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赛需要原则下初中阶段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策略

2020-09-10张家玺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关键词:足球训练

张家玺

摘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青少年足球训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校园足球兴起、丰富的青少年足球比赛推动了校园足球队的发展,也为青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初中足球校队训练作为校园足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遵循比赛需要的原则方面还存在不足的情况,训练脱离比赛要求,比赛发挥不了训练成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从竞赛需要的原则出发,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适宜的奖惩等方面对推动初中阶段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提升做出研究。

关键词:足球训练;竞赛需要原则;初中足球;执教能力

一、引言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中国足球的发展也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国家在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大有利好。在政策的支持下,校园足球的发展得到重视,据权威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已经达到了24126所,计划2020年达到50000所[1]。相应的针对中、小学级别的足球赛事雨后春笋般兴起。相应的初中学校在相关政策中得到支持,在初中青少年足球层面看,相较于小学阶段来说,初中青少年足球有着更佳的竞技水平,建立初中青少年足球校队,提升初中青少年运动员足球竞赛水平也是校园足球工作需要重视的环节。

二、潜在问题

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执照是主要针对于基层足球训练工作的,大多青少年足球队教练员仅需D级执照便可满足教练工作。根据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班的指导思想,训练课主要结构为:1.技术部分(无对抗技术练习);2.技能一(低对抗负荷,少防守的技能练习);3.技能二(接近于比赛实际负荷、防守强度的技能练习);4.训练比赛。

全国体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与此同时,现有教练员还存在着专业师资匮乏、执教能力不足等问题。[2]受限于教练员执教能力,许多教练员存在照本宣科,仅停留于完成训练计划或者教案,按培训所传授的形式完成训练课。忽略强调训练中的对抗强度,脱离了教练员培训中“要达到接近于比赛实际负荷强度”的要求,在足球训练中,上抢强度低,起动速度慢,对抗力量达不到最大等情况,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比赛中的对抗和节奏,因此存在“训练很理想,比赛就慌神”的情况。

初中阶段的运动员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相对特殊的阶段,许多教练员没有利用好其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其训练动机的刺激与训练效果的提升。这是值得青少年足球训练关注的问题,为提升运动队的训练效果,提升比赛成绩,针对此问题还需教练员们进一步探讨。

三、理论依据

(一)运动训练的竞技需要原则

运动训练是为竞赛服务的,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3]比赛是训练的导师,比赛决定训练的形式、内容和负荷。[4]足球是同场竞技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高强度对抗,脱离的对抗的训练对比赛而言失去了价值。欧洲国家的足球训练理念摒弃“在非对抗情况下练得的技术能转移到实际比赛中去”的观点,[5]训练需要符合足球比赛特点,通过对抗来提升运动员的技能水平。

但是,仅仅进行有对抗的训练还不够,正如前文所说的存在教练员仅仅照本宣科进行有对抗的训练,而不对对抗强度进行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惰性,失去教练员有效监督和训练动机的刺激下,运动员在训练中很可能因为懒惰与懈怠而达不到像比赛那样强度的防守、拼抢以及突破或快速传球。若运动员长期在一个低强度的对抗中训练,那么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也以一个较慢节奏进行比赛,从而导致比赛水平非进反退。

(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通常来说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巩固与自动化。[6]运动员的攻、守强度是由多种技能的水平构成的,比如进攻的带球起动能力,传切速率;防守的拼抢、卡位、断球等等。这些技能在实现自动化阶段之前,技能掌握水平低下,因此常出现反应慢,甚至忘记自己该做什么的情况。教练员需要通过简单口令的提醒来增强队员完成的效果。

训练指令是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应用最多的训练调控方式,训练指令中实时指令是应用最多的指令式训练调控方式。[7]通过在训练中施加实时指令,让队员在训练中迷茫时能更快做出反应,督促队员在训练中以比赛强度进行进攻与防守,有强度的防守才能迫使运动员必须更好的运用进攻技术,同理有强度的进攻才让防守队员的防守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锻炼。这需要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使运动员高效完成训练,从而是运动员实现“像比赛一样训练”进而才能“像训练一样比赛”。

