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建构知识

2020-10-21邱绍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信息技术

邱绍勇

摘要: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基本属性应是:主体参与(前提)、合作交往(本质)、发现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结果)。当今的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使他们在数学认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能自主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活动;信息技术;发现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学的应用已日益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的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沟通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这有待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爱不爱”学习。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学好数学,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今,应用信息技术可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小谜语,都可成为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師以卡通、漫画、图片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必将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教学内容出现了一定量的文字和符号,教师制作课件时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表格、故事等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取长补短,合作交流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总之,教师要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一个交往过程和合作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学观念和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积极、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其实,交流是合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合作交流对于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三、自主活动,发现探究

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孤立、静止地考察教学对象、内容、方法,没有很好地将外界与学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课堂教学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没有激情、没有活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地选择,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教学的设计上,建构主义者提出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事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学生可以从知识结构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给出一个规则入手,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后让学生独自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学生就会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信息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数学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要进行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出既有健全的人格和生产技能,又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的审美情趣,还能独立探索、敢于创新、懂得生活的人。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