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的影响及调适策略研究

2020-10-26赵禄雷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焦虑情绪新冠肺炎疫情

赵禄雷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暴发,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重大、缺乏科学认知、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是疫情期间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诱因。为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调节能力,缓解疫情给学生带来的的焦虑情绪,班主任应从科学性、有效性出发,进行疏导和干预,制定调适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小学高年级;焦虑情绪;心理调适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从武汉暴发,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疫情期间,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有1.8亿名中小学生居家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学生的影响。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从而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2020年2月16日,教育部发布《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提出特殊时期家长需要做好自己及孩子的身心调适,共同做好疫情防护。

情绪的稳定性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它不仅是儿童身心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更与儿童的免疫力息息相关。有人对396名8~18岁在校学生进行焦虑性情绪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有22.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性情绪障碍,比非疫情期间青少年患病率高出4.1%,其中调查9~12岁儿童114人,27人患有焦虑性情绪障碍,比例达19.1%。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出现显著变化,心理机制尚未成熟,情绪变化波动较大,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处于心理断乳期,更容易受疫情影响,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通过必要的情绪调节与疏导,減少疫情给学生带来的焦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疫情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表现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类: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其中客体性焦虑又分为两种:原发的客体性焦虑和继发的客体性焦虑。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当我们的心理处于压力状态,受到刺激时,就会引发继发的客体性焦虑。继发的客体性焦虑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精神紧张,提心吊胆,内心惶恐。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和行为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属于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学生初次经历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面对限制出行、不能到校上课等国家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时,在精神和行为上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表现:

在精神方面,学生容易被激惹,有情绪反应(焦虑心境),不能放松,感到不安(紧张害怕),害怕黑暗、陌生人、独处(焦虑心理),与人谈话时紧张、咬手指、握拳、面肌抽动(人际交往焦虑),注意力和记忆力较差(认知能力问题),对一般或者曾经喜欢的事物丧失兴趣、忧郁(忧郁心境)。

在行为方面,学生出现不由自足地浏览疫情信息,担心自己被传染(植物神经系统焦虑),难以入睡、睡眠浅、多梦、睡醒后感到疲惫(睡眠问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胃肠消化系统焦虑),呼吸困难、胸闷、窒息感(呼吸系统焦虑)。

二、疫情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进入新阶段,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有着强烈的情绪体验,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喜欢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家长的干涉产生反抗或抑制心理,不愿意向家长袒露自己的内心想法。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灰心。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学生烦躁、害怕、紧张的焦虑表现。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地陆续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由过去的教室内集体上课转变为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由于学习方式的突然改变,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及时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感觉听不懂、学不会,不能像在教室一样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产生讨厌线上学习的情绪,于是在想学好但又学不好的状态下,烦躁、发脾气;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容易被网络短视频、游戏等娱乐项目吸引,深陷其中,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课程之中,不能够及时完成学习内容和独立完成作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三)开学延期学习压力增大

对居家学习不充分的担心带来了焦虑情绪。疫情延迟了学校的开学时间,原来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许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自主复习不能达到在校时教师指导下的效果。这些学生因内心焦急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就会更低,如果再与学习效率较高的同学进行比较时,又会加重担心和焦虑。

(四)居家隔离时间过长

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底以来,各地陆续实行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政策。小学高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突然限制外出,几乎全天宅在家中,同伴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假期期间居家作息规律的改变,晚睡晚起,生活作息混乱,沉迷于网络,生活散懒。部分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的同学,容易造成情绪波动,惊慌失措,产生无聊、烦躁甚至恐惧,从而引发生心理问题,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变差的现象,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五)外界复杂信息的干扰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大量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充斥着生活,家长的谈论也增加了学生的疑问。小学高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部分学生每天花很长时间阅读疫情的相关讯息,并反复和家长、同学讨论。每天新增确诊患者数量、各地医护人员队伍驰援武汉、社区封闭严进严出、医用口罩供应等社会因素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部分学生时刻担心自己所在城市有没有新增病例、自己有没有发烧,甚至偶尔咳嗽打喷嚏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过度地关注疫情信息,会加重心理负担,产生担心、恐惧等消极情绪,同时降低理性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人们会产生恐惧感,进而加重自身的焦虑情绪。开学时间不断推迟,无形中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压力。今年春天能不能开学、这个暑假还有没有、这学期的课程学不会怎么办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学生的应激反应,他们对接下来自己的学业产生焦虑和深深的无助感。而且,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学生面对潜在的危险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七)亲子矛盾产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特殊时期,身心迅速发展,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重视自我发展,自尊心强。由于疫情需要在家学习,自己的表现更容易引起父母的关注。当受到肯定或赞扬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而当受到家长的批评或处罚时,内心会受到打击,产生一定的挫折感。此外,当家长辅导学生写作业时,学生和家长也容易产生矛盾。