(三)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12-15岁)足球运动员处于青春期阶段,是人心理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此阶段的运动员心理特点有着独特性,遵循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有利于更好的激发青少年的训练动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

1.反抗性与依赖性

初中阶段的运动员开始产生强烈的成人感,所谓叛逆心理也是这其中的一种体现,然而倔强的外表下依然保留着其依赖性,这也表现为青少年心理中高傲与自卑的矛盾。在足球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在训练时担心表现不佳而羞于表现自己的本领,在众人面前显得畏首畏尾,带着消极的心理暗示而无法高质量的投入训练中,尤其一旦遇到自身失误容易产生羞愧心理而中断练习。然而在反抗的外表下初中阶段的运动员内心依然强烈的渴望着得到肯定,因为此阶段运动员的“受尊重”需要反应强烈,他们希望得到教练员的肯定,队友的肯定,以及自我的良好表现使自我肯定,这是初中阶段运动员内心特点的矛盾表现。

2.出现反省思维

由于心智的逐步成熟,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反省思维,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更多地审视自我,懂得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在训练中有不好表现时,运动员能自我反思,产生自责心理。教练员可以启发运动员更清晰地去理解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对错误。

3.勇敢而怯懦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依然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常表现出勇敢的精神,同时带有莽撞与冒失。这样的特点其实对于教练员来说是很容易激发其在训练中的积极性与冲劲的。同时,此阶段的运动员又饱含怯懦的表现,在训练场唯唯诺诺,没有足够的坦然与从容,羞于表达,不敢向教练员透露过多内心的想法。因此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要有效地刺激,在有效的刺激下,让青少年运动员克服负面心理,那么运动员自然可以表现出理想的积极性于训练态度,进而使训练达到目标强度,接近比赛实战,提高训练效果。

四、建议

针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训练中无法刺激运动员达到比赛实际强度的问题,结合上述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练员的主导地位

教练员在运动团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运动训练的主导者。教练员的能力与表现决定了训练效果,因此积极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对于提升训练效果颇为重要。

1.训练内容设计比赛、情境、贴近实战

教练员是训练的设计者。训练的设计需要满足竞赛需要,还原训练所需要的比赛场景。教练员在设计训练时,应当思考运动队需要解决哪些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情境设计,将运动员带入到模拟的比赛情境中。

训练的内容最好有明确的胜负规则,通过胜负机制刺激初中青少年运动员投入对抗,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来提高训练的对抗强度。

模拟比赛情境不仅要注意模拟形式,更要注意还原比赛时所可能出现的真实对抗情境。在比赛中防守队员不可能慢悠悠地逼抢,不可能给进攻队员舒适的空间进行技术运用。因此教练员在设计是要注意通过示范和讲解,敦促运动员用实际比赛会出现的防守速度与强度给予运动员进行练习。使进攻的练习队员可以面对贴近比赛实际的防守强度进行进攻技术的练习。否则运动员长期处于较为舒适的阻力环境中练习,面对比赛的高强度对抗,往往会呈现惊慌失措的表现。

当然,在技能形成初期,需要降低练习阻力来提高技能的阶段中,教练员可以通过设计训练,增加防守的阻力来减轻初学者的练习难度。比如减少防守人数、增大进攻空间或者增加防守距离来限制防守。但不宜运用消极的防守来减轻难度,这样违背了竞赛的需要。

2.训练前的布置

教练员在开始训练前,应当强调训练要求,解释训练思想,解释训练项目的训练目的让运动员们理解训练所对应的比赛场景,进而要求运动员积极主动地按照比赛实际进行练习,像比赛一样真实的对抗。青少年的训练积极性往往很容易调动,但缺乏刺激就容易在训练中缩手缩脚,唯唯诺诺。因此教练员应该给予运动员清楚地任务布置和明确的目标,使运动员对自己即将进行的训练科目充满信心。

