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丽新世界》看“麻醉型”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的威胁

2020-11-06苏昕龚超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苏昕 龚超

[摘要]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側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关键词]《美丽新世界》;社会安全阀;社会冲突

一、“社会冲突论”与“社会安全阀”理论阐释

针对社会冲突现象,学者们提出了旨在解决社会冲突、排除敌对、消除不满情绪的社会安全阀理论,主张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的手段,排解敌对、不满和仇恨。这一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冲突,甚至有可能消解社会前进的动力,或者滋生某些社会负功能。中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探索这一理论,目前还处在探索的初始阶段,不过社会冲突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

(一)科塞的社会冲突论观点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LewisCoser)是社会冲突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包括:分歧是价值观、信心以及对于稀缺的知名度、分配权和资源的分配上的抗争。分歧导致于社会经济发展报酬的分配不均以及大伙儿对这种分配不均具体表现出的寒心,如果不马上牵涉到基本价值观或互相观念,那么它就并不是破坏性的,仅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益处。他重点强调分歧的背面功效:一是分歧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群体具有内部结合的功效;二是分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效;三是分歧对新社会与群体的造成具有促进功效;四是分歧对新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效;五是分歧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平衡体系。基于此,科塞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社会安全阀可以是各个社会都存在着的某些制度或习俗等,它们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一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以及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

(二)科塞的“社会安全阀”观点

科塞看来,一是冲突可以使人被封闭的敌对情绪释放出来,从而起到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二是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三是社会结构越僵化,安全阀就越重要;四是安全阀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它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缓和矛盾,不能解决矛盾。

二、“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在《美丽新世界》中的体现

社会安全阀对社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该作用的基础在于肯定社会冲突的积极作用。若是背离了该基础实施安全阀机制,往往会使社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在和平的表象下走向麻木与衰亡。“‘麻醉型社会安全阀”的含义为:该安全阀机制虽然起到了令人们宣泄不安情绪的作用,但其手段多为禁锢思想,提倡纵欲与泛娱乐化等,本质上否定了社会冲突的意义。这种机制实际上是以各种手段避免或压抑人自身的思维冲突和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冲突,实质是使人麻痹,陷入空洞的幸福。社会,上本质的问题并未解决,却很可能导致人们精神缺失、极权主义盛行等社会失衡现象。以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的“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为例。

赫胥黎的反乌托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虚构的“宇宙国”是一个物质生产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它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可身在其中的人却失去个人情感,没有思想自由。更为骇人的是,人们对自己精神的缺失毫无危机感,并始终接受甚至是享受着虚伪浅薄的“安乐生活”,既无反省,又无抗争。

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往往伴随着不停息的冲突,而该社会中的人能心甘情愿地被麻痹的根本原因在于《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暗含着一个强大而畸形的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的目的在于令社会上的个体宣泄出因矛盾而郁结的不满与愤怒,从而规避更大规模的社会动乱,这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有效手段。“宇宙国”的统治阶级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采取的手段更为极端,导致其安全阀机制也过于扭曲。以下将从该虚构社会的几个侧面简述“麻醉型”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机理。其中第一、二点主要阐述了导致极权倾向的社会背景,扭曲的社会安全阀机制的产生与该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三点主要叙述“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本身的作用机理。

(一)固化阶级矛盾

为了规避最根本性的社会冲突阶级矛盾,宇宙国实行了基因设计与睡眠教育机制。基因设计指培养员根据需要的比例来塑造不同种姓的婴儿,通过温度、药物等“条件设置”,在不同程度上损伤婴儿的智力,并为其打造出某些适应极端条件的特殊机能。低种姓的人口由于在胚胎期已被削弱智力,又获得了偏好恶劣环境的属性,将一生任劳任怨地承担社会不齿的工种。而睡眠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渗透式的暗示教育。“宇宙国”的每一个公民都从幼年开始在睡眠中被灌输系统知识与阶级观念。被教育的所有人,都深刻认同自己的阶级身份,并拥有了对上一阶层服从、对下一阶层奴役的观念,同时,他们对阶级跃升完全失去了兴趣。这两大举措如同巨大的、渗透式的安全阀,将关于阶级的种种不安定因素剔除出“安全区”外,维护了社会安定有序的表象。

