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08张小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教材

张小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对教材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尤其今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疫情期间,各高校选择网络教学方式积极应对,努力将在线工具结合到传统课堂中。高校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学生学习经历,实施在线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进程,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如何尽快适应这一发展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教材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载体,是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优质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服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教材管理工作在高校落实教学过程、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多种介质合理运用的新形态教材层出不穷。优选高质量教材,提高教学支持服务水平是未来教材管理的核心工作。提升教材管理质量,进而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教材管理理念混乱

基于管理理念与发展理念的不同,以及各学校自身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教材管理的主管部门各有不同。有的高校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注重教材的管理过程及教材对教学的保障作用,将教材管理业务纳入教务处;有的学校更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将教材管理业务纳入图书馆。[2]教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教材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务、教学、财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运作,管理主体和管理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管理信息交流不顺畅,管理工作无法统筹规划,出现各自为政、工作扯皮现象,教材规范管理流程缺乏实际落地保障,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粗放和随意现象。

(二)教材管理重视度不高

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的认知简单、机械,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教材管理工作被视为无足轻重,普遍给教材管理工作贴上毫无技术含量的标签,对教材管理岗位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不足;教材工作的开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匹配、不同步,造成教材管理工作很难适应新时期其对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需求;部分教材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更使教材工作沦为大家眼中一项普通的体力劳动;学校对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管理人员在学校工作中毫无成就感和存在感。

(三)教材管理模式落后

首先,随着人们对学历诉求的不断提升,教材管理的服务对象呈现多样化,因此,对教材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不少高校教材管理方式未紧跟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其次,教材管理工作繁杂,对教材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但由于受教材管理岗位配置人数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落后,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做重复性工作,缺乏主动管理和创新管理意识。再次,随着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弹性学制的影响,学生人数剧增,学生录取人数与实际注册人数不能保持一致,加上中途退学、专业调整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教材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增多。最后,办学模式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校开设专业的增多,教材种类的丰富多样化,导致教材预定数量不易精确呈现,加剧了教材征订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改进教材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

首先,加强教材管理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落地,做到职责分明,按章办理,使管理过程良性循环。其次,针对教材选用不够严谨,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监管和反馈评价机制问题,设置准入门槛,建立退出机制。严格教材选用制度,提升教材质量把控。引进高质量教材,要充分认识到选用教材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时,要由课程负责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备选教材。教研室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需要,集体论证报学院审批同意,最后上报学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选用。第三,规范教师用书的预订和领取制度。学院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授课需要,预定教师用书。负责讲授课程的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领取备课用书,教师用书仅限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领用,允许换领教材。

(二)创新教材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科学化

互联网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从曾经的“一卷在手”到现如今的“一屏五卷”,手机功能强大,各种APP层出不穷,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互联网平台上升为引领学生的生力军。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发生改变,网络课程与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自由性、协调性和创新性学习。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转变,线上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使纸质教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引发了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多媒体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纸质教材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为适应教育发展,还需要创新教材管理模式,提高教材管理质量。首先,在细分服务职责和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有效的分级管理办法实现不同层次联动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设置管理细则。充分试用和利用多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其次,在确定教材折扣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经济利益又要考虑教材供应的安全性,杜绝盗版教材进入课堂。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实力强、诚信高、服务好的教材供应单位,保证教材采购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最后,转变教材配发模式,采用由出版社直接统一配发和结算的形式。传统的教材供应及配发模式安全事故或失误较多,且周转时间长,重复劳动多,已远远落后于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情况采取出版社直接配发教材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采购和运输时长,减少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教材管理平台,促进管理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多数高校已基本脱离了教材管理的纸质阶段,传统的管理方法被信息化管理取代,但教材管理工作仍需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效管理和高效服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教材,使教材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首先,加大对教材管理系统软件和教材管理平台的升级和优化力度,根据高校教材管理特点及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开发、扩充与管理服务和管理发展相匹配的功能,提高信息化管理力度,减轻不必要的劳动强度,节约管理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其次,尽快适应新变化,从容驾驭新技术、新应用,建立教材信息库,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教材实际需求和规律,将教材管理转变为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从教材信息化管理层面得到保障。

(四)建立教材样书库,促进管理有序化

随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的改变,对教材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要求更高。学校需要积极与出版社沟通,投入资金建立样书库,开辟专门的样书架,有效避免教材选用的盲目性,使选用教材具有前瞻性。[4]首先,将学生正在使用和近期使用过的教材,尤其是新兴专业课程教材和老专业的教材按专业分类上架陈列,使教师全面直观了解教材内容和出版信息,掌握学生教材的使用情况,选用教材有直观参考依据,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其次,结合样书库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及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和教材评估,选定高质量适用性强的教材进入课堂,教材版本要及时更新,要充分引进经过教学和实践检验的高水平教材。最后,通过样书库中教材版本更新及课程责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者了解教师对教材的需求意见和学生用书情况,使教材管理人员充分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更好地为教师提供服务,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落实提供支持服务。

(五)加强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

随着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共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进程的加快,对教材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要求更高,因此高校需要尽快更新教育观、教学观和管理观,合理设置教材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素质强的管理人员,提升现有管理人员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5]第一,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技术水平,能应对新服务、新需求的挑战,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第二,管理人员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等相关内容非常了解,对课程教材的使用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对不同教材的适用面,以往教材的使用实况等熟记于心。第三,管理人员熟悉教材的出版发行、采购及配发等业务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第四,在学校不断深化网络精品课程,加快传统文字课程教材的创新改编大环境下,要把握传统与变革对教材管理工作的影响,有前瞻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第五,通过进修、考察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管理经验和体会。

信息时代,突破了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给教育形态和学习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网络化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为教材管理工作提出新标准、新要求。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如何沉淀实践有新的作为,需要充分转变教材管理理念,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打造专业性强的教材管理队伍,将教材管理人员真正嵌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今后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教材
教材精读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