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新格局创建思路探究

2020-10-21王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顶层设计家校共育

王芳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新的教育形态正在悄然形成。其中,家庭、学校、社会多元融合的教育体系是这一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错位、越位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所显现出来结果已经给教育、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从家校共育出现的主要问题着手,探索构建新时代更完善、更广阔的家校共育新格局。

【关键词】  家校共育 合作共赢 顶层设计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7-019-01

0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方面的一些典型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家校双方的脱节、错位、越位,需要我们去正视,去解决。主要表现为:第一,家校联系以单向为主。家校沟通一般由校方主导,缺乏经常性的、系统性的、深层次的互动交流。第二,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家校沟通基本局限于家长会或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单独交流。在互联网加背景下,新的家校共育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索开发。第三,家校交流时间受限。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现实,使得家校双方交流时间受限,导致双方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了解不充分。第四,家校之间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大多来自学校,学校担心家长知道太多,会对学校指手画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家长方面的不信任更倾向于对学校教育的不理解、不知情。第五,家长没有被充分赋权。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缺乏表达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学校对家长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还认识不到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不到位。第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社会环境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手机等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大了家校共育的难度。这是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学校和家庭都必须去面对,不能逃避。

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应拓新思路,在探索家校共育新格局方面做不懈探索。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则。首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基于校情、学情、家情的家校共育,才是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互动,才具有生命力。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也应该具有不同的校本特色。学校应首先做好自我定位,再充分研究学情和家情,然后做出决策。其次,合作共赢。家庭和学校是空前的目标统一,责任一致。在此基础上,学校首先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去面对和家长的交往,通过各种方式,赢得对方的信任。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层,必须有开放民主的态度,带领老师们一起开启家校共育的新篇章。

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多年在中学一线的经验积累,针对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家校共育受到学情、校情、家情、师情、社会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学校构建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措施有效,行动有有力的家校合作体系,保证家校共育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从而提升实效性。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这一抓手,《指南》就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甚至德育方式都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所有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都应仔细研读。

第二,重视文化建设。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受家长欢迎的家校共育文化。作为学校,应首先找出家长不愿意参与家校共育的原因,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受家长欢迎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要不断的给家长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关心他们的孩子,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我们对他们选择学校非常感激,比如,家长接待日的贴心服务、家长接待室的温馨设计等等。

第三,坚持科研引领。中小学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收效甚微。所有实践的创新都必须在科研的引领下,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先进性、高效性。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帮助老师打开视野,做研究、做课题。

第四,构建课程体系。把家校共育纳入课程改革体系之内,形成课程共同体。系统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家长参与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这是推动家校共育的秘诀所在。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家长可以参与的课程大多属于拓展型,比如亲子共研学、亲子共品读、亲子运动会、家长艺体团等都是较为成熟的模式。

第五,整合家长资源。在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学校应该善于开发和利用。有研究表明,家长是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欲望的,并渴望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所以,重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利用,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家校合作大背景下,很多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家长,正好可以弥补在校教师人生经验的不足和工作环境的限制,甚至可以规避学校教育过于教条化这一弊端。家长讲师团、家长义工监考员、家长义工宿管员,家长食堂监督员等,都是对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六,鼓励创新变革。这里所说的创新变革,并非指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指从校情、学情、家情出发,从常规中求突破,不断寻求家校合作的创新实践。学校精力有限,老师们精力有限,但稍微改变一下我们日常所做的事,结果可能大有不同。曾读到过有一位很有想法的班主任老师,他将学生家庭分类家访,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将几个家庭聚集在一处,做主题交流,效果很好。

总之,要真正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需要戮力同心,不倦探索。而学校作为联系学生、家庭、社会的纽带,理应成为研究的中心、变革的主体,這一点,学校义不容辞。为了每一位孩子的缤纷绽放,我们不做呐喊者、抱怨者,而应该做不折不扣的实践者!

[ 参  考  文  献 ]

[1]臧万学,唐汉卫.学校德育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2](美)史蒂芬·M·康斯坦丁诺.家校合作:五个原则读懂教育互动,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03.

[3]汤林春,郁林芳.家校合作50例:区域设计与学校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6.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顶层设计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