无疑,这一举措几乎完全磨灭了阶级跨越的可能,大大稳定了阶级固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社会稳定。然而,社会上的所有个体都在生命之初被设计好了一生的道路,这看似能让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避免阶级冲突导致的内耗,实质上却使所有人被禁锢在无法变更的阶级枷锁内,压榨着他们的人体,同时摧残着人格与人性。

(二)打压思维激荡

思辨对于社会稳定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避免人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发冲突,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点燃矛盾,“宇宙国”的统治阶级禁止了公民所有“非必需”的思維活动:不能阅读“旧世界”的封建残余(如莎士比亚的著作),这个社会贬低思维的力量,打击阅读、辩论、科研,视真理为危险。这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畏惧人民思想的力量,害怕人们在思想充盈之后看清身上的枷锁,挣脱牢笼并颠覆社会。思维的启蒙与激荡势必引起剧烈的社会震颤,而这个阶级分明的社会实则脆弱不堪,无法容纳多元的思想共存。极低的社会包容度导致统治者企图将人们的时间被低俗的娱乐填满。

然而,这种消极的逃避冲突的做法只能粉饰太平,并不能真正地解决社会矛盾。正如科塞在对“社会安全阀”机制的阐释中所提及的:“安全阀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它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缓和矛盾,不能解决矛盾"。在我们平素的认知中,知识是一种无上的力量,追寻真理是一代代人毕生的渴求。而社会也在真理一步步被发掘出的过程中向前演变推进。当自由的思想遭到禁锢时,由社会个体组成的整个社会,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僵化。

三、“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导致的人性缺失与社会僵化

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一切的因素构成完整的人格。扭曲的安全阀机制通过打击自由思想、鼓吹纵欲主义而割裂了健全的人格。于是,这个社会中,“人”不再具有”人”之根本一无人格,无人权,无人性。同样的,由这样的人群构建起来的社会是没有包容性与生命力的。从根本而言,它否定了人性本源的矛盾性——其一,否定了人自身的矛盾性,即削弱了人怀疑、反思、辩证思考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人的竞争意识与探索意识:其二,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与冲突的正面效应。由感情有机结合而成的社会关系远比一个个独立运转的个体联结紧密。复杂的人性如爱、恨、嫉妒、怀念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冲突产生的内耗不可避免,但从宏观上看,拥有竞争、合作、牵制等多种关系的人群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系列强韧的纽带。人们的仇恨、宽恕、战争、和解,在激烈碰撞中延续人类文明。

而当“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被过度运用,社会高度有序的同时容错度也相应地变得极低一简而言之,一旦这样的社会机制出现漏洞,安定的社会表象下隐藏的诸多弊端会接连爆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最终导致政权崩溃、社会解体。

这样负面的案例在《美丽新世界》中有数次体现。书中,线索人物伯纳本拥有高种姓出身,但由于在胚胎培育期被加入过量酒精,他的身体比同阶层人孱弱,但思想却更为激进。他拥有其他人缺乏的思辨精神,但懦弱的个性与身体条件令他畏惧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想法使其变得越发敏感、畏缩,于是也越发受人歧视。最后在与总统谈话时,伯纳终于爆发出勇气,坦言了对社会弊病的看法,如对愚民政策的不满等。但他从此便由于“不正确”的言论被流放到与世隔绝的岛屿。由此可见,这样的社会是“排除异己”的社会,当个人偏离了它预设好的、安全的轨道,就会被视为危险因素,甚至是社会的污点,他要么被磨平棱角,彻底同化,要么被放逐,消失在这个社会上。

