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20-10-20赵家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思维

赵家胜

摘  要:在新课标下,教育教学迎来了新机遇,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而言,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与思考,以此完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本文笔者以数学学科为出发点,从“生活情境、信息技术、课堂问题”三个方面对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认知难度;思维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区别于小学,呈现出较强的抽象性特点,进而使学生常常出现思维障碍。如果教师还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则难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同时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产生阻碍作用。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重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共同发展,以此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以知识本体为主,并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机械式地学习会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笔者首先展示几幅“建筑物、艺术品”的图片,给学生一定的视觉体验。这不仅帮助学生发现了一些图形的特征,还使他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这直接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以此使他们提出了“黑板、课桌、椅子、飞机”等例子,为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做好了铺垫。可见,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心理,帮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还能够以生活实物为研究对象,使他们对理性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降低认知难度

初中数学知识往往以抽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难度。为了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教师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既能够使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顺应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从而使知识理解起来更加简单、深刻。

例如:在研究“正比例函数图象”时,为了直观展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运动变化,笔者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对不同正比例函数式子进行描点、连线,这样既能为接下来“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经历发现的整个过程。此外,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当k大于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第三象限,同时,从左到由,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也能看到当k小于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第四象限,同时,从左到由,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既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还进一步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以此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巧设课堂问题,发展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意识的推动力。可见,将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同时,教师既能够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置问题,便于学生更新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还能够在教学的重点处设置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實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中,为了揭示教学主题,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即: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 次运算,它工作 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结合原有认知能够列出“ × ”这个式子。紧接着,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即: × 如何计算呢?学生能够通过学过“乘方的意义”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观察 、 。之后,学生发现了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以此笔者揭示“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又一次展示几个例题,即: ;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观察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示,以此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见,通过课堂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沿着问题的方向来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以此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获得了新的改进,对学生的培养也从基础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提升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这就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需要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这不仅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此推动学习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

[2]赵梅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8).

猜你喜欢

兴趣初中数学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