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10周丽娟张徐俊文婧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媒体融合

周丽娟 张徐俊 文婧

摘要: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各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有助于新闻行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提升新闻传播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文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对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现状、新闻业界人才的需要进行调查分析,考察实际就业情况,从加大探索与合作、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模式改革以及考核模式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对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媒体融合;应用型人才;新闻传播;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3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媒介融合时代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70231

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合力推动之下,各种媒体形态的内容、传播渠道和媒体终端开始不断融合,这一过程即媒体融合。在媒体融合时代,能够将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行业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往往为业界所渴求,在行业中也更具备竞争力,因为该类人才往往更为专业,掌握较强的技术且拥有丰富的知识。所以,在传统媒体时代到媒体融合时代的过渡阶段,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对新闻行业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还是对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融合时代下,各种网络技术、媒体技术不断涌现,各类设备不断更新,各种技术、渠道和媒体持续不断地积极交融,这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使用比重开始持续降低,“互联网+”概念越来越受到新闻行业甚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重视,这也促使着传统媒体逐渐向全媒体转型。新闻开始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PC(个人计算机)端和移动端进行传播,新闻素材的采集也变得更为方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导致新闻传播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业界和大众对新闻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行业竞争更严峻,压力更大。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数量目前已接近700,新闻传播专业更遍布于众多高校。新闻学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学生就业首选企事业单位,其次为媒体。但与此同时,就业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却仍然存在,这与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与媒体融合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不无关系。媒体融合时代下媒体的快速变革使国内原有高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业界需求脱节,这说明我国新闻传播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纵观国内新闻传播人才的实际招聘要求,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备受市场青睐。其中,新闻采编、新闻深度报道、新媒体编辑能力,话题策划、网络营销、媒介运营、写作和信息整合等能力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新闻业界还要求新聞人才对各行各业都有简单的了解和涉足,有广博的人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佳。

从招聘要求上看,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采编、策划、写作能力,还要熟悉新媒体编辑、制作、运营。同时,新闻传播人才也要对计算机技术营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针对业界需求,高校新闻传播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现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主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搭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平台;改革学生现有的考核方式,使其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接轨,优化调整考核成绩结构比例,提升学生实践的比重。通过变革应对外部环境,并不断进行和深入教学探索;结合融合时代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加入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知识,设置新课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力;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且被业界需要的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

一、加大探索与合作

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近年来新闻类求职者虽然面临着逐渐饱和的就业环境,可是用人单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仍然紧缺。媒体融合时代下,各种媒体不断融合,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与业界需要不相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媒体需要具备良好新闻传播专业素养和丰富新闻传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类新媒体技术,又能将理论与技能应用于新闻传播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型人才。

思考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用人单位所需的新闻传播人才,就不可忽视我国新闻专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新闻学在早期阶段隶属于中文系,这带来的后果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与传统文科教育培养模式相近,理论指导占更大比重,而技术培养相对缺乏。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亦不断发展,国内各大高校纷纷成立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也逐渐从人文学科中脱离,转变为社会学科。

这一转变对于传播教育的发展而言是极好的,不仅符合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规律,而且契合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应仅仅面向传统新闻媒体,也要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兼顾内容、技术、经营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在当今时代备受欢迎,《金陵晚报》副总编、高级记者丁邦杰教授认为,具有经济学、法学、中文专业等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往往更受媒体欢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的屈定琴老师认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仍不能忽视。由此可见,新闻业界对专业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青睐,因此各高校新闻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业界需要,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一些变革措施。

(一)加强校媒合作,搭建实训平台

媒体融合时代下,普遍存在高校新闻传媒教育与实际新闻业界不断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的现象。基于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与地方媒体及企业建立合作,搭建实训平台,实施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对业界动态的了解、对各项新技术的掌握。目前,多数高校已经与媒体或企业签订了相关协议,实行联合培养的新模式。设置“双导师”制,在校外实训平台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情况普遍有了较大改善。

实际上,校媒合作能充分结合并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把以课堂形式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以综合素质高、技能扎实全面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项目训练式

项目训练式类似于国外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动手参与过程,也被称为“在做中学”,这对学生各项技术的掌握和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帮助。项目训练学习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内容、活动、情境、结果,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有驱动性、创造性问题,有最终成果,注重多学科交叉知识,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创造性地获得个人的知识,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二、课程模式改革

在媒体融合时代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高校的课程也要根据业界和时代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两方面的改革,注重包括新闻素养、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新媒体技术等在内的培养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

喻国明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应体现VR(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新闻写作、无人机技术、大数据可视化等,使学生和科研成果更加接近当下发展的逻辑和现实[1]。本课程体系设定结合业界现有需要,基于目前国内新闻类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专业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单一、后劲不足的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新闻技术,但同时也没有放弃应用型人才新闻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目光放长远,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创新和学习能力。

