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2020-09-14李素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培养

李素伟

摘  要:学习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和工作中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学习中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面对失败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培养

1.教学过程中遇到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分析

1.1  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懒惰行为:动机不足的小学生有不想上学、不想上课、上课不爱动脑筋、不完成作业,不爱劳动,发生错误就会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各种理由。

容易分心:动机不足的小学生注意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厌倦情绪 :动机不足的小学生情绪容易厌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瞌睡,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缺乏方法: 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因此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景。

独立性差: 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与依附性,随大流,极少有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

1.2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当教师8年以来,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的学习内部动机分为四类:第一种,小学生为了得到好的分数,或者不想落后他人,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第二种,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因此为了组织和班集体学习。第三种,为了自己个人前途,理想,升学而去学习。第四种,为了祖国的未来,富强而发奋读书学习。后三种学习动机与社会意义联系比较紧密,成为远大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种和第二种居多,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缺乏深远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和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小学生年龄特点是:学习动机越具体、越直接、越表浅、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发生的变化。

1.3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興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新事物,并且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往往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及时,主动,并且富有成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小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才能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小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年龄的特征:

2.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原因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学习也起着重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引起孩子的学习动机不足主要分为两个原因:

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的优越,孩子们接触到的事物也是非常先进的,不一定非得读书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出路,孩子们有很多得选择性。“读书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很多家长从心底里就觉得孩子即使学习不好以后也不一定会过的不好,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理所当然觉得我可以不好好读书,学习动机就是表现出很大不足。

现在离婚率比以前要高了很多,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于离婚的偏见已经没有那么高了,父母的离异很可能造就孩子性格孤僻、多愁善感,或者桀骜不驯等等很多的问题,这其实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得一种表现。孩子们缺乏交往需求、自尊及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当这些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时,孩子是无心读书学习的,就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动机不足。

2.2  学校原因

上小学以后孩子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孩子的学习动机也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要合理,劳逸结合,寓乐于学,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疲惫,如果长期出于只学不玩的状态下,孩子内心对来学校的抗拒的,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到孩子的地方,所以学校课程设计上一定要科学,这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和学校同学的人际关系如何,跟班里的同学相处是否愉快,班里的同学喜欢不喜欢自己,班里的同学是不是会欺负自己,当一个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非常好的时候,他的学习动机也是十分积极的。每天都希望赶紧上学,见到自己的小伙伴。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和同学闹了小矛盾或者不是那么的受欢迎的,就是影响他的心情,不愿意上学,逃避,这样下去学习动机就是会受到影响。

2.3  老师原因

在我们教育界流行着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哪个老师,这一科的成绩就最好,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很深的意义。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影响简直太大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紧张的师生关系会让孩子的学习动机不足,具体表现在:当一个老师对学生只有批评没有表扬时,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的恰当评价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都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一个老师不公平公正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时,也会对一些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恶劣的影响。当一个老师眼里只要成绩时,就会忽视掉很多孩子的其他闪光点,当一个别的方面很优秀的孩子却因为学习差一些而得不到老师关注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变得严重不足,甚至厌学。

2.4  学生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对学习动机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自我效能感。学生在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各个纬度上得自我概念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跟同学关系日渐疏远,导致学习动机不足。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持怀疑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得学习目标。他们想的最多的时活动的失败,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没有努力就放弃了,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感到焦虑,身心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无心学习。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遇到困难就往往自暴自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往往大于对成功的希望,因而不指望自己成功。导致学习动机低下。

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3.1  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通过自身的兴趣表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往往与自己的兴趣联系在一起,具体不同的教学兴趣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行为表现往往不同。“投入”“好意”“关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投入”是其中的基础,“好意”是其中的灵魂,“关注”是其中的外形。三者既是教师具有较高教学兴趣的表现,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兴趣表现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相应的兴趣,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学习中去。

教师的“投入”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和“投入”存在一种互相促进发展的关系,兴趣越大,投入越大,投入越大,兴趣也会越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教师的“好意”能够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好意”是教师具备教学兴趣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往往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好”,教学兴趣的特殊性在于蕴含了“好”的心愿。一个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老师对学生好,表现在很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美好情感来展开的。一个衡量教师是不是真正对学生好的办法就是要看看这位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处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然而,教学内容是否有趣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有趣的内容,也没有绝对无趣的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和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事实、概念和观点本身并没有什么趣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要使内容完成的有意义,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趣味性是不一样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处理,在课堂上怎么讲比讲什么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

创立创意课堂,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进一步的学习,喜欢上这样的课堂。

创意课堂不在是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体会到一种受到被尊重的满足感,角色要求又促进她对学习意义的认知,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课下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在我的实践教学中就有很大的体现。

3.2  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各类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学生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学生为了考好而努力学习的动机。以下是如何培养学生内驱力的方法:

(1)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它比起说服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且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发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教师要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来。

(3)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在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为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处具体行动计划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让他们成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而不是别人控制自己的人,让他们明白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教会学生如何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4)合理组织竞赛和合作,为了确保竞赛对动机激发和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应该注意:组织竞赛的内容可涉及学生多个方面素质,以培养广泛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竞赛一定要适度适量。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5)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反馈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结果,它不仅可以纠正错误,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更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要随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和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有多远。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不能单纯看其分数的高低,还要从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发现学生可取之处,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内驱力。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要注意:表扬和严格一定要相结合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应该把表扬和批评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努力、是否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不是放在分数的高低上。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及相互尊重会影响表扬和批评的效果。

4.结语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本人能力有限,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浅显的进行了分析,肯定会有很多不足需要指证。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成就动机,找到更多的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鲁忠义.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26~43

[2]  周天梅、吴忠才.小学心理健康.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年,164 ~ 186

[3]  何旭命.学习兴趣的唤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71~131、194~249

[4]  jamesP.Raffini.这样教学生才肯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10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