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9-21罗芳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创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罗芳

摘 要:文章在高等院校大力推行“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分析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探索建立一种以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特色,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式项目教学和多元课程评价系统,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创”能力培养;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双创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为例”(2019098)研究成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重点与改革方向,意味着高校本科教育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重大调整。我国是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多以加工制造为主,国际知名品牌较少。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服饰品牌开始在国际服饰舞台上崭露头角,但力量仍显薄弱。服装行业的发展强大核心是创新,创新最重要的支撑是人才。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其作用不言而喻。服装设计专业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服装行业创新的本质需求倒逼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大力改革。

一、服装配饰设计课程现状

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采取课堂教授,以服饰品制作技法为主要教授内容,通常学生只需完成教师布置的设计作业,有的是完成设计作品,而有的只需完成设计稿,这种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教授和设计成品实践层面上。课程教授中,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理念有待增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往往按照实验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的操作,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机械复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学习主动性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薄弱,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则更是欠缺。这导致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无法与行业岗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创业更无法实现。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急需进行大力改革。

二、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深化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是本科教学改革的的重中之中,专业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服装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服装行业是要求创新的行业,因此,促进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必然趋势,也是内在要求。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服饰配饰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是以行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展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应有效对接,实现高校人才的供给有效满足行业岗位人才实际需求。专业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应以能培養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改革。服装设计行业是时尚行业,保持时尚使企业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创新,因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深受当前纺织服装企业青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设计师未来职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本人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通过专业能力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和学历提升等方式提升教师个人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可将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中一些基础性、技法类的课程通过微课线上方式推动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技法类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释放有限课堂时间。线下课堂更多用于练习拓展与项目实践,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使课堂教学实现最大化的有效教学。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探究式、合作式项目教学。将课堂教学和市场相结合,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项目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丰富了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究式、合作式项目教学,可采取实际项目和虚拟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形式促进“教、学、练、展”目标的实现。实际项目可以是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或者是服饰配件类专业设计大赛;虚拟项目则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市场岗位需求设计模拟的项目。探究式、合作式项目教学需要以市场与岗位需求为导向,将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分解。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置清晰的、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在探究、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应用,同时会因项目需求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快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些都是现代企业非常看重的能力。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项目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拓展与创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三是发展区域特色,将汉绣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大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将区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高校专业,走进大学课堂,通过大学专业教育方式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持续培养设计人才,为传统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服装行业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竞争性品牌提供人才支撑。非遗汉绣是荆楚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汉绣引入服装设计专业,融入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演绎的方式为国家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干力量。配饰品相对于服装而言,作为局部装饰点缀,价格相对低,易于搭配,应用范围广泛,更容易与汉绣结合。将汉绣融入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以虚拟项目的方式展开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学生的设计实践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艺术相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活力。通过课程项目教学法的不断总结、改进,实现学生差异化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行业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技艺的特色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四是激励基于课程的创业探索,将实际盈利纳入课程评价考核项。创新教育离不开创业的实践。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探索建立多元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式,将课程的其中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实际营收作为考核项之一,鼓励和激励学生将课程中虚拟项目所做作品通过淘宝平台、校园展示售卖、虚拟校园网络价格竞拍等方式来探索自主创业。通过小范围的创业尝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市场的销售反应,开始了解市场,了解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深化对课程理论知识、市场实际需求、创业运营等一系列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在项目结束后可选取获得最大盈利项目组学生做分享,将成功经历分享给更多同学,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的分享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吸收与转化。

三、结语

專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探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特色,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式项目教学和基于市场盈利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是服装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拓宽了就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为重要抓手,每一门课程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地实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才能真正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素琼,黄向群.产教融合背景下服装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实践[J].黑龙江纺织,2019(2):29-31.

[2]陈长美,谭立平.基于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辽宁丝绸,2020(1):55-57.

[3]邓海娟.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11):107-110.

[4]潘菲菲.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实践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6):87-88.

[5]张瑞霞.“双创”背景下服装专业自主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6):135-137.

作者单位:

武汉商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