四、正视社会冲突对现实社会的积极意义

科塞最引人注意的出题是经常且低裂度的矛盾具备一定的“正”作用。经常且低裂度的矛盾,使大家思考和再次机构她们的个人行为,转型造成“焦虑不安”的标准方式,减轻矛盾关联的标准调整水平,根据有效的方式释放出来焦虑不安乃至敌人的心态,使之不会做到极端主义。在这种状况下,卷进矛盾的多方可以比较客观地剖析矛盾所对于难题的具体性,清楚地表述分别的权益和总体目标,彼此之间议价,进而达到让步,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各人群中间的合作协同水平。在一个包容度高的社会中,人性应是丰富的,思想应是多元的,行为应是自由的。这样的社会同样包容拥有不同出身、性格、行为方式的群体,并包容差异化的个体间的种种矛盾冲突。有时,冲突会上升到群体之间,甚至是诉诸武力。诚然,在极端的情况下,社会冲突会损害其中个体的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的倒退。但是,仅因社会冲突的负面影响而完全回避或清除社会冲突的做法,无疑是短视而消极的。社会发展的目的本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蒙昧,得以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与可能。人性决定了社会从来不会趋于稳定,人们在贪婪与无私、懒惰与进取、狭隘与高尚间博弈,让社会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中,“动态”与“平衡”缺一不可。诚然,该“平衡”中包含了种种冲突,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冲突是平衡的破坏者,是必须清除的异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社会实体都充满着冲突,而正是纵向与横向的矛盾与博弈、阶级与阶级间的统治与挑战,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强调社会冲突的正功能。“正视”不意味着极力推崇,而表示应当辩证地利用其正功能推动社会发展。学者高勇认为:“社会制度要素就变成了决策矛盾作用的压根要素。內部矛盾将会造成瓦解,也将会造成平稳,这在于社会发展中人群和本人的相互信任水平和矛盾关联的相互相叠水平。人群的相互之间依靠和矛盾的內部交叉式,通常能够使矛盾根据不断持续的调节来处理,而不会造成全局性的社会发展矛盾,进而维护社会发展关键价值观。”

由此可见,合理的社会结构非常重要。只有建立在健康合理的社会结构上,社会冲突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面效应。同时,在社会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也应注重将社会冲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不能放任也不能完全排斥。由此,才能既促进冲突各方日趋联合,又提高社会系统内部的弹性协调程度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社会安全阀”机制对社会的辩证作用

在正视了社会冲突论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社会安全阀机制自身对社会的作用。尽管社会安全阀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分为正负两面。

从基本原理来讲,阀门基础理论含有显著的心理学的特点,它注重清除心理状态焦虑不安、排出来不满意乃至敌人心态,在解决社会发展矛盾中的功效,其充分发挥的体制为“牺牲品体制”,即社会发展焦虑不安心态不但能够向原先憎恨的总体目标释放出来,还可以向取代总体目标宣泄。这种阀门规章制度根据阻拦别的层面的矛盾或根据缓解其毁灭性的危害而有利于维护保养这系统软件。这种规章制度显示出敌人心态的取代总体目标及其宣泄的方式。根据这种阀门规章制度,成见不会偏向原初的总体目标。在这类状况下,让人不满意的情况仍维持不会改变或越来越更严重,具备造成破坏性不良影响的不可逆性。

结语

在社会冲突论的阐述中,社会安全阀对调节人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美丽新世界》中用极端的压制与放纵等手段形成的“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是违背了社会冲突论本质内涵的残次品。在这种机制下,社会个体间的矛盾冲突得以用极小成本消除,导致了个体的抗压能力、探索精神与自由意志都将在不同程度上瓦解,而整个社会也将从麻木渐渐变至僵化。此类“麻醉型”社会安全阀机制实际上是对社会冲突的回避,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影响。这启发我们应正视社会冲突论的作用,在肯定它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同时,社会安全阀自身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两面,当一个社会不存在安全阀或过度依赖安全阀时,该社会都是畸形的,前者易因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导致社会倾覆,而后者会渐渐僵化而失去生命力,甚至催生极权主义。所以,我们也应注意将社会安全阀机制控制在符合人類活动与社会运作规律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科塞著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1[英]阿道司·赫胥黎著.美丽新世界[M].王波,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高勇.重读《社会冲突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14日,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