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对联中国》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策略

2020-09-10宁云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大众对文化类节目的形式与特点越来越关注与重视,而文化类节目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中心,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为主旨,以促进大众学习兴趣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对联中国》展开分析,探究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研究新时代创新文化类节目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类节目创新策略与方法,旨在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对联中国》;文化类节目;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127-02

文化类节目可以说是我国时代发展中亘古不变的核心与主题,深受大众的喜爱,俨然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文学、艺术、传统、历史等多个方面。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给文化类节目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文化类节目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对联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探索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策略[1]。

一、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重要性

(一)对宣传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

“双创”之一的“万众创新”,对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可以看出,文化是促进我国繁荣的基础,而大众对电视节目的依赖性,对发展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用[2]。传统文化蕴含中国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载体与基础,文艺工作者应该善于从传统文化的宝库当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其他作品,让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国人民奋斗历程,也是奋斗业绩)反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杰出文学家、艺术家创造活动的魅力与内涵。

(二)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

如何让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古老的文化,是文化类节目首要考虑的问题。《对联中国》在提出创意之初就定下了一条原则,即力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现代表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题的方式,二是题目的内容。《对联中国》调动了各种电视表现形式来出题,有现场表演,如首届大赛的时候让选手为现场的面食表演作联,选手关永梅的联相当通俗。

如神人助,指间抻出千丝雪;

有年味生,案上端来一碗春。

第二届大赛命题作联的题目是为歌曲《浪漫的事》作联,选手贾雪梅的联感动了评委。

杖履相扶,掌中暖意如昔日;

風霜淡看,眼底柔情若少年。

还有现场抓抽道具现作联,选手赵秀敏现场抽到鸡蛋和刮胡刀,作出的联令人惊叹。

破壁相怜煎水火;

及锋深愧在皮毛。

以上例子让我们发现,当传统文化拥有了现代表达,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会被瞬间激活,因此获得的竞争力也不言而喻[3]。

(三)原创节目的原生魅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联中国》是原创类文化节目,其原创性是其他文化类节目不具备的。这种原创类节目有时给人的震撼远超其他非原创类节目,《对联中国》几次命题作联,选手们现场作出的高质量的联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例如,低保户家庭出身的选手赵继杰作的《我的小康》的联,让在场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幸在唐虞世,教养无偏,十万春风年画里;

皆承雨露恩,鳏孤有保,三千彩梦海棠前。

当原创节目的原生魅力被优秀的选手和优秀的表达激发,它能马上激发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来说相当重要[4]。

二、文化类节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参与者的地位不明显

在我国很多传统文化类节目中,参与者的地位不明显。例如,在《国家宝藏》节目中,九位馆长的作用是对自己的宝藏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宝藏背后的故事全部由明星或主持人解说,完全忽略了馆长的地位与作用,让观众感到文化类节目变了性质,完全是一场明星表演节目。

其次,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邀请大量的专家与学者,其目的就是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体现节目的学术性。而在节目真正的录制过程中,却忽略了专家与学者的地位,偏离了节目真正的目的,让大众觉得不伦不类、看点全无。观众观看文化类节目,主要就是听学者与专家进行专业的介绍与评价,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节目组并没有突出专家与学者的地位,不但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而且真正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也没有达到[5]。

(二)要文化还是要热闹的矛盾

在节目日渐娱乐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类节目经常面对的问题是要文化还是要热闹?是体现真文化还是以文化的名义娱乐?有些文化类节目为了提升收视率,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不断在节目当中引入悬疑元素,让文化类节目变了味道,甚至有文化类节目事先确定好故事的走向,融入虚构内容,让观众真假难辨。与弘扬中国文化相比,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娱乐性更强一些,违背了制作文化类节目的初衷,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成为节目宣传的把戏。

