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

2020-10-21刘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刘玲

摘 要: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思想认知。本文将具体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两者的融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作为传播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爱国情怀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凭借学科优势,结合学科特点,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具备古文化意识,没有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使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

一、抓准契合点,领略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对学生认知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能够完美契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传达传统文化知识,将教材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2]

例如,《观沧海》的教学。这是曹操所著的一篇诗词,其中蕴含着曹操的雄心壮志。在教学中可融合曹操的一生,以及他的丰功伟绩,如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传达我国的历史及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文章还有很多,只要能够有效利用就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

除了人物传记的契合,在语文教材中更多的是情感的契合,很多课文中都蕴含着饱满的情绪,尤其是爱国情感,例如《我爱这土地》等蕴含爱国情怀的文章,都可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在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爱国情感的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二、充分发挥名人故事的代表作用

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概念,飘浮在空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但其实,在语文课本中,很多名人故事中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故事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加真实,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而在语文课堂中,对于故事类课文的讲解往往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理解及知识底蕴对课文进行扩展,扩展的方向各有不同,而向传统文化方向扩展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多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是近现代的人物,但其身上所蕴含的品质却能够将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名人故事的代表作用,实现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这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情怀与屈原的故事有着共通之处,教师可将该篇课文的教学与屈原的生平故事进行结合,从而彰显两位名家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品质。这种联系的方式能够通过两个故事将其中的传统文化放大,使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此类故事还有很多,韩信胯下之辱象征长宽容待人的品质;孔融七岁让梨象征着谦逊礼让的品质;管鲍之交象征张友情地久天长的品质,等等。将这些故事灵活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化。

三、传统节日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为了促进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教师可以在放假前夕布置一个小活动,该活动的主题要与节假日之间息息相关,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放松的机会,又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例如,在端午节前夕,教师就可以组织活动,对屈原的作品进行演绎,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学生们通过亲身表演,能够对屈原的人物形象有更好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场景,促进活动的古今结合,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3]

四、重视礼仪教育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体现

在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礼仪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本内容就是《礼记两则》,这是礼仪教育推广的大好时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同时也是应该不断发扬和传承的文化精髓,时代的浪潮下,传统文化中含蓄的礼仪之美很难再从生活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在这节课上重点讲解,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中华礼仪之美。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关于礼仪的故事,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宽。

由于古代礼仪在课文中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那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了解礼仪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另外,除了礼仪教育之外,道德教育也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初中教材中的《孟子两章》就是道德教育的好文章,学生通过对《孟子两章》的学习能够感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够深刻体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都是古代贤明的智慧,他们对于道德的敬畏,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钦佩,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这样的高尚情操,是现实生活中行为的标杆,当下我们也应该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拒绝道德上的错误。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作为中华儿女,身上承担着复兴中华的伟大重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传统文化能够与学生的生活之间产生密切的关系。然而,传统文化绝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它是无处不在的,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要具备一双发现傳统文化的眼睛,探索身边每一处传统文化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曹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3-134.

[2]王丽晶.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115+124.

[3]王晓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J].学周刊,2019(36):10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