3.教练员的监督与提醒

口令是教练员用于指挥训练的常见手段。前文也已提到过,在运动形成达到巩固与自动化阶段之前,教练员需要更多的口令提示运动员,以避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遗忘与懈怠。口令形式最好简短清晰,语气要坚定而响亮,例如进攻中的“全速”、“降重心”,防守中的“上抢”、“接近”、“站稳”等简短口令。教练员不必吝啬自己的口令提示,因为既可提示运动员进行正确的技术行为,同时可以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心理中被关注的需求,还能营造气氛,让青少年运动员兴奋,提升训练积极性,使训练节奏更快,强度提升,贴近实战。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练员的提示口令要注意避免带有指责与攻击性预期,以免打击运动员信心。在运动技能巩固以前,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动作不熟练,本身就容易处在缺乏信心的状态,此时再过于苛责容易使运动员气馁,影响训练效果。

(二)奖励与赞扬

结合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教练员应抓住青少年的被认可心理需求。初中阶段青少年处于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在“成人化”的外表下依然有着希望被关注,被认可的需求。面对运动员出色的表现,教练员不必吝啬自己的表扬,尤其是态度与精神上的优秀品质。当运动员积极地按要求以良好的竞赛标准作为自己训练态度投入练习时,教练员应当给予赞扬或者适当的奖励。也可以树立榜样让其他队员学习。这样运动员能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教练员的关注与肯定,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正确行为并在往后的训练中更好的发挥,同时积极地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推动运动员保持更好的训练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赞扬不要广泛而要指出优点,例如赞扬队员“你不知疲倦地奔跑来防守的精神很棒”比“你是个优秀的球员”具有更好的赞扬效果。能让运动员感受到教练员的表扬不是敷衍,同时也更加清楚自己怎么做是对的,下次应该继续保持。

(三)惩罚与批评

面对运动员的不佳表现,教练员的批评是非常常见的。适合的批评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警惕,提升训练效果。面对运动员在足球训练中无法按教练员要求完成训练,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运动员对教练员意图或技术掌握还缺乏理解,二来是运动员态度的散漫或松懈。前者往往需要教练员更为耐心的指导,避免苛责。而后者则往往需要运用惩罚与批评的方法处理。批评讲究方式方法,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批评与表扬有相同之处,宜指出具体行为,不应广泛地否定运动员。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省的心理,面对自己的错误会产生自责与反思。教练员对运动员不佳的表现进行批评要有理有据同时点到为止。不应揪着他的缺点不放,否则容易造成运动员的叛逆与自暴自弃。引发运动员的反思,往往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安排适当的惩罚来激发运动员对抗的积极性。例如在对抗后失败的队伍要接受惩罚,以此在强化初中青少年运动员的求胜心。运动员为了避免失败后受到惩罚,自然会激励出更积极地对抗状态。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训练中对抗的分组要避免双方水平过大的不平均,容易导致部分队员经常失败,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而失去信心。

五、结语

运动员长期处于舒适阻力下进行训练容易导致技能水平不进反退。训练要遵循竞赛需要原则,必须按照比赛实际,这其中既包括比赛的情境,也包括比赛的强度。教练员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抓住并利用好初中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训练更有效控制,才能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提升训练效果,力求“像比赛一样训练从而像训练一样比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王登峰司长:校园足球进入新时代,对校园足球教练、教师的新期待、新要求[EB/OL].(2018-11-29)[2018-12-12].

[2]段煉,张守伟.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培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 (2):86-91+115.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1

[4]卡尔·海因茨·黑德尔戈特.新足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83.

[5]杨一民,李飞宇,译.CHARLES HUGHES.足球战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7.

[6]王瑞元,苏泉生.运动生理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91:295-297.

[7]李强.竞技能力发展阶段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实施训练调控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 (5):433-440.

猜你喜欢

足球训练
论述提高高中体育足球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高校足球训练教学的创新思路及现实意义探寻
如何提高学生足球训练兴趣
激发小学足球训练兴趣之我见
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问题与对策
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的思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足球攻防战术配合教学与训练
浅析高校足球训练中运动员心理素质因素影响
足球训练教学在高校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