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性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20-12-08邓红红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性人才职业

邓红红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顺应时代发展的远程开放教育,是在传统教育方式基础上,构建出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切实办好开放大学,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这给予开放教育发展充足的保障,也为开放教育适应学习型社会职业性人才培养提供机遇。《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教师数量短缺。”“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实践能力。”[1]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性培养的迫切需求,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高标准要求。与此同时,也对开放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人才目标提出新要求。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促使开放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职业性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这也是办好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立足点。学生是否可以成长为专业人才,是考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因此,开放学前教育专业要重人才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职业性需求。

一、职业性人才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开放教育在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属于在职成人,以幼儿园教师居多。他们大多对就职和提升职业能力有强烈的诉求。开放教育原有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部分缺陷和不足,需要分析与及时改正。

(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相关理论素养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强教学能力和相应科研能力,能在学前教育相关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虽提出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却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适应其当前发展需求,缺少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预期。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理论知识是根本,素养与技能是教学工具,而人才的实践能力才是关键。所以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发展对接,与社会需求契合,与职业性发展相符,这样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精准又可行。

在综合考察市场需求后,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但从内部看,过于追求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人才培养目标缺少知识设置的层次性和实践性。从外部看,缺少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认知度。内外因素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趋向于普通高校,不能凸显远程开放教育灵活多样的特色。同时,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实际需求的目标产生偏离,很难适应新时代学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二)人才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各幼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其中包含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意见》[2]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同时也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国家二胎政策也影响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众多社会发展因素都在对学前教育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迫切的需要,也给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职业性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幼儿园教师从2004年的66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66万人,10年间增加了1.5倍。根据人口增长规律,到2020年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将达到285万人。[3]即使如此,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与社会需求总量相比依然不足。当前0-3岁早期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胎教市场也在跃跃欲试,学前期对幼儿全方面进行培养的校外培训机构,都急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学生知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受益的最大化是知识生产所推动的教育产业与社会需求的融合。两者结合的关键是构建知识体系,知识转换为教育源动力,得以促进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彼此融合。所以,如果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的获得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势必会导致人才输出的困难。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幼儿园在职教师为主,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更为凸显,而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据社会职业性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质量方案,去除教师的形式化辅助,加强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频率与效度,把适应职业性发展的知识输送给学生。

(四)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能力是衡量开放教学质量的关键。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以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相关幼教机构岗位要求来进行设置和调整的。教育给予社会职业性发展的有效知识,而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承担了巨大的发展任务。从个体角度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还要考虑个人能力发展;从社会层面看,社会职业性的需求和学前教育相关机构的要求,也必然推动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当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范围相对狭窄,与相对复杂的岗位需求相脱节。在方案调整中应综合考虑职业能力的要求和标准之间的差异。例如,同属幼儿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和少年宫的工作岗位要求就不同。而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与幼儿公共服务机构则因为性质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也有较大差异。所以随着学前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社会职业性对人才的需求。

二、职业性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一)立德树人,德育目标先行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青年教育发展措施首先确立了“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的理念。[4]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应置于教育的首要地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这一群体兼具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其作为学生主体,施教者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发展以及社会责任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性发展。作为教师主体,其要做到德育先行,师德为范,在工作岗位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精心培训祖国的未来,做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

(二)更新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才是国家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当下良好社会发展环境下,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来夯实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根基。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抓住机遇,开放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具有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优势。跟进改革创新的步伐,并在创新的巨大浪潮中砥砺前行,才能彰显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里的独特价值。[5]

(三)优化结构,发挥体系优势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是各种要素有序排列的集合体,只有科学有序地进行排列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功能作用。首先要完善资源库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源体系,同时资源库的呈现在技术上也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例如幼儿游戏的画面,稚嫩的声音和颜色丰富的视频等资源更能吸引学前教育学生的关注。其次,在课程建设上,集中力量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引进优质教学课程,提升平台优质服务,三管齐下,为落实学习过程的优质性做好保障。再次,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同地区的师师互动,利用系统内部课程团队建设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独特性。最后,重视教学环节的落实与有序展开,抓好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结构改革,解决因结构不平衡而导致人才输出的困难问题。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结构改革,是为了更有效、更优质地为社会输送基础教育的职业性人才。

