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远江流域陆生生态环境现状及演变趋势

2020-11-08孙瑞姜云鹏陈海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孙瑞 姜云鹏 陈海梅

【摘 要】通过陆生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对威远江流域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流域主要陆生生态问题及成因,分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时间、空间演变规律,总结出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流域内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将有所增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会略有下降。

【关键词】威远江流域;生态环境;环境现状;演变趋势

1 威远江流域陆生生态环境现状

1.1陆生植物资源现状

陆生植被群落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确定典型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样地记录法进行群落调查,常绿阔叶林群落最小样地面积为20m×20m;针叶林群落样地面积为10m×10m;灌草丛样地面积为2m×2m。记录样方内所有种类。

根据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判图,评价范围内出现的陆生自然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和12个群丛。

(1)植物种类组成

评价区中现存维管束植物121科357属486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8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共有100科326属446种(其中有栽培种49属72种)。

评价区植物种类较为多样,各具代表性。总体说来,评价区内人类影响历史较长,外来物种、及栽培植物种类较多,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1]。

(2)资源植物

①木材及纤维植物

评价区内的木材资源较丰富,具有一定蓄积量的有八宝树、重阳木、西南桦等。在纤维资源中,除禾本科外,其他较重要的有野芭蕉。

②粮食及淀粉植物资源

除常见栽培的木薯、芭蕉芋等外,野生淀粉植物资源较重要的有野葛、苦葛及壳斗科植物。

③蔬菜资源

在评价区内,由于居民很少,因此,很少见到栽培蔬菜。可食用的野外有鱼腥草、蕨(嫩尖)、菜蕨、木瓜榕等。

④水果资源

在评价区内种植水果有香蕉、火龙果、甘蔗等。野生水果可供食用的有余甘子、木瓜榕、木奶果、林生芒果、云树等。

(3)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

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评价区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金毛狗及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厚果鸡血藤分布,在后期项目建设时需特别关注。

1.2陆生动物资源现状

(1)种群小、无资源优势

评价区目前共记载陆生动物130种,但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如人们所熟悉的食用、观赏用和药用等种类少,而少数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2]。资源是以种群数量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就难以开发供应市场。由于陆生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资源规模的问题,所以一旦种群遭到人为的过度捕猎等破坏,往往难以恢复。

(2)小型有害兽类种群数量大

在评价区内,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常见,而且种类和数量较丰富。主要有小家鼠、青毛硕鼠等种类。

(3)缺乏狭域分布的特有种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项评价区的特有属、种。

1.3主要陆生生态问题及成因

(1)自然灾害

威远江流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汛期点暴雨频发,极易形成山洪,流域内仍有大部分山洪沟尚处于自然状态,山洪灾害形势依然严峻。

(2)自然植被遭破坏

由于威远江河流两岸居民垦荒,薪柴消耗依赖对树木的砍伐,破坏了当地绝大部分原生植被。总的来说,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多为人工植被和稀树灌木草丛,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3)局部生态破坏

项目区地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目前随着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和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已基本不存在,但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仍然存在砍伐林木、毁林开荒、滥捕鱼类等现象,导致了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流域陆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2.1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1)生态环境的时间演变规律

威远江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时间规律主要体现为不同历史时期,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不同。当流域水资源丰富,且人类活动强度较弱时,生态环境向绿洲化方向演变,流域内人工绿洲面积扩大,植被覆盖度较高。当流域水资源匿乏,人类活动对生态坏境干扰较强时,生态环境向破碎化方向演变,植被覆盖度较低,水源涵养能力有所下降[3]。

(2)生态环境的空间演变规律

威远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总的趋势是区域陆生生境的破碎化程度上升,由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在区域上向外扩张,人类对水土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流域陆生生境不再完整,原有的天然植被覆盖区域将被人为工程占用,或被替换为其他景观植被。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流域原有自然绿洲及人工绿洲将出现萎缩[4]。总的来说,威远江流域生态环境从空间上将出现恶化趋势,自然生境面积将出现萎缩,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将呈现破碎化趋势。

(3)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威远江流域由于海拔高差大,植被类型因海拔不同而呈现多类型地带性分布。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通讯、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增多,同时居民住房也将进一步增加。以上的建设活动都将占用大量的土地,主要占用林地、耕地和草地。因此,评价范围内的林地和耕地面积将有所减少,但是主要的植被类型不会发生明显变化[5]。流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于动物产生的干扰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使一些生性胆怯的动物如鼩鼱科、鼠兔科种类的分布区向高海拔处转移。而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因大多生活于保护区内,其种群规模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流域人类活动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污染物的产生量也将逐步增多。因此,流域内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会有所增加,生态环境质量会略有下降。

2.2生态环境演变原因

人类活动通过土地利用的变化或大规模工程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引起局部气候变化。如局部热源和湿度城市、水库、灌溉、工农业生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和烟尘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局部气候产生影响,而温室氣体的排放更是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其演变不是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变化过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生态环境演变必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多等级区域分异、多时空尺度变化的复杂过程。

3.结论

本文在了解威远江流域现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握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了评价区生态系统演变的原因。为如何规范流域内人类的生产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防治流域生态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如何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范玉龙,胡楠,丁圣彦,梁国付,卢训令.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6,36(15):4583-4593.

[2]徐炜,马志远,井新,贺金生.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进展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2016,24(1):55–71.

[3]刘绿怡,刘慧敏,任嘉衍等. 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8):2731-2738.

[4]谢高地,肖玉,鲁春霞.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191-199.

[5]徐娜. 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环境与发展,2002,12(1):1-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