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本真语文”教学理念

2020-09-26曹公奇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

摘要:“本真语文”,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就是倡导语文教学回归本性,追求本真。要守住语文课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兼顾语文学科的其他属性;要精准选定语文教学内容,精简课堂教学目标;要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整合教学结构;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要适度做好拓展迁移,努力引导学生的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本真语文;教学理念;内涵阐释

语文教学本身丰富多彩,肩负着诸多责任和使命。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百花齐放。语文教学,在这股改革的大浪潮中,自然是最活跃、最热闹的一门学科。各种课改模式、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竞相登场,异彩纷呈。客观冷静地观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热闹现象,不难发现许多问题。2011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2012年,我写了《追寻语文的本真》一文,正式提出了“本真语文”的教学主张。2014年,我的专著《本真语文》正式出版。[1]

“本真语文”不是一种教学流派,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学主张,是一种教学理念。本真,即本质、本相、本性、本体、纯真等,指本来的面目,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本真语文”,是要还原语文本相,揭示语文本源,回归语文本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由此可见,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语文课程的本相、本源、本性,就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不具备的。

基于这种基本理念,“本真语文”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诸多实践。

一、抓住根本属性,兼顾其他属性

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品位的提升、文化精髓的传承等语文学科的其他属性,都要依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个根本属性来达成。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所在,如果脱离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而去单纯地追求语文学科的其他属性,那就是本末倒置。所以,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就是语文课程的“本真”。同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通过“工具性”来实现,如果只讲“人文性”,忘了“工具性”,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本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说国文科绝不含道德训练的意义,固然不通,但是说国文科的意义就在道德训练,那也忘记了国文立科的本旨了。”[3]叶老所说的“本旨”,正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因此,“本真语文”,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学生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品位,传承优秀文化精髓。但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一定是第一位的,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最高的追求。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当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中,我们欣赏美文,梳理结构层次,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渗透价值观教育……无不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品味、揣摩、学习而来;写作教学,更是直接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所以,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探究梳理等,都离不開语言文字运用。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和本真。

“本真语文”倡导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但并不排斥语文课程的其他属性,如人文性、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等,自然也不排斥语文教学附带的其他收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根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外,还可以通过文本本身丰富的独特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也在思维、情感、品质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同步提升。

二、选定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内容大量异化、以课文内容代替教学内容、以道德说教代替语言实践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目标泛化与虚化、以课程目标代替课堂教学目标、教条地死套三维目标的时候,“本真语文”倡导精准选定教学内容,精确设计教学目标。

关于精准选定教学内容问题,曾经立项省级规划课题,与曹公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一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并汇集成果,出版专著《阅读教学教什么》。

教学内容是“教什么”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因为,语文教材基本是文选式教材,其中每一篇选文从内容到形式,几乎涵盖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对教学内容的精准选定,那只能由教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了,语文教学出现这样或那样杂乱繁复,甚至偏离语文课程定位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本真语文”倡导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生学习的认知情况、文本体式的特有特点、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整体规划,从而精准选定教材文本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教学目标繁多、空泛,缺少操作性、可测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真语文”一直在引导语文教师厘清课程目标的维度与教学目标的本质,根据精准选定的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简约、简洁、课堂上能够有效突破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优化教学环节,整合教学结构

有的语文课堂,过分讲究教学环节的齐全,形成了许多教条、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动与活力。

“本真语文”倡导冲破每节课必有激情导入、必有作者背景、必有小组合作、必有交流展示、必有拓展延伸、必有当堂检测、必有读写结合、必有作业布置等固有教学环节的藩篱束缚,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需要,优化教学环节。没有哪一个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切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比如,每一课都需要激情导入吗?在学生已知课题内容的情况下,也要故弄玄虚地导入新课吗?第二课时与第三课时,也像第一课时那样导入吗?导入以后,是否就顺势进入文本学习了?再比如,作者背景介绍,每一课一开始就必须介绍作者和背景吗?许多作者是学生熟悉的,也要再重复介绍一遍吗?有些文本就没有写作背景或根本不需要借助写作背景,也要介绍背景吗?诸如此类,许多教师完全不顾教学实情,只是觉得这些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实际上,课堂教学中,没有哪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只有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本真与灵动。

教学环节的固化,往往形成了许多所谓的“教学模式”。那些既没有先进教育理论支撑,又没有大量教学实践验证的“教学模式”,如所谓“三步四环”模式、“三二四”教学模式等等,往往就是教学环节的堆砌、数字拼凑的游戏。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等完全不同,所以任何时候,语文教学都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也不需要统一的教学模式。

同样,没有哪一种课堂结构模式是完美无缺的。课堂教学结构,只能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环节精要、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实施的原则,整体规划,使课堂教学结构内在逻辑关系严谨,条理清楚,精要简洁,重点突出。这就是“本真语文”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结构。

四、精选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诸如讲授法、诵读法、对话法、发现法、自读指导法、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法等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功能,也都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谁也替代不了谁,更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能够包打天下的。但有些人却一味地青睐某种教学方法,甚至视之为课程改革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比如,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也没有必要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和效果。难道每节课都必须有小组合作讨论吗?是不是所有的问题只能是小组合作讨论才能解决?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小组合作讨论吗?

“本真语文”认为,教学方法要服从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注重教学实际效果。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够根据教情和学情来确定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盲目迷信,要灵活运用。同时,即使一节课也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真正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最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贴标签、追时髦的“新型”教学方式。所以说,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关注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当然,关注教学效果,并不是那种所谓的“当堂检测”,要求语文学习能够立竿见影的做法。特别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效果无法当堂检测。“本真语文”所关注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是看学生对文本是否有深入思考,有体验感悟;是看学生的对话交流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有缜密的思维;是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養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五、适度拓展迁移,引领学生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迁移,本来是希望教学能够视野开阔,不将教学的目的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着力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课堂上的拓展迁移却成了贴标签式的作秀,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迁移而迁移,甚至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固有轨道。

“本真语文”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迁移,首先要建立在对文本完全领悟、学深学透的基础之上,如果对文本本身还没有真正领悟,那拓展迁移就失去了前提条件;其次,拓展迁移要与文本教学联系紧密,把拓展迁移作为对文本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强化;再次,拓展迁移要适度、有效,不能用拓展迁移冲淡对文本本身的学习;第四,拓展迁移要恰当,不必生拉硬扯地联系现实,不必牵强附会地寻找教育意义,也不必节节课都要拓展迁移。拓展迁移,它是教学目标达成之后的一种内容的延伸,一种学习的深化,一种能力的建构。

语文教学的拓展迁移,应把主要内容放在对学生阅读的拓展引导上。通过学习教材文本,把学生的阅读视觉延伸到同题材、同主旨、同写法、同特点、同作家等要素构成的群文阅读上去,把学生阅读兴趣延伸到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上去。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才是语文课堂上最好的拓展迁移。

著名语文教育大家顾之川先生,在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田玲老师即将出版的专著序言里写道:“‘本真语文’是曹公奇名师工作室的鲜明特色,是对新课改以来许多‘非语文’现象的纠偏与校正,主张语文教师要远离喧哗和浮躁,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研读教材,专心致志地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地探讨教学艺术;倡导教师要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勤写教学感悟或反思;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朴素、实在,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本真语文”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能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公奇. 本真语文[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