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研究与解决措施

2020-09-02林秋羽牛鲁宁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生法制

林秋羽 牛鲁宁

摘要:近年来,发生在各城市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國家发展的“短板”。为了补强国家的“短板”,以中小学校园欺凌为基础,通过跨学科、宽视域、多方法的创新研究模式,从四个方面调查研究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为中小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与心理支持,促使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关键词:校园欺凌 中小学生 法制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65-02

校园欺凌一直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小学更是校园欺凌的高发地,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校园零欺凌”创新项目是希望通过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法律与心理研究,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还校园一片净土。

一、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

调查发现:男生一般是欺凌者的主力军,占欺凌者总数的57.57%,女生则占42.43%,女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或者拉拢关系孤立他人的方式进行欺凌,也就是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

调查显示,对于校园欺凌发生原因:55.43%的人认为欺负别人有成就感,51.32%的人认为欺凌者缺少朋友内心孤独,还有48.36%的人认为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其他人则觉得是施暴者有心理疾病。

据统计,面对校园欺凌90.77%的学生选择寻求帮助,其中79.3%的学生会选择向学校教师寻求帮助,11.46%的学生会选择寻求法律帮助,仅9.24%的学生会向家长求助,但仍有部分学生选择默默忍受或事后报复。

二、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贫富差距扩大,人们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大概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1.网络信息泛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中大量欺凌等有害信息以网络为载体,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追求高收视,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充斥着较多暴力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青少年判断力、控制力相较成年人差,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进而导致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

2.法制尚不健全

虽然通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基本的社会修正手段等来治理“社会魔童”,但魔童不是哪吒,极端魔童的存在是部分家庭、学校等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防治校园欺凌要依靠公权力机关的力量,要让社会成员有法可用。

(二)学校教育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频发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学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法制教育

部分学校一味注重学生的学习,将学业作为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忽视法制教育的作用。法制教育的缺乏直接导致青少年对法律法规不了解,成为“法盲”。调查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不了解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锦州某学校教育工作者表示,如今中小学普遍缺乏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教育和事后的心理教育。“学校在法律和心理方面的教育确实有所缺失,需要专业人士来填补空白”。

2.学校缺乏心理教育

部分学校放任后进生的言行,甚至对其进行人格侮辱。在此种环境下,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以校园欺凌作为情绪释放的出口,最终产生不良影响。无论对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人,每个人心里有正义,因此,心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3.学校缺乏系统的规范管理

学生一般不会选择在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等教师在场的时候进行欺凌,而多选择课间、午休等教师看顾较少的自由活动时间实施欺凌。这说明部分学校缺少系统的规范管理,而越缺乏监管就越容易产生校园欺凌。另外,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一般集中在走廊尽头或拐角、宿舍等相对密闭且隐蔽的空间,这更加体现了学校的管理不当,为校园欺凌无形中助力。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较差,师德亟待提升。作为学生行为的直接影响者和规范制定者,部分教师存在言行仪表不规范等情况,比如会公然辱骂甚至殴打学生,这样不但不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三)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达75%以上,可见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待人处事都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1.父母言行的影响

校园欺凌源自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子女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一些家长解决问题行为粗暴,不讲原则,子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不善沟通、暴力解决问题的性格。更有家长本身品行不当,对子女的成长不闻不问,甚至纵容、怂恿子女的违法行为,不仅不能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到示范作用,反而带来消极的影响。

2.家庭教育的缺位

近年来,离婚率的提高导致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产生。父母离异或是长期分居的情况使得青少年缺少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也导致缺乏安全感,性格过于内向,有自卑心理。还有些家长不注重法制教育,对于校园欺凌,只当作是子女之间的小打小闹,正是这样的无知与忽视,使得子女的家庭教育缺位。

3.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发生校园欺凌问题也存在青少年自身的原因。而在校园欺凌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青少年的心理原因也不相同,根据角色的不同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调查研究。

(1)欺凌者的心理。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不难得出,他们是想通过欺凌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欺凌者心理一般并不成熟且往往有较强的嫉妒心,容易盲目跟风、攀比等;此外,欺凌者一般都缺少对他人的尊重,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2)被欺凌者的性格。他们一般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可能害怕与他人沟通,不敢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因此当校园欺凌发生后,他们也往往选择闭口不言,不愿寻求帮助,他们更怕的是寻求帮助后欺凌者变本加厉的报复;当面对他人不合理要求时也不懂得如何拒绝,给他人留下“懦弱”“好欺负”的印象,从而更容易成为他人欺凌的对象;此外,被欺凌者往往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也更容易情绪化,因此更容易产生人际矛盾,遭受校园欺凌。

(3)旁观者的漠视。他们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殊不知正是他们的沉默,才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结合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完备

1.完善立法,改进司法,依法防治

辽宁省人大等有立法权的城市应该做好调研和准备工作,可以采取实地访谈、调研问卷等方式方法,并且要提出具体可以实施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各级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还应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去处理相关的事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

2.发挥社区在预防校园欺凌时的重要作用

防治校园欺凌除了依靠学校、家庭的力量,更要依靠社会的力量。社会介入方式主要是通过社区介入对欺凌者加以督导,一是为其提供正確的指导,二是所在社区应当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心理疏导,使他们走回正路。

(二)完善学校管理,加大教育力度

1.完善学校管理

学校保护很关键。调研表明,当中小学生面对校园欺凌时,90.77%的人会寻求帮助,而他们寻求帮助的第一人选就是学校教师。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摆正立场,加强事前干预、事前防范,有效减少校园霸凌现象的出现。

2.加大教育力度

学校应开展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和心理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规定。调研表明,虽然学校绝大多数都开展过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因此学校应该真正落实法律和心理教育,而不是“花架子”。

受访者表示学校会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进行相应的教育,做好调解工作和对被欺凌者心理的疏导工作,鼓励同学与受欺凌的同学做朋友,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事前预防教育,不鼓励以暴制暴,任何时候以暴制暴都是最无奈最不理智的举措。

(三)家长关心陪伴,正确引导教育

1.关心与陪伴

作为家长,应当给予子女最基本的陪伴,平时家长当多关心子女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观察子女的身体是否有变化或是伤痕,多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

2.引导与教育

家长应当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会子女自我保护,不能诱导子女以暴制暴;还要教育子女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教子女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告诉子女一旦发生冲突,不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要及时向教师和家长沟通寻求帮助。欺凌者的父母一定要告诉子女,欺负他人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以警示;而被欺凌者的父母,要安抚其的情绪,并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得知子女遭受校园欺凌后,家长应当第一时间和学校进行沟通,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子女的权利。

(三)不做沉默者,积极寻求帮助

1.受欺凌者积极寻求帮助

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应当学会自我保护与适当反击,一味地忍让只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受欺凌者应向教师寻求帮助,跟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具体情况,要勇于与校园欺凌做斗争,但也要有策略,要时刻保持冷静,不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激化矛盾。

2.欺凌者勇于承担责任

欺凌者应当好好进行自我反省,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学会主动道歉,勇于承担责任。

3.不袖手旁观

对于旁观者而言,不应坐视不理、默不作声,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被欺凌者伸出援助之手,化解矛盾,阻止严重后果的发生,或是向学校教师报告,让教师出面解决,避免事态恶化。

责任编辑:刘健

[作者简介]林秋羽,辽宁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牛鲁宁,辽宁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中小学生法制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