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课堂“质疑”提问能力

2020-09-21徐世友

新丝路(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质疑培养

徐世友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能力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和实践正确的师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正确的课堂观。积极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能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践行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新型实用人才。

关键词:创新;培养;“质疑”;提问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咀嚼式”教育模式,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教师在课堂上偶尔提问,也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利用教学参考书找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课堂教学缺失了民主气氛,缺少了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现对培养学生课堂质疑问难能力的探讨,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能力表现及原因

1.不敢提出问题。就读成人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高中生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底子薄,在学习中缺失自尊和自信,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同时也认为教师讲的不会有错,致使学生不敢向老师“质疑”、“提问”,怕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老师的意图或不成为问题而遭到老师和同学们取笑,对“质疑”有心理负担。

2.不会提出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学生在学习中虽有疑问,但找不准问题的关键点,导致学生提不出来具体问题,也就不能提出问题。

3.不乐于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教学缺少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氛围,致使学生缺少质疑问题的兴趣,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不想去质疑提问题,也就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4.不善提出问题。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其质疑提问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培养,就不能准确抓住教师讲授知识的核心,并据此灵活巧妙地提出问题。

二、教师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教学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过程及其特点,才能优化组织教学过程;只有了解学生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练习;要开发学生智力,就必须了解智力结构及教学与智力、能力发展的关系;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尤其是思维活动的规律等。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践行新课改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和实践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质疑问难,创设宽松的情境氛围。一是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關系,要准确把握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关系,创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敢问;二是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不要对学生奇特的想法和问题进行批判和挑剔。对大胆发问的学生,特别是对提出创造性问题的学生,给予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要给予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爱发问的学生更多提问题的机会,更要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切实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是正确的课堂观。教师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要认识到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克服“满堂灌”、避免“繁琐的分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能力和习惯。

三、培养和提升学生课堂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拓,有“疑”才会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处发现,借发现促创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重视课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培养。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会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老师与学生之间既要成为“良师”,又要成为“益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在课堂上教师要微笑、点头,专心倾听学员提出的问题。微笑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点头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与认可,专心倾听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鼓励他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扬民主,允许“质疑”,鼓励“争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教学中角色的分工,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质疑”和“争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逐步明确问题,让学生的发言做到言为心声,句由己出。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第一个发言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其“问题”是否成立或中肯,首先要给予其精神和态度上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要多给与学习成绩一般,很少提出问题的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鼓舞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建立教学过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就会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心里负担,使他们敢于“质疑”,并提出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发现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信心。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制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的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主动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授之以鱼”,只供一时之需,而“教之以渔”则终生受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及教材内容,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观点等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为切入点,提示或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坚持引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从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开始,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思源于疑,疑发于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让步思维、辩证思维和潜在思维等思维意识和能力,针对本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多方面、多角度质疑问难。处处设“疑”,时时有“问”。学生要把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延伸,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勤学善问”的有心人。

“学贵知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提出问题,才能形成探究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为难、能够质疑问难、善于质疑问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让社会成为他们日后施展才华、实践创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张俊春.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2期

[2]马福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质疑培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