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教育观视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0-09-10衷玉红

体育时空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衷玉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45-03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而难度较高的任务、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拥抱素质教育观念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又是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大学生走上全面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有必要将大教育观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从大教育观视角出发,重新定义高校体育教学,并分析高校体育在大教育观视域下应具备哪些具体特征,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有效策略,力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实现水平提高和质量进步,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并促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大学体育教学真正达成强健学生体魄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大教育观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

作为学生在学校中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承担着重要的过渡职能,如果在此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有效塑造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并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运动锻炼习惯,那么学生就能顺利地从学校体育过渡到社会体育,进而终身参与体育运动。

然而,受基础教育边缘化体育教学以及大学生普遍未建立对于体育参与重要价值全面认知且普遍缺乏运动锻炼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不仅未能拥有积极的体育参与态度,而且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均呈现不断下降态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因循守旧和固化更加剧了这一状况,由于在确定体育教学开展方式、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体育教学实施方法、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学习规律,这种落后的体育教学模式自然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联系体育理论和高校体育实践二者的桥梁: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必然以具体的体育教学理论或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并受其影响作出实际价值判断;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决定着高校体育实践的方式、流程以及最终效果。从大教育观视域出发对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展开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从上述认识出发,本文主要分析在大教育观视域下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指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教育观,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相关策略。

一、在大教育观视域下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大教育观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教学理论,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其一,大教育观强调终身教育,主张建设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完整终身教育体系;其二,大教育观强调综合教育,倡导建设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老年教育等不同层级、不同方面。不同教育主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其三,大教育观强调系统教育,明确指出不能只在教育学内部看教育,而应结合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個学科的知识来综合分析教育之本质及教育之规律。在大教育观视域下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将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作为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及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既实现强健学生体魄这一终极价值,又实现培育学生形成体育道德、促使学生传承体育文化等过程价值;有利于使高校体育教学成为终身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进而有效衔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应有关注,重视力度不足

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重绩点而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受这一不良倾向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没有在体育学习中展现积极主动性,而仅仅将获得高绩点作为体育学习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运动技能从高校体育课堂到日常生活中的迁移,更远远未能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与此同时,各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亦严重不足,导致体育课所占学分少、体育课程类型少[1]。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许多高校体育教师依然采用“教师演示体育动作-学生观看并模仿体育动作-学生练习体育动作-综合体育动作测试”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准备动作-教师传授学生目标体育动作-学生自由练习体育动作”的单一方式,不仅教学效率低,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吸引力较低,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体育动作时经常出现分心走神现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也提不起主动学习体育动作的兴趣。许多大学生只有当体育测试来临前才为应付测试而集中练习体育动作,而这种突击式练习又存在很大的受伤风险。

(三)目标偏离实际,课程设置失当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许大多数高校采取“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求学生在大一修完必修体育课程后,才可在大二自主选修体育课程。在这一课程设置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与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存在较大脱节。一方面,基础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调,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无味,无法体会体育运动之快乐;另一方面,选修课程类型较少而名额有限,学生很难选到符合自身兴趣的体育选修课。此外,受追求高分绩点的观念影响,许多大学生往往将“是否易拿高分”作为选择体育选修课程的依据,自然很难形成体育学习兴趣。还有一些高校只有基础体育课程,不设体育选修课程,进一步加大了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运动锻炼习惯的难度。

(四)考核内容片面,评价机制单一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着重考核的主要内容仍然与中学阶段一致,只关注大学生对于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关注学生在体育态度、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未全面考察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而展现出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十分片面。与此同时,当前高校体育给出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也非常单一[2]。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评价方式均为“大学生体质测试+体育课出勤情况+期末体育测试”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三、大教育观视域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针对性策略

(一)围绕学生中心,制定多元目标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偏离实际、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单一的问题,大教育观视域下,高校要想实现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应制定多元目标[3]。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只注重学生对于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将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考察和体育运动方法掌握以及体育情感、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都纳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以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并同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和高校体育评价机制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大教育观视域下,高校体育极其强调“以生为本”,重视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定目的时必须围绕学生这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以教学目标多元化推动体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促进教学迁移,培养良好习惯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积极性、未形成运动锻炼习惯、未认识到体育运动重要价值的问题,大教育观视域下,高校实现体育模式改革,应促进教学内容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的自由活动时间内完成体育动作练习和体育技能习得,还主动将运动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并积极参与体育竞赛以实践运动技能。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课程设置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两个模块的体育学习,以此让体育教学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可以通过组建体育俱乐部或体育运动社团的方式,促进学生互相激励,并以此产生运动锻炼的长效持续动力[4]。通过建设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高校体育教学还能更具人文气息[5]。

(三)灵活教学设计,多样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综合教育观念和系统教育观念,大教育观最强调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大教育观视域下,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及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时,务必重视保持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在整体课堂组织框架下,对于具体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灵活变化和调整,从而使高校体育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多元教学目标。比如,排球项目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必然按照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进行,在具体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过程开展时也应有所不同。由于排球选修课是对排球必修课的强化,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排球选修课教学时应注重教给学生更多排球技能和排球知识,并拓展学生的排球视野。同时,即使是在排球必修课内部,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進行教学设计。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应将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比如多媒体情景创设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等[7]。例如,在开展军事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方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创设出相应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四)转变评价取向,给予多元评价

大教育观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既以学生为教学根本[7],那么在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时,就应注重以多元评价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自信心及成就感[7]。为此,高校应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多元评价[8]。同时,教师还应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体育观念的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运动锻炼热情,同时让学生接触更多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实现全面发展[9]。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教育观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必须正视当前存在于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大教育观终身教育、综合教育、系统教育的多方面要求,通过转变教学目标、灵活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和评级方式并注重学生习惯培养,来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真正衔接起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参考文献:

[1]杨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8(5):165-166.

[2]邓金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5):104.

[3]高丹娜.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7(36):70-71.

[4]黄舒.论我国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17(79):134.

[5]陈保磊.基于体育俱乐部模式论深化高校体育人文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6]牟建华.试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及改革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7(11):143.

[7]董艳国,唐振宇,王海燕.大教育观视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5):71-75.

[8]孙春利,付思雨.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大观,2017.

[9]张琳.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6(34).

作者单位:  江西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湖南工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语料库在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