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研究

2020-09-10周淦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周淦梅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关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应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各学科老师纷纷开始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探索,以求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的学科,其中涉及了很多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成绩的提升。而这恰恰也是数学老师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数学老师所密切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1 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思考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在认知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正因为如此,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很难进行独立的思考。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只要完成了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就会停止思考。正因为如此,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能主动的思考问题,深入的去探究问题,导致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开发,从而造成学生思维意识能力的薄弱。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学生在日后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思维得以扩散和延伸,自然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1.2 部分数学老师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

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自身去进行学习、思考以及探索,它只能和内部因素产生一个直接的关联,而自己作为一个外部因素,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关键还得看学生自己。还有的数学老师认为,课堂时间本来就很短,如果再花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在很大程度上拖延教学的进度,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之所以会有这些观点和想法,主要在于数学老师未能形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这样的话,数学深度教学将难以落到实处,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导致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实践举措

2.1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是将文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结构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这门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较为的复杂和抽象。因此,在学生数学数学思维的培养上,可以积极的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學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这一节内容时,由于的认知能力有限,要让他们对圆柱有清楚的认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在黑板上先画出圆柱体,然后将圆柱慢慢展开,最终分解为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如图1所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圆柱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这时,老师在适时作出引导: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有何关系?听到老师的问题后,每个学习都在对图形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最终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争先恐后的回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继而对后续圆柱的表面积以及体积,也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增强,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2.2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暂,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老师通常不会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以致于学生整堂课都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走,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2]。长此以往下去,不仅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会消失殆尽,还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作为老师,因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交还学生,给学生留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可能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的比较模糊,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探究地理课本中地图上的比例尺,或者根据教室的大小来画一个缩小1000倍的平面图等,以这种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加强其思维独立性的培养[3]。又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这节内容的时候,如果仅靠老师单方面讲解,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机会的话,学生将很难对于位置和方向予以充分的理解,或者说是理解了,但并不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对于此,就需要老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琢磨,然后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掌握这方面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上,老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如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距离大概有多少?或者在“比例的应用”的基础上,从地图上观察北京在我们市的哪个方向,并计算彼此之间的实际距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予以重视,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士贤.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6, 000(027):P.324-325.

[2]徐淑芹.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亚太教育, 2015, 000(006):27-27.

[3]王琪. 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 吉林教育, 2015, 000(023):P.117.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