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2020-10-21刘美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模式

刘美玲

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加快了应用转型的进程。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转型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是P21的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技能——4Cs,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近几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速度比较快,在数量上已经超越重点本科院校。由于其贴近地方,对区域性经济、地域性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息息相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并结合“地方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办学定位,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1]。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新时期对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是很明确的,但是在适应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以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变得十分紧迫,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课题。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可供地方与校本特色课程改革完全照搬的方案并不存在。学校定位不同,校本课程改革内容就会存在差异。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明确本校的办学定位,摆脱普通本科的教学窠臼,构建适合本校大学英语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转型背景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时代的产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都以应用为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际运用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指学生用英语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口头与书面),根据语言使用场合包括通用英语应用能力与专用英语(学术英语、职业英语)应用能力。[2]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是由于这类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处于瓶颈状态。经过调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这几方面的问题:生源质量较差、课程定位不准、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一)生源质量较差

相对于重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原因,该类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差。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笔者所在高校的2018级非英语本科专业大一新生的高考英语分数参差不齐,其中只有15%的学生超过100分,没有超过120分的;61.4%的学生的分数集中在 90—100 分之间,23.6% 的学生低于90分。由此可见,非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培养区别性,调整课程设置。

(二)课程定位不准

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仅覆盖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忽略了英语应用实践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视听说课,但实践教学环节简单而不完善,没有详细可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教学活动不真实有效。此外,校园英语文化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英语过多地依赖课堂教学,缺乏自主探究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外语课堂教学中,还是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单一的语言模态进行教学,相对枯燥乏味,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没有创造大学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评价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中小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关注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绝大部分部分院校以此为标准,考评学生的英语学期学习成绩和毕业资格。由此一来,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无形中沿袭了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导致高校师生以应试教学为主。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忽视本校实际情况,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片面追求通过率,忽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人文教育,不注重实践教学,非英语专业“高分”成绩背后往往是没有实践能力的“哑巴英语”。

三.转型背景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出路

经过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笔者所在院校的师生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不高,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无法适用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学需求。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为主,与专业相结合,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3]笔者从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发现的问题,给转型背景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几个改革方面的思路。

(一)转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由于受到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模式仍然以以来教师为主,缺乏学习自主能动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良好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改革主要倡导的两种方式。这就需要构建多个教学平台,积极发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二)教师把握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的定位把握得最准确的是一线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有清晰的目标,因材施教。在转型时期,教师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教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知识储备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向学生传授专业化的知识,师生合理有效的互动将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反之,教师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必然可以带动学生应用能力的增长。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单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现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起的多媒体、多模态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指导意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校本特色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单一、粗暴。以学生的期末成绩或者四六级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两级分化:一则过度追求卷面成绩,为了成绩和分数而学习英语;二则由于基础比较差,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英语。大学英语考核内容不应以成绩分数为导向,而应该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沟通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满足转型时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转型时期对新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本校的发展特点,把握好大学英语的應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本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能够为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章于红.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新建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115-118.

[2]李玉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90-92.

[3]卢晓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广场英语,2017(10):89-9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