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12-21韩素梅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韩素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全国小学中越来越受重视。该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贯穿到学生立德树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党中央将法制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中。而面对新加入的内容和小学生年幼、理解力相对较差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小学政治教师应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使用部編版《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突出法治教学内容,重点要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针对新教材、新目标、新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接受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教学故事,通过真实、生动、有趣的故事对所讲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以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一个个鲜明的小故事,学生不会觉得法治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并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很多专业、庞杂的大道理蕴含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可以极大地减轻小学生的课业任务,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一、童话索引——找准学生兴趣点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甚至会想象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较好的教学切入点。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童话中的人物,就会设身处地地主动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投其所好”,根据学生对童话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多用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案例或素材。这样能够极大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以及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极大地节省沟通和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一味地告诉学生干净、卫生、整洁多么的重要,由于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不是邋遢、不卫生的小朋友,就很容易落入俗套,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抵触,觉得教师碎碎叨叨、啰唆麻烦,甚至想要和教师“对着干”,这些都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童话故事《不爱干净的小花猫》:小花猫因为不爱整洁,原本漂亮的毛上粘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还粘上了油漆,怎么也弄不干净。小花猫的妈妈只能将小花猫的毛剃掉,小花猫很伤心,但是也没有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本漂亮的小花猫最终变得光秃秃的?它做错了什么?”然后找几个学生来回答。小学生的视角大多会站在小花猫的角度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童话中了解到不爱整洁的严重后果,从此养成爱整洁、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身临其境——情景化故事教学

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幼儿期入手,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的过程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的情感,逐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使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化的故事教学中。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将教师口中“死”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理解,变成“活”的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中的知识和道理往往是十分抽象的,而情景化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组织学生展开情景化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分配好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演任务。在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从旁指导,引导学生演出重点。小学生对新颖的教学活动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教师交付的任务。准备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作出可以量化的、有指导意义的评价。这样就能通过有趣的表演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受大众认可的、文明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意识。

三、生活教学——整合学生身边可利用的故事资源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会被课堂外的故事所吸引。针对这一认知特点,小学政治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校园中、社区里学生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中出现的人、事、物,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评价故事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从中感受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条正确的评价尺度。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发地开拓学习资源,并分享给全班学生。同班学生的年龄相仿,兴趣点与关注点基本一致。通过身边的典型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梳理正确的评判标准,使他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例如,针对小区里的流浪猫,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认为这些流浪猫严重影响了社会卫生和环境,要雇专门的团队来清理这些流浪猫,而小区内的爱猫人士联合起来反对,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小动物,而且被清理的流浪猫无家可归,最终都会丧命。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引起热议。对此,教师不要觉得这样的事离学生很远,也不要认为学生发表的意见微不足道,而要抓住这个宝贵的讨论和教育机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要尊重社区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则表示这样对待小动物太残忍。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要保护学生的真善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图片联想——用生动的图片展示故事场景

故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合适、有趣的故事,学生丰富了视野、了解到了新知识、认识到了新事物,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课堂充满生气,学生的参与感强,能够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是由丰富的图片构成的,精美程度可以和连环画相媲美,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圖片向学生展示了生动的故事场景,符合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插图,自己设计一个小故事,给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例如,在教学“手拉手交朋友”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适应新环境,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交朋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图片:刚刚来到新环境,大多数学生很不适应。但有的学生天生热情,他们主动问好、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积极参加教师安排的活动,班里的学生都很喜欢他,愿意和他交朋友。后来,一个班的学生一起吃早饭、活动、做游戏、主动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大家都变成了好朋友。通过教师对图片的讲解,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在陌生的环境里说话、表达自己并不困难,还能够很快地交到朋友,班级氛围也能很快地热络起来。教师将课本中的图片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将法治作为小学重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探索和利用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与喜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和效果,还能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不只是在上一门课,更是在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张华兵.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交际,2019(21):206-207.

安宝珍,郭雨馨.“儿童哲学”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02):42-44.

徐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6-7.

周玉荣.绘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36):25-26.

夏佳佳.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65-367.

戴妮.谈绘本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使用技巧[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24.

于洋.绘本资源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