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低段生核心素养

2020-10-21黄丹丹

成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小学班主任

黄丹丹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其提升核心素养。若能利用绘本树立榜样,将规则意识渗透到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联动家长构筑立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的教学策略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有助于全面提高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有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问题,在行为上缺乏自制力,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结合绘本,发挥榜样力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等诸多方面,其中文化基础不仅包括人文底蕴,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性科学的学习精神。在班主任工作中要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學习习惯,勇于探索,积极批评质疑。为了促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利用他们对绘本的浓厚兴趣,组织学生观看和学习习惯有关的绘本作品,让学生将作品中的人物作为榜样,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学习。

我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读到了什么信息,了解一下大卫是一个怎样的人。若有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大卫,不可以》,看看这两本作品中的“大卫”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大卫,不可以》中的大卫是一个捣蛋鬼,他做事情总是只想着自己。但是《大卫上学去》里,大卫的身边多了很多小朋友,大卫渐渐地开始学习如何遵守规矩,如何向他人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调皮捣蛋的大卫,为何最后老师还会夸奖他呢?”学生提出:“因为大卫擦桌子擦得很好。”引导学生思考:“所以,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要改正错误,大家说对不对呢?”此后引导学生从绘本的主人公身上获取力量,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学习生活。“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呢?你觉得要如何才能改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呢?” 学生发现:“我上课老是不认真听讲,我现在知道了,我要改正自己的问题。”学生从绘本中获得启发,学习好的榜样,逐步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榜样往往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抽象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刻,而模仿能力强则是他们的特点之一。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思考能从榜样的身上获得怎样的启迪,如何按照其道德行为准则行事。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改变身上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 设定目标,渗透规则意识

自主发展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采取各种行动,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结合班级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制定规则,促使自己沿着这个目标不断进发。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事就会更有目标性,也能懂得合理规划人生。这样他们就能逐渐提升规则意识,认识到要更好地实现目标,就要懂得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我鼓励学生尝试制定一个学习目标,说说一学期之后自己打算获得一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设计目标。如有学生提出要每天背一首唐诗,有学生提出要尝试画一本漫画。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做呢?能否利用好早自习和放学后的时间,展开相关的学习呢?”这个建议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此时将规则意识渗透进去。“可是,在早自修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不遵守纪律,有的迟到,有的吵吵闹闹,甚至还和同学打架。大家说这样的话,我们还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吗?”学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此时引导学生自主设定规则,思考一下在早自修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如何才能确保高效的学习。如有学生提出:“我们应该规定早自修不能迟到。”还有学生提出:“我们要规定早自修除了一起诵读课本以外,不能随便说话。”此后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贯彻这些规则,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对比思考:“大家看看,有了早自修的规则后,我们的学习效率是否提高了,距离实现目标是否又近了一步呢?”学生逐步认识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行动准绳的意识。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然后思考如何能设定相应的规则,更好地实现目标。这样学生能提升认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3 组织活动,强化具体行为

社会参与的能力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部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如果社会参与能力强,就能更好地处理自己和生活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要了解学生对哪方面的事物感兴趣,然后组织学生参加与之有关的各种活动,强化具体行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我了解到不少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不好,不知道该如何有礼貌地称呼别人,也没有自觉使用各种文明礼貌用语,常常出现在公共场所喧哗打闹。结合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貌伴我行”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一下有哪些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然后用相互监督的方法督促彼此的行为。若有学生出现问题,则给其发一张“红牌”,等活动结束时看看谁积累的“红牌”最少,谁就是获胜者。此外,还要组织感兴趣的学生展开课外调查活动,了解一下人们对文明礼貌的看法,调查了解人们对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最反感。学生在调查后发现:“未经允许动他人的东西,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行为都是人们最讨厌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活动,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在生活中也会积极践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组织学生参加實践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提升自主活动的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定活动的主题,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展开活动。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工,还要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思考如何提升活动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具体行为得到了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一步步得到了发展。

4 联动家长,形成立体机制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律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积极联动家长,构筑家校合一的立体化机制。首先要利用微信等工具联系学生的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其是否有不好的行为习惯。此后要引导家长思考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给家长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教育方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全面提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利用微信积极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了解其是否有不良的生活行为。若家长反映情况,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如有学生家长提出:“孩子在家中老是没大没小的,这两天带他去学了跆拳道,他竟然拿爷爷奶奶当靶子练手。虽然打得并不是很痛,但是总不应该。可是爷爷奶奶都宠着他,没有办法。”了解了该学生家庭的具体问题之后,发现其根源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上。首先要和其爷爷奶奶沟通,让其了解溺爱孩子对其带来的危害性。其次引导其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绘本读物,着重选择一些展现家庭关爱的绘本作品。同时,在学校中也组织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故事会,说说自己如何和家人相处。在三管齐下之下,该学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也逐渐变好,改变了不良行为。

在班主任工作中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家长展开各种亲子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情况,看到他们的身上是否有不良习惯,并联系家长,和其讨论如何改善学生的问题。在这样的互动联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行为习惯相关的内容融合到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危仲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9(02):51-51.

[2] 黄意声.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3(05):50-50.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小学班主任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