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10-21周平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周平芳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立德树人保驾护航。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方面,还包括情感教育方面。在進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将情感教育纳入课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知识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对于个人和集体的认识正在由幼儿园的懵懂状态向更加成熟的状态发展,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情感教育上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和同学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对班集体、校园和社会的初步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整体教学、教师素养、情景教学、师生互动等方面入手,将情感教育代入到课堂体系中来。

1.情感教育需要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切入点

1.1将情感教育变成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往往会成为确定教学方向的主要依据,而情感教育则流于形式,变成一句空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使情感教育转变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让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形成正确、完整的教学方向。

以《找春天》的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可以将优先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好,比如课文阅读的熟练度和生字词的掌握;然后设置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和生机、产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引导课堂的教学方向;在教授《小英雄雨来》时,可以把学生学习雨来坚强勇敢的个人品质为情感目标,引导课堂教学。

1.2将情感教育变成新的教学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作为课堂知识输入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切入点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情感教育变成教学切入点意味着教师要首先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理出文章的感情线索,从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入手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在强烈的情感中汲取知识养分,实现文化和情感素养的同步发展。

比如,在讲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将“思念之情”作为教学切入点,首先概括出诗歌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家乡和亲人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使学生理解这种感情的合理性;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结合诗意,阐述游子异乡漂泊的情状,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加深对诗意的记忆和对主旨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

2.情感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素养

2.1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在小学教学中实现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的同步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既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和情感,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重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学习课本模范人物形象的道德品质。

2.2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共情能力

小学生在语言和习惯养成的时期会下意识地在思维和行动上对所接触的人进行模仿,教师又是除了家长以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共情能力,为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

面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记忆,加深对各篇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建立和作者的共鸣,通过自己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入手,和学生一起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表达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教育要借助不同手段的情景教学

3.1课堂外的实景教学

课堂外的实景教学指的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借助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为学生创造和所学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讲解,为学生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产生关于文章情感的直观感受,从而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比如,教师在准备《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时,可以在季节和天气状况合适的条件下安排学生围坐在操场边学习,切实地置身于“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场景之中,感受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的心境;另外,教学内容也可以和学生的春秋游相结合,借助校外的自然环境帮助学生拉近与相关文章作者的距离,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新知识的讲授,还适用于“温故而知新”。比如在春游时可以提问学生此情此景是否勾起了对某一篇文章的回忆,是否能够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等。

3.2课堂上的情景教学

课堂上的情景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自主创设情境,即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角色和人物产生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借助多媒体烘托气氛,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短片或音乐素材,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摩影片或品味音乐加深对某种感情的体验或对某种品质的认同。

以《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的前一天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二天挑选自愿展示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结束朗读后分享对于这一角色的评价,最后询问全体同学对故事的认识,引导学生得出“不劳而获是错误行为,我们应该努力拼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的结论,这样的判断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在进行雷锋篇幅的教学时,教师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短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雷锋的感人行为的真实性,引导学生认同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激发学生自觉向雷锋学习的想法。

4.情感教育需要师生良好的互动

其实无论是改变教学方向、转变教育方式还是创设具体情境,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学生在接受情感教育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可以通过课上的问答环节和课余时间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对其学习情况和学习时的情感感受进行反馈,形成师生间关于知识和情感的良性互动。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认知能力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认识到情感素养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善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18).

[2]  张春娟.浅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