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网络有效达成家校共育

2020-10-21汤少辉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沟通引导

汤少辉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互联网在学校教育中也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家校共育是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传统模式下的家校共育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了家校共育的有效推进,本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探究网络条件下如何通过即时沟通、资源共享、教育引导等方式,有效达成家校共育。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网络;沟通;资源;教育;引导

传统模式下的家校合作主要通过家访、电话沟通、家长会等形式来落实,沟通反馈的周期较长,一些信息都不能及时有效沟通,而且逐个联系所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家长与学校之间会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等问题,难以达成教育共识。互联网技术影响之下,班主任可以与家长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有效沟通,顺利达成家校共育。

一、借助网络班主任与家长即时沟通达成共识

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一阶段学校教育的课时有限,时间较短,难以在学校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而且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心思比较重,自主学习中难以静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成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学会自主学习。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效加以运用。家庭环境的氛围相对比较宽松,学生不用像上課一样紧绷神经,更容易激发他们自身的思维创造力。但是由于家长对孩子学校学习的知识并不了解,在家庭中不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时候班主任就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网络这一便捷途径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学生在学校中的一些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进行一些针对性引导,如校讯通、微信群,qq群、班级公众号等,都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或者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班主任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开展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如有的学生课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孩子非常聪明,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速度非常慢,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平时引导孩子专心做事,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学校表现非常好,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照片、短视频等方式,及时反馈给家长,让他们对孩子多多鼓励,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2.借助网络展开资源共享促进家校沟通

新时期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都比较高,很多家庭都有许多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借助网络班主任除了可以向家长进行一些信息沟通之外,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群组、公众号等方式促进家校沟通互学互鉴。及时进行一些优秀教育资源的分享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比如有的家庭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方面有很多有效的经验,家长可以每天为孩子读故事,还有的家长让孩子聆听电子读物,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优秀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就可以推荐给大家,还可以把一些优质的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各个家长,让家长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听故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亲密的家庭互动除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有利于促进亲子沟通,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此外,学生家长工作涉及的行业非常多元化,有的家长是教师,有的家长是警察,有的家长从事律师的工作,还有的家长从事的是动车司机、医生、护士等工作。班主任可以牵头让这些家长录制微视频,把自己工作的一些事情讲给大家听,帮助孩子扩展视野。让孩子可以了解多个行业工作的真实氛围,培养他们认真细致踏实奋进的学习品质,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价值观。

3.借助网络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工作

借助网络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可以直接进行即使沟通,资源共享等工作外,还可以针对个别家长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这既摆脱了面对面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尴尬,还能及时疏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教育的效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如班上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一段时间突然出现了情绪低落,成绩下降等问题,教师从课堂找不到原因,就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这段时间内,家长的教育过程是否出现问题,并通过网络随时给他们一些指导。还有一些一些学生成绩一直不是非常理想,家长本身也有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困惑,这时候班主任就可以鼓励家长将心中的困惑及时提出来,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班主任就可以让家长以身示范,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从事一些阅读的工作引导孩子,再比如说当孩子成绩出现进步时,教会家长如何理性的奖励,不是简单的给予他们金钱方面的奖励。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在这一阶段,学生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学校里需要教师多加督促和引导,而在家庭中则需要家长有效教育和监督。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才可以使小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德虹. 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67).

[2]张平仁.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家校共育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2).

[3]叶念. 浅谈家校共育的结合及对策[J]. 新课程(上), 2017(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沟通引导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