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之我见

2020-10-21蔡梦颖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

摘 要: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时不有,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从喧闹的城市,到人烟稀少的山乡,音乐与人们形影相随。朝有晨歌,暮有夜曲。音乐伴随着日月旋转,把美感无限延伸到时间的尽头。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它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家在音乐的海洋里能够得到充分的享受,本文将谈一谈笔者欣赏音乐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的特殊性;音乐欣赏的阶段性

欣赏,审美的聆听。赏乐固然要听,但听仅仅是现象,审美(感受美)才是本质。“听”是生理的感觉,并无情智性的美感反映,动物也能做到。而“赏”,则是心理的感受,伴有情智性的美感反映,动物不能做到(但不排除某些“天才”的动物有微弱的美感反映的可能)。赏乐的“听懂”是令许多人迷惘话题。迷惘,是因为受了文学欣赏价值取向的干扰。音乐不是语言,它只是人类精神文明(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所以,音乐只要不按照文学的欣赏方式去欣赏,就可以减少迷惘。再者,音乐(内容)的抽象性决定着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欣赏音乐都是一种感性的懂。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美是靠感性感受的东西,不是靠文字之类描述的理性理解的把握。它是难以形容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一种意识形态。

一、领略音乐之美,无需“听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着个人情感的调动过程,无需受到任何条件的拘谨和束缚。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他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的融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这样欣赏者对音乐欣赏的思维与想象空间就会更大宽广。作为音乐的用途之一就是为人类精神生活服务,所以,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只要达到自身对乐感的享受和精神的放松就好,无需“听懂”。

“听懂”音乐首先要走出音乐欣赏中的误区。例如,拿古典音乐来说,古典音乐被贯以“高雅”,“严肃”的帽子,而“高雅”“严肃”的音乐是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这种音乐必须在广博的专业学术性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才能理解的。

“古典”一词,在拉丁语中是指古罗马社会的最高阶层,后来转义指人类的最高业绩,即那些具有普遍而永恒价值的东西。在音乐史上,通常把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的作品称为古典音乐,或古典主义音乐。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从风格上讲,他们的音乐体现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化所要求的均匀明晰,单纯,整齐特点,强调客观性与传统。这种特点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前期作品中表现得十分典型,是名副其实的古典风格;其二,近现代音乐的风格和技法是在他们的手中形成并得到高度发展的,他们提供了为后世学习研究的典范,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的地位,因而有了“经典”这一层的意义。

二、把握音乐的自律和他律,正确欣赏音乐

1、音乐的自律

从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是来自人类音乐审美心理活动规律自身,而不是外在与人的客观规律来看,音乐的形式结构是“自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 “音乐由自身所决定”,“只有一种类型的音乐;全部音乐都是自律的”。内容和形式这一对概念根本不能用于音乐。

例如说,和声进行中的倾向性、经典的曲式结构、旋律发展的起承转合、音与音之间结构的张力、音乐的变化、音乐的对比平衡等等,这些在更细节的层次上制约音乐形式与结构的因素均与音乐的表现对象无关,音乐的自律简单的讲就是一种纯粹的

音乐。

三、把握音乐的特殊性,正确理解领会音乐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的反应。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观察艺术问题的一个基本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种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无论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还是生活景象的描绘;无论是有文字标题或是没有文字标题的器乐曲。都是音乐家们来自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通过音乐的语言而流露和反映出来的。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音乐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是一个根本的原理。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只有正确把握住了音乐所特有的特殊性,便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与音乐的美。音乐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語义性

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它们所运用的材料是声音。而且,音乐中所运用的不仅仅是一些有组织有秩序的乐音,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处理过的噪音。例如:某些打击乐器和一些不协和和弦的运用,来加强音乐氛围和烘托音乐场景等。

2、非视觉性

它具有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由此可以推论:音乐不能如绘画、雕塑那样直接描摹对象的形状、色彩和位置等等视觉感受,因此它不具有表现视觉性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音乐也不能如同文字那样直接传达概念与逻辑关系,因此它也不具有表现认识性内容的能力。故而,音乐是听觉的全部过程。但是,听觉又与其他生活、心理现象密切相关,所以要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也必须参加一些必要地听觉训练,否则,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四、结语

对于音乐的欣赏是以娱乐或调剂精神生活,追求愉快为目的的。它们只要大致上知道音乐标题内容后,在具体听到音乐音响的时候,根据标题的启示,得到乐曲所要表现的他们自己根据自身联想和想象得出的内容感受。

参考文献

[1]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2]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蔡梦颖(1987-01-),女,籍贯:陕西渭南,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渭南中学 体艺发展中心),学历(本科学士),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探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运用多种途径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研究
钢琴教学中有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