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12-23顾晓筱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任务和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从让学生敢问、会问、辩问这三“问”着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39-02

引 言

巴尔扎克曾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究竟从哪里来呢?它来自“疑”。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对于学习者而言,他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自己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深挖他们的数学潜能,有助于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逐步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往往被忽视和遗忘,导致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不到良好发展,又何谈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呢?对此,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并落实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用心营造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源于人的实践,始于人的“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知晓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关注学生的数学预习,让学生有疑就问

小学数学教材是众多的数学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智慧结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高度的严谨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材为基础,紧紧扣住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每个细节,重视对他们的学法指导,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1]。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把他们不懂的、无法理解的、有困惑的地方标注出来,并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问:“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几个部分?它的表面积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有什么联系呢?”有的学生提问:“究竟该怎么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呢?”……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后,笔者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探索,如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计算烟囱、金鱼缸、汽油桶等的表面积,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们分享。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步形成,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开放数学学习时空,让学生有疑想问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课堂越灵活、越自主、越开放,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越轻松,数学思维就越发散。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他们的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进而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笔者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在笔者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结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来推导圆的周长。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有些学生提出问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线段都是直的,而圆是弯曲的线,它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呢?”也有学生提出问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是不是与它的半径或者直径有关系呢?”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虽然没有章法可言,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结果,也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觉悟”。所以,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主动开展数学猜想、验证等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积极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会问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要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单纯地敢想、敢问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给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帮助他们打开“问”之门,让他们会问数学问题。

1.抓住恰当的时机,激励学生多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科学、及时的引导是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疑问的基础,能使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2]。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计算“+”,学生无从下手。为了使学生对此展开深入、积极的思考,笔者提问:“、的分母相同吗?它们能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如何才能使这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呢?怎样才能使它们的分母变成一样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对学生理解“+”需要通分搭建了坚实的“脚手架”,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启发学生探究,激励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同时给学生提供认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层层深入的研究,进行数学实践与学习反思,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3]。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说出“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半径或者直径有关”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要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这种计算结果有误差吗?为什么要多次进行测量?如何才能减少误差呢?……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合理的探究性问题,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步靠近问题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就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和学习效率。

三、立足小学数学知识本质,引导学生辩问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让学生任意提问,而是要求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辩问,进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1.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问在“点”上

能紧扣知识的本质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将思维聚焦到数学知识本质上,使学生的提问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情境图为依据进行提问,从单式的统计图逐步向复式的统计图过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大胆猜想和验证,同时激励他们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為什么要制作复式的统计图呢?它与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有什么优势呢?怎么才能制作好复式统计图呢?在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如果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学生自然会深刻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以问促“用”

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他们从现实问题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模型,同时学会利用数学模型,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促进剂”[4]。

例如,在解决“如何利用20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这一问题时,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保证围成的养鸡场的面积最大。有的学生说围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说围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于是,笔者把学生有序带到了篮球场。借助学校的一面围墙量出20米长,让学生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并比较哪一种形状的养鸡场的面积最大。最后学生算出圆的面积最大。学生在亲历了数学实践后得出:如果周长一定,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鼓励和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更现实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笔者启发和指引下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就这样,坚持训练,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

结 语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吴朋秋.关于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8):19.

吴成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09):18.

汪伟.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4):55-58.

许文新.刍议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9(23):30.

作者简介:顾晓筱(1991.3—),女,江苏盐城人,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