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短视频制作与传播思考

2020-11-06郑诗翌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制作短视频高校

郑诗翌

[摘要]各大高校紧跟短视频潮流,开始创作和大学生活紧密相关的短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外展示学校形象,对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崭新手段。把准短视频原生“社交互动性”和制作“短小精炼”特点,能帮助高校短视频更好的传播,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的一股强大力量。

[关键词]高校;短视频;制作

一、高校短视频兴起的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川这为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同时,Web3.0时代的到来赋予短视频新的成长契机,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期。在Web3.0时代背景与各大运营商开启“流量不限量”的共同“加持”下,与图文、表情包、语音、长视频等相比,短视频具有更强大的社交属性,未来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交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短视频被普通大众所推崇后,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学校官方短视频平台,进行学校品牌形象传播。各大高校探索互联网时代传播新规律,深度研究受众特点,紧跟传播新形式,逐步建立“两微一端”加短视频的新媒体宣传教育,高校新媒体传播矩阵的传播合力随着传播渠道的拓展日益增强。

(一)短视频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获取的多渠道,信息内容多元化特点,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选择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重视利用新媒体,以便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及时融入学生、了解学生,围绕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积极创作,以“共情”效果打动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短视频成为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又一窗口

短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得“声音+影像+文字”的表现方式不再受限于影视专业团队的专业从业人员。短小精悍的短视频作品成为各大高校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校园风景、教育理念、师生风貌的又一窗口。学校形象的对外传播不再单一的依赖于文字、图片类的宣传报道,动态的画面、鲜活的网络语言拉近了高校和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在高校短视频题材的选择上,学生的日常生活点滴、校園的四季景色、校园萌宠、和蔼可亲的保安大叔和宿管阿姨等都成为各大高校官方素材的选取点。展示出高校不同于往日的“人间烟火气”和“生活温暖的小细节"。不难看出,各大高校在充分摸透了平台的“草根性”后,在高校形象的塑造上,以短视频为表达手段的一系列作品正在逐渐淡化以往高校“象牙塔”式的高不可攀,而是合理运用短视频创作中的声、光、电相融合的手段让民众感受到“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淳朴务实。

二、高校短视频传播现状

(一)从圈层传播到大众传播

高校短视频自诞生之日起便有其天然的受众和粉丝群体。在校师生、广大校友、备考学生、学生家长成了高校短视频最大的关注群体。在各大视频APP尚未成为国民的主要社交工具时,大家使用微信、QQ等已经十分成熟的社交媒体软件将喜爱的视频互相转发,形成了天然的“圈层传播”模式。高校短视频的播放先在高校关系网内火热起来,在校师生、校友等成为本校视频传播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视频平台功能的不断更新,各大视频平台有了“带话题"“流量帮推”两种新功能,高校视频的传播渠道逐渐由单一的“圈层传播”增加阅读量转为大众传播,受众面逐渐由高校“朋友圈”转为广义上的视频消费者。

(二)从“跟”热点到“制造”热点

高校短视频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题材的限制,更多的会选择“文以载道”的方式,而不会单纯制作大众喜欢的“吐槽”“搞怪”类型的视频,自主发挥的余地不大。因此高校的视频制作与传播上一直遵循的是“跟热点”的方法,在制作和传播时跟紧时事热点或者特殊的节日节点如:两会、各大省份的创新周、高招、毕业季等,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或者学校特色和时事热点紧密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2019年末,随着知名高校短视频《抖肩舞》的热潮,众多高校参与其中形成一股“抖肩热”,众多UCC逐渐参与到这股热潮中来,高校短视频的传播方式逐渐从“跟热点"探索出一条“制造热点”的视频传播新途径。

三、高校短视频制作探析

(一)年轻的制作团队赋予短视频青春力量

随着短视频在校园内的风靡,以85、90后青年教师为主导,大学生团队为主力的制作队伍成为高校制作短视频的主力军。年轻的制作团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环境与网络化表达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敏感度。在日常创作中,他们抓住短视频的“短、平、快”特征,以视频为“文本”,用灵活巧妙的表达方式讲故事、记录生活,有别于专业的视频制作平台,这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充满阳光的正能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受众对高校以及大学生的定位,赋予短视频不一样的青春力量。

