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6-09-30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丰富激活激发

徐凌霄

[摘 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学生的意识表象中经加工而创造出形象,是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可通过精心设疑,激发想象;重视朗读,激活想象;填补留白,丰富想象;改写创作,拓展想象。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想象力 激发 激活 丰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45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想象力:“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了想象力就可能形成创造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

可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学生的意识表象中经过再加工而创造出形象,是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一、精心设疑,激发想象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师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用智慧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我在教学《牧童》这首古诗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饱饭后的牧童,悠闲地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放松一下身子?还是他喜欢这旷野有月的夜晚景色?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答道:“想听风的声音,闻草的香味,舒展身体享受自在。”“想象嫦娥和玉兔是不是也看着我,羡慕我的自由生活。”“明天我要早起,和我的牛儿去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多彩。可见,教师精心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其实,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司空见惯的手段,但每堂课都能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深究教材,用教材这个例子教会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二、重视朗读,激活想象

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教会学生朗读,教师一定要熟读成诵,然后才能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味道。而只有这样的范读,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品位。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课文的场景与境界中,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活跃在文本当中。每次教新课文我都要反复朗读、品味,然后在课堂上用朗读来吸引学生走进文本,再引导学生想象文本之外的东西。

例如,在教《杨氏之子》这课时,因为这是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文言文,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读文:读文三遍。一读读通,音准句顺;二读读懂,理解词义,明白句意;三读读悟,读出文意,把握内容。第二天课前,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听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句子节奏,找出教师朗读时变化的语气,停顿的长短等,并说说教师为什么这样读,之后再练习朗读。学生就这样一遍遍的读,一遍遍的悟,不仅课文读熟了,节奏掌握了,对文言文的魅力也有了初步的感悟。最后在师生共读中,学生想象画面,师生表演读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杨氏之子的聪慧、机灵、善思、巧对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语文课,既有琅琅的读书声,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填补留白,丰富想象

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看来交流思想,开发想象,远比教授重要。既然如此,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把这种交换思想的留白留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文学性很强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者或编者总会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读者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既可丰富原作的内容,又能加深对文本的领会。

例如,《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课中,作者不仅抓住了摔跤时小嘎子的动作进行描写,而且心理活动的描写也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当读到“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时,我顺势引导:“此时他们各自心里怎么想?”学生们纷纷进行了想象——小嘎子想:“就凭你那傻大黑粗,呆头呆脑,看我下冷绊子,非叫你摔个仰面朝天不可。”胖墩想:“瞧你瘦的跟猴儿似的,摔倒你不费吹灰之力……”学生的这些想象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激发了他们自身的想象思维。

又如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首儿童诗时,我事先准备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展示了他们童年生活的乐趣。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然后说说读完后的感受。接着我进行引导:“如果你眼前就呈现着溪边的一幅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溪水。”“我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我看到了水中影影绰绰的倒影。”“我看到了孩子有模有样的在垂钓。”……伴随着想象,学生们真正走进了诗境。再用这样的体会去一边想象一边读诗,他们就会读得很美、很美。

在教完《我想》这首诗时,我也让学生仿写一节,他们进行了即兴创作:

我想把耳朵

装在云朵上。

听风儿和蓝天的对话,

闻鸟儿和大树的聊天,

听啊听啊

天空是我的操场。

我想把身体

插在广袤的沙漠上。

变小虫,自由爬行,

变绿草,美化沙漠。

我会跑啊跳啊,

唱着豪放的信天游。

不得不说,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常常会把我带入他们的想象空间中。而且学生们不可预测的丰富想象力也在提醒我:合理地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改写创作,拓展想象

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们似乎都觉得没有好的方法入情入境地进行教学。在平常的古诗文教学中,大家往往采用三步教学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但是这样约定俗成的教法,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在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情感的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改写创作,让他们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学用语文的目的。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之后,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我这样引导:“作者访友不成,可抬头看到那爬出墙头的一枝杏花就联想到了满园春色盎然的景象,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一枝杏花,你能猜猜园中的景象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以《由那枝红杏想到的……》为题,将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或儿歌。”学生们的想象力在自由的天空中驰骋,在尽情地说后,他们笔下生花,写出了各自脑海中的园子景象。

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未挖掘的想象潜能,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地去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能让文字背后隐藏的精彩熠熠生辉,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活力,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丰富激活激发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说句教学的“简”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