

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成效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知”的程度,并且预设了“知行合一”的前提。但在价值引领和观念培育中,价值和观念不仅仅是“知”的概念,还包含着心理认同和行为遵循。所以过往教学中“知行合一”的前提在价值引领中并不一定存在,学生可能知道遵循正确价值观念应该怎么做,但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价值选择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知善”并不一定等同于“行善”。个体在实际社会实践进行价值选择中往往受到情感、社会体验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在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不仅需要考察受教育者在思维上对于正确价值观念知道多少,还需要长期观测受教育者在行为过程中的实际选择。这就需要我们不仅需要以知识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正确观念和价值的了解程度,还需要通过访谈、问卷、社会实践、追踪观察等多种形式多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N].人民日报,2017-10-3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2-29/8412268.shtml,2017-12-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张弛、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作者简介:邓伍波(1990-)、男,湖南株洲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