拟设定的新闻传播学类课程体系构成如下。一是新闻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媒体融合概论、新闻史、新闻实务等;二是新闻技术模块,包括网页设计、编辑、采访、大数据、PS、剪辑、摄影、VR等;三是基本技能,包括公共英语、新闻写作等;四是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媒体实训、项目学习、前沿讲座等。

实现技能化是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之一,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背景前提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技术掌握、实践、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下,目前国内外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如国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新媒体研究、媒体融合、网络传播基础等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网络信息整合、数字传播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内容制作等课程[2]。在美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新媒体方面的课程,如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训练和新媒体编辑训练等课程[3]。基于新闻媒体招聘需求的调查,网页制作、网络写作、网络跟踪报道、互动式新闻报道、视频采集和博客写作等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新闻专业学生还应对其他各领域和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所涉猎和学习,以实现对不同领域的新闻事件准确及时的报道,尽量避免出现“上手快,后劲不足”的现象。高校任课教師在课后应组织相应的专家前沿讲座,有助于学生广泛涉猎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此外,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此完善课程设置,扩大应用型人才的选课权,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条件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一种表现,全媒体教学形式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全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网络、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媒体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摄影棚、录音室、演播室等,实现采编播教学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4]。开发公共作业系统,同学的平面、视频、音频、flash作品可以上传到该系统,教师登录系统即可评阅,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采用理论讲授与其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现场教学、实验教学、作品主导等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法,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媒体融合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实践模式改革

虽然实践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新闻学院实行已久,然而多为纸上谈兵,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常态化、循序渐进的实习体系。多数高校的实习模式为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去地方媒体以见习方式进行,这导致学生的实践成果缺乏量化标准,最后仅以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实践考核。由于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在行业内部进行深层次学习,因此分析各类问题的深度、广度都远远不够。除了理解问题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需要重视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设。其一,建设完善的全媒体实验教学基地,提供健全的校内实践平台。其二,与用人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平台,加快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信。综上,实践平台不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应加大其在学生考核中的权重。

此外,我国新闻传播高校的实践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的“新闻学院承包社区新闻”模式。例如,纽约大学新闻学院与《纽约时报》合作运营网站——“纽约东村”,收效良好,目前已成为当地颇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美国众多媒体也纷纷采取该模式,与高校合作,让新闻学院接手地方新闻,形成了大学与媒体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在我国,大连外国语学院目前仿效该模式与《半岛晨报》进行合作。

媒体融合时代下,传媒行业迅速发展,媒体内部以及媒体之间不断整合。为适应这一情况,高校应积极与业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开设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授课的补充,激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创新精神。

四、考核模式改革

媒体融合时代下,学生的考核模式也应随多元化的新闻传播课程进行调整。而新的考核模式必须与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接轨并且相互适应,以建立新的、合理而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在校生而言,高校应改革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在考试时间的设定上,应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在考核形式上,各科教师应结合课程实际情况,结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采取笔试、现场问答、表演、技能展示或专题策划等考核方式,学生之间可选择小组或团队方式完成。同时,进一步优化调整各项成绩比例,构建综合成绩评估机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堂知识转化為技术能力。也可邀请校外导师、业界专家、媒体从业人员共同对学生的学业成果进行专业的综合评定,提升考核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能确保高校培养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与业界需要相适应,更保证了人才的质量。

对于毕业生而言,高校应改革其毕业评定考核方式。我国高校传统的毕业考核方式往往是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答辩,但对于应用型新闻传播毕业生而言,该模式已经与课程体系不相协调。毕业考核模式可改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毕业创作,学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接受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纵观考核模式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我国高校的传媒教育需要通过较大的转变调整,才能真正达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

五、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下,各行业对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正在不断增长,传媒教育的目标已经成为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和输送综合能力强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在坚持新闻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以夯实技能,谋求跨学科联合教学以培养适应业界需要的人才,使新闻传播毕业生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环境中,不仅可以选择在媒体工作,也可以在企业、社会机构等各行业,从事新闻报道、企业传播、市场推广等工作,实现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真正对接。探索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天培.互联网,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基本逻辑——喻国明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6(13):85-88.

[2] 邵琰,李晓岚.新媒体与社会融合: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变迁——第十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J].新闻大学,2013(6):150-156.

[3] 李萍.变革与坚守: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对[J].今日科技,2015(11):51-53.

[4] 邬晶晶.全媒体时代的高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1):96-99.

作者简介:周丽娟(197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张徐俊(1998—),男,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品牌策划与传播。

文婧(1992—),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媒体融合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