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

2020-11-13王泽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王泽君

摘要:导学法是具备引导性特征的教学方法,旨在让教师处于教学引导地位,简化学生理解难度、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一种充分重视学生课堂主体性及自主学习动力、能力的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展开导学法应用时,教师首先应以教学引导作为教学主要手段,其次便是注重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确保导学法应用的实效性。

关键词:导学法;学习能力;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55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繁琐,对于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学习懈怠,甚至是学习抵制。由于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管控存在较大依赖,当学生独立叛逆意识与教师管控产生冲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深度产生冲突时,容易造成学生走弯路,陷入迷茫。导学法不只是浅析知识的方法,更是具备方向性、激励性、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手段。本文正是介于此,从教学引导、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三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重视教学引导,递进教学课堂

顾名思义,教学引导是教师作为引路人,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向、思维、情绪等综合要素高效、保质导入学生学习活动中。首先,教师应明确自身“引路人”的地位,切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充分重视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案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导入,包括情感、思维导入及知识体系导入两部分,前者是让学生自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又能以较强的思维能力参与学习活动,后者是将知识体系摊薄化,简化学习难度后层层递进,以疑问设置、知识剖析、问题处理、知识总结,或是其他渐进式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有规律性、有结构性、有内容性、有环环相扣性等。最后,教师还要善于总结,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确定改进内容、改进方向、改进手段,以尽可能地增强教学引导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考虑到很多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从空间想象能力的角度出发,在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将学生情绪及思维导入课堂学习活动时,可以拿一个正方体实物,配合课件中的问题、立体解剖动态示意图,让学生对实物、立体解剖示意图产生兴趣的同时,对问题有主观的探究欲望,为了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做一个立方体,观察立方体的结构、平面变形、组合及变换步骤,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重视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动力包括持续性、短期性,持续性主要是学生的自我激励,短期性主要是教师的外在激发,对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存在内发驱动效果。从自我激励角度来看,学生自我激励包括目标激励、价值观念激励、知觉行为控制激励。首先,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规划学习目标,或激励学生自主拟定人生规划,便于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具有学习动力。其次,教师要经常展开思政教育,阐明高中数学学习利害,强调高中数学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促进性意义,可以是高考、逻辑思维、问题剖析及大学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等。最后,知觉行为控制是学生根据目标、任务、问题应对难度及自我认知下,产生的行為控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和钻研精神,同时向学生说明问题解决步骤,并沉淀学生知识基础等。从教师外在激发来看,主要是疑问设置探究性欲望激发、奖励设置的占有欲激发、突出表扬设置的自我表现欲激发,以此在短期内调动学生课堂活跃性。

例如,在展开《平面向量》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规划平面向量学习计划,随后教师向学生说明平面向量学习对学生物理素养、科学眼光、科学探究能力等的益处,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钻研精神的培养,并向学生传递“平面向量很简单”的信号,并注重知识难度摊薄化,强化学生学习信心。短期激励上,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疑问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平面向量学习动力,以节假日不设置作业、试卷习题减半、作业本奖励等激发学生占有欲,对课堂中认真记录笔记、积极回答问题、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及被表扬学生的被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重视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应对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探究步骤、探究能力、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有足够的信心、动力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导学法的应用相契合。从探究步骤来看,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时一筹莫展,与如何展开问题解决活动的经验、技巧匮乏有关,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要将探究步骤的经验、技巧告知学生,可以是问题识别、知识分析、问题处理、知识总结,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应对举措,教师也需要说明。另外,探究能力是探究活动认知外的技能熟练度和经验,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能力锻炼,或激发学生自主展开。知识基础是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结构化数学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具备较强的新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在《三角函数》第一节课中,教师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时,首先向学生说明三角函数学习任务应对时,可以采用的探究步骤,让学生可以在例子或疑问识别中,明确课堂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函数,教学方向是三角函数的任意角、弧度制,并在知识分析、问题处理过程中,对任意角、弧度制存在较为深入的了解,最后在课堂末尾为学生总结三角函数知识体系,这样不仅间接告知学生问题应对的基本步骤,同时也可在各个环节中,锻炼学生探究经验及技能应用熟练度,最后教师还应激励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堂之外,践行探究步骤,便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导学法是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并以引导手段简化学习难度,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将导学法与高中数学数学学习课堂有机联系起来时,可从教学引导、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三方面出发,尽可能地发挥导学法的效力,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力。

参考文献:

[1]马文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4).

[2]张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5(4):111-1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中学325300)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