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

2020-12-15吴存幸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吴存幸

摘  要: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是激发和引导,导入环节成为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前提条件,需要教师进行重视。初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中都依赖教师的讲解,不愿意做自主性的学习。这种学习上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需要做积极主动的创新,借助“翻转课堂”、历史故事、实际生活、其他学科将学生引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究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73-02

课堂导入是依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做主动理解的方式,有效的导入可以实现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认识出现了偏差,只注重成绩的提升,也就呈现出死守概念的情况,不去做积极的思考。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引导之后,学生没有回应,逐渐地也就回到了传统的硬性教学。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做精心设计,以自主学习的讨论、内容、体会和方法为方向,让学生愿意做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1.借助“翻转课堂”导入知识讨论

新课改的初中课堂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讨论,让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个人见解得到相互的交互,保证学生知识理解的正确性,也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课堂知识讨论的进行需要学生有兴趣,也要有历史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需要将“翻转课堂”落实,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从而在课堂讨论中可以有序的进行。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生本理念的结合,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倾向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解,在方式上能够让学生做讨论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转变历史学困生。

例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君主、地域等制作成微课资源,同时以教学软件“作业帮”为工具,布置预习学习的作业,在软件中将预习结果进行落实。通过翻转课堂的开展,学生对于三国的历史知识就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脱离影视剧的描述,然后在课堂中依据学生在软件中的作答,设计知识讨论的内容,也就有效完成了知识的导入,也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合作学习,保证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应用中,教师要注重进行视频的制作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喜好,保证观看和应用的兴趣,也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做思维理解。而在课堂中的交流讨论组织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并且在总结阶段让学生去相互弥补,保证知识理解的全面性,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应用历史故事导入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知识的浅层理解较为简单,只要进行阅读就能完成,但是深度的理解分析和历史知识的整合,就需要学生在思维上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在其中做总结,从而养成核心素养。这一切的前提需要学生的兴趣支撑,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对学习兴趣做激发,使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可以加入到历史教学中。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定性的时间、事件做叙述性介绍,缺乏导入环节,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就呈现出了流水记账似的记忆,不利于理解认识,也不能深刻记忆,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历史知识的有效分析。所以在知识导入环节对学生做兴趣激发是必要的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的深入理解,也能促进积极学习氛围的建立。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应用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以资料做知识的引导,将知识内容导入到课堂中。例如,在《盛唐氣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做万国来朝的历史事件介绍,讲述各个周边国家都在长安留有使者,定期地做朝拜,学习唐朝文化。通过故事的陈述,学生在兴趣上肯定会得到激发,因为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契合,所以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做知识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历史故事导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故事内容与知识的结合,避免出现学生受到故事内容的激发有了兴趣,但是知识内容没有通过故事导入到课堂中;还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使学生有了解和探究的想法,想去做故事的理解,使知识的导入被学生所接受,并促使学生做主动性的学习。

3.利用实际生活导入历史知识体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增强历史知识理解的主要方法,需要教师给予重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的内容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愿意去做主动的探究理解。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际生活导入历史知识体会,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可以联系到自身,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这里的导入不是单纯的将知识呈现出来被学生理解,而是将历史知识的深层精神思想导入到学生的想法认识中。所以需要做实际生活的内容。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引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使学生在思想上做抗日战争与现代生活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苦难,对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给予敬意,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体会也就可以影射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深度。

在通过实际生活导入历史知识的方法上,还可以介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话语,以探究生活话语的由来为资源,引入历史知识内容,可以强化思维的引导,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史料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是谁说的,学生肯定会猜,然后利用学生回答的机会,引出课程知识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不仅能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想法,也让其建立了探究学习理解的思路,有助于高效教学的开展,使知识更为真实地呈现。

4.应用其他学科导入历史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要从多角度进行,使学生能够有综合性的认识,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中有深刻理解,可以提高知识教学的效果。而初中历史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其中包含人文、艺术、政治等,其知识较为丰富,这就为多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向多学科共同教学发展,以实现知识上的互通和综合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应用其他学科做教学方法的导入,也就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做历史知识的分析。例如,在《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宋词对导入历史知识,比如,陆游的《示儿》,通过诗词中的远大抱负和保家衛国之心,导入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历史情况;在《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中可以借助数学来做宋代经济发展的图表展示,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感受宋代经济的繁华,加深印象和理解认识。教师通过其他学科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用多样化的内容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色彩,使历史知识得到形象化的呈现,便于学生做理解认识,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记忆都能得到提升。

学科的导入进行要注意正确性和实时性,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作沟通,让其他学科内容可以有效承载历史知识,保证导入的有效性,也让学生的兴趣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有所建立。而且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具体的理解,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知识,还原历史,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历史知识探究中,保证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5.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能够提高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能将历史知识的教育属性进行呈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导入的方式上是多样化的,在导入的内容上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需要教师秉持生本理念,加强导入设计中对学生的考虑,从而让历史教学导入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习,课堂导入是必要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做反思,保证导入的方式和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钱向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08):103

[2]闫玉林.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9(18):10-11

[3]马利芳.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导入教学[J].学周刊,2019(09):71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