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传播的新方法

2020-11-06李颖唐磊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碎片化短视频文化自信

李颖 唐磊

[摘要]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以精美的制作、有趣的文物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中央电视台系列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以往文博类电视节目惯用的讲述方式,以5分钟的微纪录片为载体,融合新媒体平台,以轻松、萌趣、生动,“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每集节目片头语的第一句,既像来自于国宝的召唤,又是传者与受者之间一份很特别的约定。

[关键词]文化自信;受众;短视频;碎片化;互联网+

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系统,人们的生活、实践智慧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重要载体,因此对文物的重新认识,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重新梳理与思考,从而达到文化自信。《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微纪录片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溯源中华文明,“充电5分钟,跨越8千年”,贴近年轻受众的收视需求,用不一样的传播方式来呈现和讲述重要的历史文物,展示古代中国人的非凡创造力,使文物这个重要的文化资源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节目简介

2019年,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共同拍摄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展播纪录片、动画片目录。并于同年8月,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历史纪年的方式,梳理上至史前,下至明清的历史线索,摄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近一百多家文物保护、保存单位进行拍摄。长度5分钟每集的片子聚焦一个特定文物,带领观众重新认识国宝,从而重新理解中华文明。片中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标记出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走过的痕迹。

为贴近受众,获取最佳传播效果,在传播平台方面,除占领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晚上八点档的黄金时段,采用5集联播的方式进行节目播出外,《如果国宝会说话》还选择了年轻人聚集多、媒体黏性较强的B站(www.bilibili.com)作为节目播出的重要窗口。

据统计,在首播的第一季25集中,节目视频播放次数(全网数据)轻松超过1亿次。栏目联动新浪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新浪微博#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2亿人次、参与讨论量超过25.9万人次。

总结《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何好评如潮,广受欢迎,原因离不开以下“四力":节目制作精良之力,新旧媒体互动融合之力,贴近年轻受众之力以及有“温度”的讲述之力。

二、节目制作精良之力一短视频、“萌叙事”,让文物“活”起来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伴随类似手机微信的提示音,《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了古人与今人的对话。

每集节目时长5分钟,通过讲述文物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来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探访先贤古人。纪录片在“讲故事”上花费心力,同时,也有高科技影视技术带来的场景再现,亦有“金句”叠出的精彩文案,加上精致到可以连续重复刷新观赏的镜头语言,以及可庄严厚重亦可轻巧玲珑的解说……它如同一趟小旅行,走在寻找中华魂魄的路上,使观众身临其境,领略中华文物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篇第一集《最初的凝望:人头壶》,展示给观众一件不是那么太熟悉的国宝。制作于6000年至6500年前的陶壶,它出现的时代是史前的仰韶文化。这尊陶壶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人類文明的状态。为了拍好这张仰望天空的脸,创作团队调整了拍摄角度,让摄影机与人头壶的眼睛呈现为对视的状态。最终效果是:观众看到了这双眼睛。观众通过人头壶的眼睛与它的制作者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第二季中,有一集讲述《曾侯乙编钟》,对于一件为大众所熟知的国宝重器,如何讲出不一样的故事?片中直接采用1986年采录的曾侯乙编钟音响的珍贵音频,辅以在博物馆最新拍摄的编钟镜头,配合字幕和动画效果,没有一句解说词配音。“国宝”确实会说话,每一位观众都亲耳聆听着来自公元前四世纪、跨越时空的“私语”。“大音希声”“中国之音”,每一个音符似直击心扉,那久远而来的历史、文化、家国合成一股力量,催人泪下、感动而自豪。再有记录1978年考古发掘现场的视频画面,时光变迁,那些为了传承文化、传承历史,一辈子忙忙碌碌的人已然老去,然而当年的辛劳与付出却丰富着文物的内涵,更值得每个人怀念。B站满屏的弹幕,都是出自内心深处的两个字——“致敬"!

每个五分钟的短视频都是一盘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虽然国宝是冰冷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却用了风格多样的表现手法,使文物和历史鲜活、生动起来。节目中采用了动漫、3D等很多多媒体时代的影像表达方式,在考量每一件国宝的调性时,用到当代观众接受度高的拍摄方式。因而,观众看到了用黏土手指动画“复活”的鹰项金冠饰;看到了只用了一个实拍镜头,其他全是3D黑科技技术呈现的三星堆青铜树;镜头在展示现存的殷墟嵌绿松石甲骨文碎片时,上面的字突然从甲骨上“跑”了下来,商人一天的生活劳作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三、新旧媒体的互动融合——碎片化与“互联网+”亦有可为

近几年利用手机上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在8.54上网的人中,99.1%人使用手机上网。观看视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人数达到7.59亿。

“智能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传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吸引受众,守住收视率……传统电视媒体一直在积极寻找对策。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制作与传播,似乎能管窥到一条新路,一条走近年轻人传播专业媒体内容的新路。

2017年,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视频网站突然爆红,大家惊叹于故宫那些文物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数十年如一日,认真做着一份本职工作,同时又是很特别的事。“保护文物、传承历史、传承文化”,通过讲述“人”的故事,用传统纪录片的手法制作出非常精彩的作品。片子在年轻受众群体中掀起一股文博热。接着,《国家宝藏》运用明星参与的方式,特别是引入流量明星加盟,通过现场演绎,还原历史场景,讲述文物故事,带动新一轮的收视热潮。

