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素养背景下儿童线描画教学“过程性指导”的策略研究

2020-09-10林杰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林杰

摘要:儿童线描画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对于线描画概念模糊、视野狭隘、技能欠缺,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作品往往表现不出线条的魅力。本文将依据新课标理念,针对儿童线描画“过程性指导”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想到的策略进行试验,从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进行突破,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过程性指导,逐步完善儿童线描画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线描画;造型表现;过程性指导;提升策略

一、引言

绘画是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线描是学生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学生知觉生活后最重要的美术学科要素。为了更好地提升儿童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线描画的技能水平势在必行。但进行美术素养监测卷的大量数据量化分析后,我发现了目前美术课堂关于儿童线描画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喜欢绘画,也有小部分学生喜欢手工,但线描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存在于学生绘画世界,和美术课一样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平时的美术课好像就是学生在文化课学累之余的放松课,老师说一点做一点,课余压根就不会去努力。

二、儿童线描画“过程性指导”的实施策略

(一)“过程性指导”的原始分层

线描画最基本的绘画元素是点、线、面,也是造型表现的最基本元素。线描画的好坏直接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技能基础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呈现效果分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上的人数均能较清楚地显示出相关的技能水平。在这四个层次当中,学生对于构图能力、色彩运用、造型表现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也反映出不一样的水平。有些学生处于常态层,对于构图能力却是非常不错,而有的处于提升层的学生,对于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却是比较薄弱。教师掌握了各位学生的线描画能力水平,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二)“过程性指导”中的具体步骤

1.“过程性指导”起于构图

构图是线描画画面内容的组织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更有效地突出画面效果。构图在优秀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画面形态的处理,能解决物体与画面内在的及空间上的关系。好的构图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是整幅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构图策略既有“退一步”式的框架构图,也有“进一尺”型的均衡构图。

这里的“退一步”是指在写生构图时需要一定的距离。用大拇指和食指作为取景框进行框架。当眼睛与手距离近时,框架出的景物就多,反之就少。在框出的景中,要做适当的调整,主体物要适当放大,而有些不必要的景物可以舍弃。使得构图饱满并有相应的取舍。“进一尺”是为了体现画面效果,常用的构图方法有S形、三角形、水平形、对角线等,S形构图能够给人一种延展、柔美的特点。交叉构图会给人一种纵深感。水平构图给人一种安稳平和的感觉,没有波澜,让人全身心放松。构图不一样则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2.“过程性指导”显于色彩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认为线描画是没有颜色的,以为只有水彩画和水粉画才有色彩可言,其实不然。线条的疏密变化等能让画面产生黑白灰的色彩美感,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也能给画面不一样的色彩感觉。

任何一门艺术都含有它自身的语言,而造型艺术语言的构成,其形态元素主要是:点、线、面、体、色彩及肌理等,不同的组合有着不一样的效果。

经过加工过的线描画,学生画出的画线条流畅,构图饱满,并能较好地运用黑白灰来处理画面效果,很多学生的作业真叫我大吃一惊,与第一课时所画的作业真有天壤之别。线条慢慢开始流畅,写生的线条也有了疏密、穿插,前后遮挡关系。色彩的处理上也有很大进步。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了一些龙门的图片,学生临摹,一开始,学生只会用线条来表现龙门建筑的一些轮廓,在老师讲解如何处理黑白灰,如何让画面均衡后,学生的作业在前后两次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三、“过程性指导”后的真实情感表达

通过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表现兴趣被激发,情感知觉被唤起。课堂上原本存在的线描画表现难的情况此刻被掩盖,期盼着自己的情感用画笔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教师便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学校现有的资源,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学生对线描画的兴趣和能力,从浅入深慢慢地情感挖掘,分层提高儿童线描画的技能水平:

(一)着眼于孩子的“欣赏与互评”

有些同学的绘画水平比班上一般同学遥遥领先,美术表现能力强,他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教师在辅导时,只要稍微强调创作手法及技能,讲解一些美学新观念,引入名画赏析,优秀同龄人作品等,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如:《花香满溢》模块教学时,四五个学生一组,中间放上他们自己培养的盆花,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当聚焦到某一物体时,学生观察得相当仔细,连细节处都能说出一二。老师顺着学生的观察结果,强调画面怎样巧构图,怎样处理前后关系、遮挡关系等,当学生拨看着前面的植物,有绘画的冲动时,就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场景。

画好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自评、互评过程中,找寻作品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他们纷纷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各自的理解在作业纸上调整并展现出来,有好多作品堪称“杰作”!

(二)立足于孩子的“思考与内化”

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孩子们艺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写生活动中,偶尔贯穿临摹教学,不失为写生奠定一定基础。

在多次的临摹与写生后,我结合素描教学,从几何体开始,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临摹单个几何体、多个几何体组合,慢慢到单个静物,多个静物组合,循序渐进地临摹后,让学生对线条、构图、透视、明暗有个大致地了解再进行室内写生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利用农场现有的资源,给学生摘放一些新鲜的蔬果,让学生在写生时,通过黑白灰的调子来表现物体,由原先的二维慢慢过渡到三维,由线描过渡到素描。

这样的穿插教学,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愉悦性。孩子们也更加懂得从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現出更多样写生效果。事实表明,孩子们也喜欢这种交替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对自己身边唾手可得的事物有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体验。

四、总结与思考

线描画教学只是小学美术教学“造型·表现”领域中的沧海一粟,通过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绘画的兴趣。在小学段开展线描画教学,将有助于儿童通过自己的视觉感知捕捉事物,对形象进行再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开拓孩子的视野。从线描画所引申出来的过程性指导,比单纯的只会画线描画更具有实践和研究的意义。在以后的指导中,我将更加重视过程中表现技法的指导,不仅从画面的构图、造型(点、线、面)、设色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的形式美感的指导,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绘画题材及表现方法来选择各种技能及方法,使“过程性指导”更有价值,更富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3.

[2]屠如美.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周增炎,余琳玲.中小学美术类论文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