《对联中国》在策划之初,就秉承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先让它在圈内被认可,然后再出圈。因此,节目从选手到评委,都以作联水平为首要考量标准,而不是其他。节目在环节设置上,也尽可能通过电视化来考量大家的作联水平,而不是图热闹。事实证明,文化类节目也可以做得很热闹[6]。

(三)大型节目的碎片化传播

文化类节目经常都是大制作,如《对联中国》,每期时长都在50分钟以上,如果只在大屏上一次性传播,很难让人记住。这种大制作的节目在全媒时代,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它的效用,就得放下架子,做全媒体碎片化传播。可以根据节奏和内容将一期节目打碎,提炼出主题和关键词,在网上进行碎片化传播,制造话题效应,以小屏带动大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节目的到达率。

三、从《对联中国》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方法

(一)加深文化符号的引进与发展

中国的文化符号包括皮影戏、中国结、国宝熊猫、风筝、对联、笔墨纸砚、京剧、河流、功夫、乐器、元宝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符号。如果将这些凝结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融入文化类节目,势必得到大众的认可,引起大众的共鸣,文化类节目也会掀起一阵收视热潮。例如,山西电视台创办的《对联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将我国文化符号对联融入其中,并作为节目的主体,突出了对联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参与者的位置,让对联文化整体在舞台上得到了升华。

(二)对开展文化类节目的方式进行优化与革新

文化类节目创新要注意两点,其一,文化类节目的内容一定要与普通综艺节目有所区分,要明确两种节目的不同点;其二,在制作文化类节目之前,要对观众的口味进行仔细的调查与研究,同时还要进行总结与分析,牢牢把握住大众观看文化类节目的方向与趋势,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类节目[7]。

首先,对文化类节目进行创新,要对其方式进行优化。要按照观众的喜好与个性选择文化类节目开展的方式,可以将娱乐方面的内容、合理地融入文化类节目当中,对节目的表现范畴进行一定的拓展,将多形式、多元化的文化类节目内容播放给观众。

其次,文化类节目要接地气。只有接地气,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像《对联中国》这类节目,紧贴当下就是一种创新。例如,让选手以黄河为主题作联,现场抽道具作联,这本身就突破了观众对对联的认识。因为大部分人接触对联是在春节,大部分人心中的对联还停留“天增岁月人增寿”阶段,所以,这些主题联都是对对联这个概念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对联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三)做文化类节目,要懂文化

文化类节目的水平高低,关键在操盘手。当今电视从业人員以传媒专业居多,这是好事,但只学会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武装学识。以《对联中国》为例,如果不懂对联,没有对联的基本常识,别说设计节目,就连对联基本的好坏都看不出来,何谈节目质量?所以,做文化类节目,首先要懂文化,要沉下心来研究学习传统文化,而不是简单地请个名人,请点明星,要点流量,要点热闹。简单地图热闹,只会把传统文化带偏,要想真正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还需要武装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变成业内人士,才有可能驾驭节目,才有可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8]。

四、结语

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要有闭门造车的工作态度与思想,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类节目的创意与方法,并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工作理念,将其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文化类节目,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形式。另外,还要加大力度对精英人才进行培养与训练,以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重点,多制作与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 郭磊.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分析融媒体环境下央视文化类节目创新[J].广播电视信息,2019(01):43-44.

[2] 林斐.媒体融合语境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广播影视,2020(06):82-84.

[3] 韩海青.传统文化解读与文创产品相融合——从《上新了·故宫》看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J].艺术百家,2019,35(05):83-87+218.

[4] 冉雨鑫.泛娱乐化背景下文化节目的突围之路——以《十三邀》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3):110-111.

[5] 周韦希.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多元创新思考——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121.

[6] 查翠琴.文化传承视域下文化类节目创新——以《非凡匠心》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03(33):65-66.

[7] 翟元堃.浅析中国古典美学视阈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20(01):71-73.

[8] 焦冬梅.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分析[J].电视技术,2019,43(19):32-33.

作者简介:宁云梅(1971—),女,山西晋城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
电力企业党建科学化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策略分析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