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0-10-21杨振华高力涛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中学生微课

杨振华 高力涛

摘要:开发微课(音、视频)案例,利用微课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未来一线教师教学的必要且高效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即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的呈现形式多是短而精(以5~10分钟为宜)的、包含一个或几个教学点的音频或视频。通俗地讲,微课是指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在传统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某项能力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国际上,美国学者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Micro-lecture”(微课)这一概念。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其实,微课还可以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2012年,罗振宇先生的《罗辑思维》(视频)正式上线,当属此例。2017年开始,《罗辑思维》每期时长8分钟。同期,在其“罗辑思维”(账号:luojisw)公众号上每天推送一段罗振宇先生本人的60秒“罗胖语音”(音频),以伴随成长的姿态,启发听众对生活的感知和思考。《罗辑思维》上线仅仅半年时间,其点击量和微信关注人数便呈现出指数级的高速增长态势,知识社群氛围初步形成,成为受众和媒体高度关注、价值几十亿的现象级文化课程产品。

如此说,微课似乎与传统历史教学,尤其是与中学生历史教学的课堂无关。真是这样吗?未必。因为传统历史教学课堂的封闭性必将被打破。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应和教育紧密結合起来,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通过互联网企业与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的模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和电脑(包括手机)必将走入传统教学课堂,封闭的传统教学课堂已无法满足未来教育之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面对的将是知识的密集轰炸。难道只有学生需要面对而教师就能幸免吗?显然不可能。这就迫使一线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具有更博大的胸怀、更宽广的交流途径和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手段,从而不至于与学生一起淹没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知识的海洋中。

综上所述,学会开发微课(音、视频)案例,利用微课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未来一线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

但利用微课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微课“似课非课”。微课绝不等于课堂,它的作用类似于教师在传统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准备的其他音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数字资源,是服务于教学的。它是教师为了阐发一个或几个重要知识点而开发的音、视频资料,是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工具。“知子莫若亲”,学生自己的“亲老师”亲自录制的数字资源,应该更有针对性。

2.微课的可复现性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点。众所周知,再精彩绝伦的课堂,也不可能杜绝其中一个或几个学生开小差,或者受限于个体的理解能力,个别学生会对某个或某几个重要知识点不能当堂充分理解。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一个地为学生单独“开小灶”,不是不可以,但比之于微课,只能算作是“低层次重复劳动”。微课资源是可“复制、粘贴、保存”的,这就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

3.“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费心费力地去开发微课资源,目的应该是提高自己、服务学生,所以不能无的放矢。教师对课程主题的选择不能太随意,要谨慎,要以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为主要内容,要与传统课堂相得益彰,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而哗众取宠。

4.合理地利用公共微课资源。全国各地教师同仁们所开发的微课资源,一旦上网便是共享的资源(本文尊重但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所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但我们总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课堂当成“视频欣赏”课。所以,面对众多的优质资源,师生一定要谨慎合理地学会“拿来主义”,适时适量地取用。

5.微课属于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历史课不是天生枯燥烦闷的,好的历史微课,学生怎么可能不爱听、不去关注呢?

6.基于现状的考虑。如今大部分学校是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的,但我们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实际持有手机的学生数量不下30%。换句话说,学生不是不能接触手机,他们是在搞“游击战”,一味地堵只是权宜之计,合理地引导才是长远之策。比如,能不能引导学生在课余、假期使用微课、网络来自主学习?能不能给学生介绍几个“史上最牛教师”的音、视频,哪怕几个非历史专业但确实有利于他们成长的音、视频呢?

7.其他相关思考。

(1)虚心接受学生的反馈。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或新鲜感一过就了无兴趣。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把握难度加大,需要教师耐心接受学生的反馈。

(2)微课时间不能过长,最好10分钟以内,否则这种数字资源便背离了“微”的定义。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中学生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