(二)短视频时长与制作风格密切相关

高校制作的短视频,按照时间划分主要分为1分钟以下,1-5分钟两种类型。1分钟以下的短视频制作充分迎合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阅读规律,多截取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中有意思的片段,并将关键信息线索以“重复”“放大”等方式作重点化处理,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信息,达到“开怀一笑”或“若有所思”的传播效果。

而1分钟以上至5分钟的短片开始有独立的故事线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起承转合,支线与主线相互交叉,看性和内容丰富度相较于1分钟以下的短时频更有故事性的看点。该类作品的风格和制作方式更贴近于“微电影"“微纪录片”。同时,1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的视频作品更多的承担起高校宣传教育工作“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校史教育成功融入短视频中,成为良好的价值引导。

(三)短视频类型丰富多样

作为介绍、展示学校的重要载体,高校制作的短视频多采用微视角切入故事主线,用更加贴“地气”的声画语言来讲述校园平凡人物的点点滴滴。高校创作的短视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展示学校风景。这类视频多以拍摄“校花”“知名人物塑像”“学校标志性建筑物"。为主,以最直观的方式,最亲切的视角带领手机端的受众足不出户畅游校园;第二类,以校园生活片段为主。这类视频截取校园内温情的小片段,如:给流浪猫喂食,学生给后勤工作人员送水,美食节上校长给大学生们做饭等,营造出校园温情脉脉的生活氛围,展现出文明校园的良好精神风貌;第三类,以校园新闻类为主。这种类型多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学校大事。如:取得科研成果、获得奖项等,这种类型的作品在10秒的画面内说清一件事,由于其公布的事件十分具有话题性或是关注度,如:某某教授科研成果取得重大进展等,因此广受欢迎;第四类,学校宣传片精简版或者补充版。该类作品有一部分是作为正片的先导预告片剪辑出来,在视频传播的过程中,对正片起到预热的作用;另一部分则是作为宣传正片的补充,紧跟着正片播出。

四、高校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策略探索

(一)题材擅跟时事热点

与其他视频类作品不相同的是,短视频作品发布时,往往会要求带上话题。各大短视频平台也相继推出各自的热搜榜单。带上话题、跟上热点意味跟上平台热点之后能取得更多的曝光率,争取到更多的播放量。除了国内知名的少数学校外,其它高校“自带流量”的机会并不大,牢牢跟紧时事热点,在话题热度持续走高的时间内推出相关作品,是高校短视频作品扩大传播量的有效手段。

(二)制作“短而精”的作品

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阅读碎片化的整体态势,制作短而精的视频作品是高校吸引粉丝扩大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短”是指视频时长控制在30秒之内,就能获取有效信息。“精”是指专业化的故事构架和画面构图方式。精良的画面制作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短小的故事結构能精简阅读时长,使短视频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惊艳”的阅读体验。

(三)发掘平台“社交性”提升粉丝黏度

短视频是Web2.5时代诞生的产物,从其诞生之初就自带“社交”基因。“使用满足理论”发掘视频传播平台的社交性,及时参与官号粉丝互动,擅用网络语言与粉丝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迎合PGC+CGC的短视频生产方式,满足观众的受重视心理,在增加粉丝好感度的同时增加粉丝黏度。

(四)打造专而精的视频团队

做好校园短视频,视频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如今各大高校的视频团队,多为原编制下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或辅导员兼职完成。人员的视频制作素养远不及专业的影视团队。因此,亟须打造一支专业的视频制作队伍。该队伍在创作时不仅要深谙受众心理、了解学校状况,还要能娴熟的运用影视语言。在各大高校宣传专业人员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学生团队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在视频制作中的技能,激发他们在制作中的创意,使之在制作视频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培养和训练团队的同时,不断推动高校宣传工作落实、出新。

参考文献: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s://www.so-hu.com/a/299294893_100022292.2019-3-5.

[2]江芳移动社交背景下的短视频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8);21-22.

[3]赵月奇.高校官方抖音号对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官方抖音号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

[4]李阳光.短视频在高校融媒体传播模式下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9(1):79-80.

猜你喜欢

制作短视频高校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