三、疫情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调适策略

(一)正确、客观认知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引导。疫情期间,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国旗下讲话,学校公众号发表文章,讲诉疫情防范知识,分享疫情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对疫情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征集战“疫”手抄报、战“疫”美文、战“疫”朗诵等活动,促使学生把自己内心对疫情的想法宣泄出来。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抗击疫情的相关知识。这些举措从认知方面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疫情,理性分析疫情信息,从而有效缓解因自己猜想引起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二)合理安排居家学习

一是调整学习方法,适应学习新方式。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次长时间居家上课,学习环境从宽敞明亮的教室、直接面对教师听课转变成在自己的房间、一个人看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学习,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并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在新的学习方式下,还要向平时在学校一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上课时积极思考,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采取重复播放视频或者课下询问老师的方法解决疑问。

二是制定学习计划,学会时间管理。确定防疫期間的学习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知识点条理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整体水平。安排好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时间安排,利用“空中课堂”“网络在线课”等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实现“停课不停学”。每天课后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三是善于利用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假期延长,各个公共文化平台推出了免费在线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平台,开拓视野,整合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将阅读与信息处理、绘画表达相结合,制作图文并茂的阅读笔记;将理化知识学习和实验相结合,动手做做科学实验;还可以进行艺术体验和创作,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表现能力。

(三)提高生活学习适应能力

经过一个超长寒假,开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对寒假作业不做强制要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

(四)增强体育运动

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身体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缓解恐惧和焦虑的消极情绪。进行体育活动,还可以减少学生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因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观看短视频带来的眼部疲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活动,如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跳健身操、踢毽子等。在增强运动的同时,维持正常规律的生活和作息制度,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有效降低因疫情长期居家带来的焦虑情绪。

(五)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情绪能够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对个体适应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疫情期间,尤其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觉察、主动调适。当发现自己心情烦躁,不能够完全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心理和积极暗示让自己平静下来。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初步辨别、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要学会过滤信息,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关注疫情防控中最美逆行者、关注身边助人的故事,体会到“病毒无情,人间有情”的温暖,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六)加强亲子沟通

疫情期间,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向孩子传递正面积极情绪,家长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其次,在和孩子相处时,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及时和孩子沟通;第三,在管教方式上,采取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善而坚定,不娇惯、不苛责孩子;第四,加强家庭凝聚力,尊重、关注、接纳孩子的行为表现,多一些信任和正面鼓励,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温暖的支持;第五,全面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和老师沟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第六,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意识,多关注抗疫期间出现的英雄人物,参加志愿服务,共同为抗疫出一份力量。

(七)寻求专业帮助

学生要学会主动向外界求助,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心中有一定的压力,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无法自我调节,应及时和父母、老师、朋友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通过交流宣泄压力、舒缓情绪,获得情感上的连接和支持。如不能解决,还可利用通讯工具向专业的心理教师寻求心理援助,敞开心扉,避免负面情绪在心中积累成疾。

目前,在国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多地下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等级,并积极开展复工复学。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但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调适策略既能够在“非常时期”应对学生突发的焦虑情绪障碍,同时进入常态下疫情防控阶段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降低焦虑情绪的产生,确保疫情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广海,张云婷,赵瑾,等.降低疫情期间居家限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

[2]李少闻,王悦,杨媛媛,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少儿保健杂志,2020(4).

[3]张冲.中小学情绪智力对人际适应的影响:情绪适应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焦虑情绪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