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改良B-Lynch缝合术用于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11-11张逢春

大医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缝线宫腔性激素

张逢春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000)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并发症,主要指胎儿娩出24 h 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或者剖宫产过程中出血量超过1 000 mL。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高危产妇的数量逐渐上升,如瘢痕子宫、巨大儿、胎盘黏连、前置胎盘等,产后出血产妇病情若得不到控制,可能导致产妇生育能力丧失,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产妇生命安全威胁较大,因此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技术,保障产妇安全[1-2]。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一种产后出血类型,在过去主要应用宫腔填塞纱条、子宫按摩、子宫动脉结扎进行治疗,但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B-Lynch 缝合术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是针对产后出血的一项治疗措施,疗效确切,显著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及产妇死亡率[3]。改良B-Lynch 缝合术主要基于B-Lynch 缝合术进行优化,选择进口可吸收线替代原本的特制肠线,且在产妇子宫前后壁、宫底缝1 针,防止缝线形成线圈套入其他器官而诱发梗阻。本文对80 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改良B-Lynch 缝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 年8 月至2020年1 月收治的80 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止血方式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参照组行常规止血,观察组行改良B-Lynch 缝线术。参照组初产妇22 例,经产妇18 例,年龄22 ~41 岁,平均年龄(32.13±1.02)岁,孕周35 ~ 42 周,平均孕周(38.12±1.21)周,产次 1 ~3 次,平均产次(1.02±0.21)次;观察组初产妇 23 例,经产妇 17 例,年龄 21 ~ 43 岁,平均年龄(33.51±1.92)岁,孕周36 ~41 周,平均孕周(38.24±1.08)周,产次1 ~3 次,平均产次(1.12±0.81)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经腰硬联合麻醉开展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②具备巨大儿、子痫前期、瘢痕子宫等剖宫产指征;③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排除标准:①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伴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者;③凝血机制异常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止血,即按摩子宫、应用宫缩素静注、8 字局部缝合等,同步可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 经宫体注射,出血未改善则予以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等。观察组开展改良B-Lynch 缝合术,托子宫至腹腔外,双手挤压子宫,明确出血情况以及手术实施成功率,挤压后子宫无明显出血的情况则行改良B-Lynch 缝合术。从子宫切口左侧的切口下缘3 ~4 cm 处进针,并从子宫切口上缘左侧3 ~4 cm 处出针,拉出缝线后采用垂直褥式缝合法于宫体中部、宫底反向缝合,子宫后壁、宫底、宫角处缝合1 针,前壁、后壁切口处横向缝合1 针。出针时要先缝合子宫浆肌层数针再经宫底绕过子宫后壁,最终经同侧子宫下缘处出针。对子宫加压,将缝线拉紧,无出血后可缝合切口。术后采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术后6 h内采用宫缩素静注给药。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2)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患者体征指标无异常,阴道出血消失,尿量正常,子宫收缩恢复良好;有效为患者体征指标稳定,阴道出血量低于50 mL/h,尿量不低于30 mL/h,子宫收缩改善;无效为患者体征指标不稳定,阴道出血量超过50 mL/h,尿量低于30 mL/h,子宫无收缩,需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性激素: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第1 次月经周期第3 天的性激素指标,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4)并发症:对比两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宫腔黏连、子宫复旧不良,其中子宫复旧良好的评判标准如下:①产后6 周恶露干净;②窥阴镜检查显示产妇宫颈形态恢复至非孕期状态;③双合诊检查结果确定子宫大小恢复非孕期状态;④双附件区无压痛以及包块。上述标准一项不符即可判定为子宫复旧不良。感染评判标准为产后产妇体温显著升高,存在腹部压痛、恶露异味等症状,血培养或宫腔分泌物培养显示阳性,血常规显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20.0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

住院时间(d)组别 n 剖宫产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观察组 40 65.12±1.51 1 080.41±2.52 7.02±0.15参照组 40 74.13±1.08 1 140.41±1.86 7.11±0.19 t 2.141 6.312 2.812 P 0.271 0.250 0.15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FSH、LH、E2、LH/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3 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

组别 n FSH(U/L) LH(U/L) E2(ng/L) LH/FSH观察组 40 5.11±0.52 12.50±1.52 61.07±2.07 1.30±0.24参照组 40 4.58±0.14 12.70±0.52 62.42±1.07 1.28±0.11 t 0.701 0.413 0.245 0.315 P 0.614 0.715 0.708 0.70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4 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4 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

组别 n 感染 宫腔黏连 子宫复旧不良 总发生观察组 40 1(2.50) 0(0.00) 0(0.00) 1(2.50)参照组 40 2(5.00) 1(2.50) 1(2.50) 4(10.00)χ2 13.41 P 0.000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引起产后出血因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等,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较大比重[4-5]。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临床可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进行止血,或者应用纱条填塞抑制出血,而对于无法控制出血的患者,需要通过开展子宫压迫缝合术、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手术等进行治疗。而实践证明上述方式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纱条填塞若操作失误,容易引起子宫壁出血面、纱条凝结,填塞不均匀也可导致隐匿性出血,且纱条抽出后,容易出现再次开放出血[6-7];而盆腔血管结扎对医师的操作要求较高,且创伤性较大;子宫动脉栓塞术因费用昂贵,仅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

近年来,临床主要采用B-Lynch 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尤其针对剖宫产术产妇,疗效更为显著。然而实践证明,缝线跨度较大,子宫收缩后缝线容易滑落,导致肠管嵌顿以及后期出血等情况。另外缝线在子宫反复穿越,容易导致感染,对产妇预后恢复影响较大。改良B-Lynch 缝合术是基于B-Lynch 缝合术改良而来,在原本基础上于宫底左右侧各缝合1 针,缝线直接绕过宫底,不对子宫底处子宫前后壁进行缝合,这样的方式降低了缝线滑落的风险,同时使子宫得到持续收紧。改良的B-Lynch缝合术采用进口可吸收线替代了原本的特制肠线,韧性更大,且具有可吸收性,不穿透蜕膜层,降低对宫腔刺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宫腔感染、缝线吸收脱落引起的出血。在治疗机制上,改良的B-Lynch 缝合术在子宫前后壁进行缝线,实现对子宫加压,子宫壁弓状血管受到挤压,从而使血流减慢,实现止血;另外缝线拉拢实现对子宫的纵向压迫,从而挤压肌纤维间血管,促使血窦关闭,减少出血。本研究中,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传统的治疗手段对血管过度结扎,导致远期子宫、卵巢等器官供血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功能障碍。改良B-Lynch缝合术未对血管进行结扎,且采取压迫止血的方式控制出血,因此不会对患者远期性激素水平造成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在应用改良B-Lynch 缝合术时,术前需对产妇子宫进行加压,评估是否适宜开展缝合术;确保缝合打结适当,防止因缝合过松导致止血受到影响,缝合过紧则可影响子宫血供,因此缝合松紧度需满足提起缝线且容纳一指的要求。有研究指出[8],部分产后出血产妇,在经子宫动脉结扎后,疗效不理想,中转改良B-Lynch缝合术后,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开展改良B-Lynch 缝线术,对产妇卵巢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并发症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缝线宫腔性激素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自拟安更汤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改善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缝线长度与肿瘤体积、外凸率的相关性研究
276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性激素基础值与激发值关系的分析
不同剂量来曲唑对1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SHBG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