“对比其他精品文博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制作模式、创作手法积极创新。

与以前的纪录片相比较,时长大幅度缩短,是适应移动网络用户碎片化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的特征与节奏。B站的年轻网友亲切地称呼《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泡面番”,就是在泡好一碗方便面的时间里就能轻松看完一集节目。这样的时长设定,实现了节目宣传中所谓“充电5分钟,跨越8千年”,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快速充电”,打开中华文化的大门,了解文物背后的传奇。(二)顺应“碎片化传播”特色,一方面靠网民的提供个人化的意见,另一方面依靠专业媒体的操作,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达到引导传播的目的。

打开B站的每一集《如果国宝会说话》;伴随那一句“国宝留言提示查收语”必然能看见屏幕上是整屏“呼啸”而过的“已查收”弹幕,以至于片头字幕和画面全部淹没在热诚的互动中。每集短短5分钟的视频里,弹幕千变万化,尽显网友的热情与期待:点赞叫好,怒夸“文案价值千金”;评论剧情表达观感的;有一种说法叫“我在B站学习”,这里也有不少初中生、高中生学习历史划重点的花式点评;还会有对文物、历史颇有研究的“高能人士”提供节目中未能提及的知识与内容,跟着弹幕还能学文化。

关于“碎片化传播”,有学者认为:“网民在不同层面上关于某一个事物的认识,常常比专业媒体的单一视角、单一层面的报道,更能反映事物的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碎片化的信息,是对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通过上述关于弹幕的分析,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网友和传统媒体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更好地实现了这档文博节目的传播。

(三)一场新文创的尝试,打造一个新的纪录片IP。

B站这样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正如节目宣传推广总策划、有“纪录片金牌推手”之称的央视纪录频道宣介组制片人李艳峰所说:以国宝为对象,打破传统文物科教片模式,创新挖掘文物之美,《如果国宝会说话》系统构建国宝的文化价值,全新打造一个纪录片领域的超级文化IP。

四、贴近受众的“官宣”之力——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还突出体现在节目运营方面。以往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就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而现在,网络上线也许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渠道和运营几乎占到与节目制作同等的比重。而优质内容与运营思维实现真正深度的结合,也让内容制作优势和品牌效应得到更大的释放。

针对目标受众的特点,《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特点是短小、亲切、有趣。这些不严肃的特点塑造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接地气拟人化形象。例如,国宝“陶鹰鼎”有“胖胖腿”;三星堆青铜人像相似奥特曼;兵马俑跪射俑是“放低自己”、错金铜博山炉“云的计算”、曾侯乙编钟的"Duang”、说唱俑手势的“C位出道”.....性化、年轻.化、内涵和“网气”齐飞的表达方式深受年轻网友欢迎,还有“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一些“脑洞大开”的宣传语和解说词,却又一语道破某一文物精品的特性,令人过目难忘,难怪弹幕上网友们诚心赞叹这精美、用心的文案可说是“价值百万”。

为了适应受众的收视习惯,在B站推出的网络版,还专门在音效方面做了不一样的处理……类似的小细节也体现了节目主创团队对观众的重视,对节目品质的精益求精。

宣传推广同时在线下和线上进行。线下推广选择人流量大的地铁场景投放了一系列国宝创意地铁广告,并吸引网友进行二次创作、同人创作等推动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有效传播。线上活动以“Civemefive”为主题词的UGC活动为主。活动中“5"是一语双关:5代表每集5分钟,5也代表“与文物击掌互动”。另外,还针对年轻观众,举办“跟着国宝去旅行”、“青少年观影会”,线上活动“给国宝建微博”等活动,都旨在加强年轻观众与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

五、有“温度”的叙述之力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总导演徐欢在接受采访时分享节目主创团队对于节目的真切感受:“拍摄完成后,几个分集导演跟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最初站在国宝前,怀抱着一颗无限敬畏之心。”

虽然只是短短5分钟,每一集的文案也不过千字有余,然而褪去文字解说表面的萌趣、生动,还有沉淀其后的温暖,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以心印心”。徐欢觉得:“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像‘我们自己'。在创造某件物品的时候,他们的诉求和情趣与现在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眼界的差异,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或许和文物对话,我们需要更多的好奇心,从详实的考证出发,融入当代人的认知,甚至可以有一些带主观色彩的想象力。”

弹幕上常常能看见网友类似的留言:“这件国宝就在我家旁边的博物馆里珍藏,周末去看看实物。”也许不是第一次去博物馆看国宝,但相信这一次专程造访会给这位年轻人带去不一样的感受。也正是这样,藏在片子后面的好奇、对话、理解再到表达,很准确地抵达了受众的认知与认同。

结语

在“互聯网+”的语境下,新媒体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快速更新迭代,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传播生态。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及其传播过程,可以直观感受到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电视媒体对于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传播的新探索,更重要的是面对当下的媒体环境,如何贴近和服务于年轻受众群体所引发的新思考以及新尝试。新媒体时代,传播力量泛化之后,更需要考虑:谁在发言、怎么发言、谁的语言更有力量。传统电视媒体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条件,发挥自身专业、优质的创作能力,通过与新媒体的互融互通,将能够释放更大能量。

参考文献:

[1]来源: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新华社网站.

[2][4][5]李艳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J].当代电视,2018(7):7-8.

[3]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J].今传媒,2011(10):9-11.

[6][7]专访,她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讲述了100件国宝的传奇[R].网易娱乐,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9LMH36M051283GO.html.

[8]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展播纪录片、动画片目录[R].国家广电总局.http://www.nrta.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ssid=0&filename=713b2ed39fb1490d9f9319a7df7664ad.pdf.

[9]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R].新华社网站,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19/c_1124895057.htm.

猜你喜欢

碎片化短视频文化自信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