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解析能力的培养

2020-10-26徐明霞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王勃陶渊明文言文

徐明霞

文言文立足古汉语,与现代用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是由书面语言构成的文章,有着策、诗、词等不同的文体,记载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人们分析大量的文言文后,认为文言文具有对仗工整、富有韵味等的特点,引入入胜。一直以来,人们对文言文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文言文更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关乎学生语文发展的前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语言的特点,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古人在语言方面的智慧。但是,目前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缺乏联想的意识、缺乏思考的习惯、缺乏沟通的技巧、缺乏体验的动力等问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为了缓解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活、问题、合作、实践等场景,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作用,攻克文言文学习的难关。学生在生活场景下,形成了联想的意识;在问题场景下,形成了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场景下,拥有了沟通的技巧;在实践场景下,拥有了体验的动力。

1 创设生活场景——带动学生的联想

文言文虽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些甚至离现在的生活十分遥远,语言和表达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言文是不可战胜的,是难以理解的,还需要学生塌下心来,随着教师的教育,走进文言文,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生活场景中感受文言文的情感。生活,就像是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亮起的灯盏一樣,看起来柔柔弱弱,却能照到学生的心里,刺激学生探索。学生在生活背景下把握文言文,要懂得加入自己的想象,贴合作者的想法。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解析能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来带动学生联想,让学生知道怎样靠近文言文的真谛,怎样利用生活的便利来扎实自己的文言文知识。

在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感受陶渊明在此生活的心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学生朗读文章后,知道陶渊明描绘了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接着,笔者组织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联系田园风光,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场景进行联想。学生分析文中对陶渊明住处的房子描写的语言后,发现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学生心中产生了疑惑:为什么陶渊明的生活清贫,却仍然感到愉悦呢?笔者继续带领学生探索陶渊明室内的生活。学生结合文言文中描写陶渊明饮酒的语言,想象了陶渊明惬意自酌的场景,感受到了陶渊明放松的一面。接着,学生将学习的目光转向了室外,想象了陶渊明看云、看鸟,累了就休息的场景;想象了陶渊明耕种的样子;想象了陶渊明去郊外踏青、登高长啸、在水边写诗的场景。学生意识到陶渊明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是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网络流行的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理解了陶渊明的心情,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有着隐居的处世态度。

2 创设问题场景——带动学生的思考

文言文的语言是富有变化的,文言文的内容也是绚丽多彩的,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难度加大。学生要想把握文言文的精髓,就要深入阅读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言、内容、结构等进行拆解,找出问题的答案,完成对文言文的梳理,拥有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问题,就像是学生旅行途中遇到的路标一样,为学生标出了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让学生清楚了前方的道路和距离,使学生能够从容地前进。学生在问题中搜寻答案,可以提前解除文言文理解上的警报。

在学习“滕王阁序”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序这种文体,品味王勃语言的精美之处,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问题:你了解序吗?你熟悉王勃吗?你知道文章描写了什么吗?你知道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吗?学生带着问题对《滕王阁序》进行了阅读,知道了作者描写了自己眼中的滕王阁的样子,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了有关序的解释,知道了这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而《滕王阁序》是王勃写于宴会上的一片文章。学生还搜集了王勃的资料,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带着这样的认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整体上的把握,分析了课文的内容。学生将文章分为了四部分,认为第一部分整体上描写了洪州的地理风貌和参加宴会的主要人物;第二部分则描写了秋天时分,滕王阁的壮美景象;第三部分记录了宴会的盛况,抒发了内心的情感;第四部分强化了心中的苦闷和志向。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文章的色彩感、立体感,被王勃的语言所震撼,也为王勃怀才不遇的处境而伤怀。学生认为王勃是一个虽心怀苦闷却积极进取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3 创设合作场景——带动学生的沟通

文言文凝聚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博采众家之言来揣摩文言文的寓意。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是不好琢磨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获得一丝有效的感悟。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学习的舒适区,与其他人展开对话交流,才能发现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误区,才能追上其他人的步伐,扩充自己的学习空间。合作,就像是沙漠途中的水源一样,不仅能解渴,还能给人带来希望。

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和人物形象,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若干组,鼓励学生将文中描述的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分组后,与小伙伴一起探讨了文中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挑选了想要表演的情节。其中一组学生选择了渑池相会这一情节,在对话沟通中确定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设计了表演的语言和动作。其中扮演秦王的学生用傲慢的姿态、下命令式的语气演出了秦王盛气凌人的一面;扮演蔺相如的学生,则通过向秦王前进的这几步,演出了蔺相如针锋相对、不卑不亢的一面。学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对文言文情节的理解。

4 创设实践场景——带动学生的体验

文言文表达与现代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使用文言文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应用的语境和场面,不能盲目运用文言文。这一认知要求学生谨慎对待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文言文。学生要想加快文言文知识掌握的速度,就要不断地融入到文言文实践中来,在体验中总结实践的经验,构建文言文学习的系统。实践,就像是学生攀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一样,既是学生努力的见证者,又是学生前进中的精神鼓励,有效挖掘了学生文言文探索的潜力。

在学习“张衡传”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整理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工具书来填充自己的文言文学习空间。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投身到了文言文学习中,了解了举荐官职、任命官职、升官、贬谪等的文言文语言表达,积累了文言文翻译的经验,收获了自主实践的强烈体验感。

总之,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创设问题场景、创设合作场景、创设实践场景,带动了学生的联想,带动了学生的思考,带动了学生的沟通,带动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古人语言表达的特点,丰富了对语言应用的认识,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学生在生活场景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对文言文所描述的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推己及人,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会了联想生活来分析文言文;学生在问题场景下,对文言文中隐藏的障碍进行了剔除,利用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形成了信息筛选的能力,完成了对文言文的梳理;学生在合作场景下,扩大了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形成了分享的意识,能够将自己在学习中获得感悟展示在人前,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探索文言文的奥秘,学生在合作中还能找准自己的定位,配合他人,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实践场景下,产生了参与的动力,对文言文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知道了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并在实际中进行了应用,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信心。高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古今语言的连接。同时,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新的知识,获得了专业方面的进步,优化了文言文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绥阳中学)

猜你喜欢

王勃陶渊明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蜀中九日
陶渊明失败了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字千金王勃
王勃一字千金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