(四)强化管理,为就业保驾护航

管理是人才质量培养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职业性人才有效输出的保证。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将由各类办学的质量要素构成:[6]必需的实训室,以及室内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资源管理等要素。这些要素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依据学前教育办学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管理机制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保证。因此,必须强化管理,加强质量标准的实施,完善管理机制,才符合开放教育发展方向,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质量,为学员就业保驾护航。

三、职业性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胜任力导向与职业相融合,找准目标定位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与职业相融的人才,首先要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与职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对接,而是要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质量评价等系列问题考量,而目标定位是重中之重。这就对专业目标与职业要求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要求,进而也在尝试基于胜任力导向机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的探索。胜任力是胜任一种职业的综合能力,而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胜任幼教工作的各种综合能力,也就是职业性能力。职业性人才培养应以胜任力导向为目标定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并与社会职业需求深度融合。

学前教育人才是培育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专业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能力,从自身文化素养到相关的技能,同时还需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和相应的科研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早教机构、培训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中扎根的专业技术综合型人才。胜任力符合幼教职业性岗位对人才各项事务处理能力的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二)校“园”合作,精准定位社会需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称《专业标准》)中指出,[7]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同时指出,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开放教育属于成人应用型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这种职业性教育的典型代表,所设置的学科和专业与国家政策要求一致,与幼儿园发展紧密结合,以幼儿园需求为己任,订单式培养人才,按岗位要求精准输出人才。

在具体实施上,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与规划性文件,准确把握当前以幼儿园为主的幼儿教育机构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从而调整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幼儿园精准对接,满足校“园”双方需求。从此视角切入,把开放教育办成人才再培养、科研能力再加深递进式服务体系。开放教育学生职业性学习更具主动性,和社会需求接轨更直接便捷,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更具实操性。这些都为校“园”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质保量,构建命运共同体

开放教育开放、灵活的特点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求“大”、求“量”考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方面求“稳”、求“活”又决定了随时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预示着开放教育各专业单向性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新调整,尤其是职业性较强的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教育的优势在于体系建设,质量保证也可以从各分部内部体系之间的互动切入,构建彼此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质量标准以国开总部为指导,基本是整齐划一,实施方案也都大同小异。但地区间经济发展有差异,人才培养方案也就会随之调整。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职业需求等特点,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应做好相关度问卷调查,提出开放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性成就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相关合理性预测,并以职业能力适应较强的分部为实验组,其他分部为对照组,进行教育实验研究,得出科学性实验结果。以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性人才培养为突破,以国开总部提出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指导,组织协调分部之间的师资培养与交换、资源开放与共享、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调研走访等方式,查找问题所在,寻求构建分部之间的适应职业需求的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开放学前教育专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融合性。

(四)强管理促督导,突破职业困境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现代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情感体验、理论知识、基本能力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的组合。[8]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以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活动观察记录、教学活动设计、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构成,缺少实践过程的监控和有效管理。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强化管理,有效督导,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与实施。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次尝试,同时借助国开教育系统层次性优势,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跨区域实践教学的新型模式。把全国开放教育按区划分,并建立两个或三个区域的友好联结,各区域学前教育毕业生,以自愿和抽检的形式,派遣到互联友好区域内的实践园区进行实习与实践,并做好跟踪与记录,管理与监督。与此同时,论文答辩可以跨区域答辩,不仅可以提升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加各区域间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联系。这一举措能确保体系内部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和区域间的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探索学员的职业发展。国家资历框架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的,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教师教育的发展。构建教师行业资历框架可以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学习贯通一起,利用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的阶梯。[9]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恰恰符合此发展模式,通过资历框架的有效建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形式,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本专业领域里实现职业性转型,以便寻求职业困境的突破。

猜你喜欢

职业性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写作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