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德育实践研究

2020-12-23黄月华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黄月华

【摘 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内忧和外患,危难时刻皆因中华儿女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凝聚的力量解除了内忧,战胜了外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外家国情怀课程资源,以此为支持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强化。文章首先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基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德育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初中历史高质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德育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以历史课堂为载体,对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加以科学利用,保证德育教育落实的有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仁爱忠孝及心怀天下的优秀品德,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进取,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质高效教学也得以顺利实现。如何运用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是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

作为历史核心素养重要内容的家国情怀,也是初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德育素养。爱国之情、正确价值观、优良的思想品德等主旨内涵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具体到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深挖并融合课程资源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初中历史课堂深挖和运用家国情怀课程资源,首先有效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再次有效培养了学生优良思想品德,通过百家争鸣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真正落实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基于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德育实践策略

2.1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2.1.1借助多媒体辅助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应用,能够促进德育教育的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也得以高质高效开展。应用家国情怀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声情并茂的激趣价值,对历史教学视频进行播放,对家国情怀进行弘扬,强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过程中,可播放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的感人事迹,通过声像效果的渲染来强化学生感官刺激,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1.2借助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

为强化学生历史学习体验,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将富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事件融入角色扮演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这就能够强化学生直观感受,无形中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自导自演“禁毒”小节目,有的扮演主角林则徐,有的扮演配角“烟鬼”和“洋鬼子”,真实再现林则徐坚定“禁毒”的动作和神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此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历史教训形成了深刻认识,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当积极上进,同时,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远离毒品。

2.1.3借助有效的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出发,合理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掌握历史知识,家国情怀弘扬的教学效果也得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应当注意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就历史事件出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德育也得以顺利落实。

2.2发挥教材支持作用,立体化展现历史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与历史相接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历史课程,主要资源就在于历史教材,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的支持作用,对其中家国情怀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学生在家国一体方面建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历史事件,促进教材资源的丰富化,以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来展现历史,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历史教材中对于我国所经历磨难的讲解,包括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书本上的文字相对空洞,若仅仅依照此种方式来对知识进行讲解,则无法对学生内在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资源优势的发挥,营造真实化的情景,强化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产生,德育的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不仅如此,教师可从细节出发,来讲述历史事件,比如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打造立体化的历史课堂,确保学生感知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逐步提升。

2.3展现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历史

中华民族包含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来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可通过诗歌的运用,来引导学生深切感知诗人对于爱国之情的表达,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中,通过壮阔画面的描绘,使得无数中华儿女为之所感染;比如陆游《示儿》中将垂死老翁对于收复失地的热切关注形象的表现出来;比如辛弃疾《破阵子》中对壮志难酬的悲愤进行抒发等等。众多文学作品中都充满家国情怀,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素材,引导学生对创作背景及社会现象进行把握,能够为学生了解历史提供辅助,家国情怀教育得以顺利落实,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逐步得到强化。

2.4鉴赏历史文物,提升家国情怀认同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文物作为重要的史料,是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鉴赏历史文物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感,这就较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同时促进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强化。例如,开展《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将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國”锦护臂文物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将文物特点、发现过程、工艺等加以展示,强化学生对于丝绸之路上交流物品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鉴赏历史文物,学生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这就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家国情怀教育也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2.5利用地方资源,强化历史学习体验

我国地大物博,祖国历史内涵丰富,地方史众多,都是宝贵的财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若想要落实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就需要把握地方实际情况,对乡土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利用,立足现实生活出发整合资源,开展生动化的历史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历史学习体验,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认同感。比如笔者所在的三明市列西城距今160余年、旧石器时代的万寿岩遗址等都是重要的历史素材,这些地方历史素材的利用促进了历史教学的丰富化,都是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渗透,能够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为强化学生历史学习体验,可鼓励学生对本土文物及遗迹资料、民间故事传说等进行收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都得以弘扬和激发,促进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落实。

总之,基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及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家国情怀课程资源优势的发挥,切实推动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高质开展。教无定法,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侧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挥教材支持作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历史文物,利用地方资源,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波.浅议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基础教育参考,2019(12)

[2]龚隽峰.指向学生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2)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育局,福建 三明 36500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