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再思考

2020-09-02柴婧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

摘要:高校博物馆肩负育人使命、承载大学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十分迅速,但“重建设”“轻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因此,高校在建设博物馆时必须充分认清自身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机制构建,不断加强博物馆管理工作,为科教兴国和公共文化服务贡献更多力量。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管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12-02

我国高校博物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高校博物馆正式成为高等教育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随着国内各大学硬件水平的提升和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博物馆无论从场馆规模还是藏品数量上都得到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约有高校博物馆300多座[1],是2011年文物局和教育部下发通知时的6倍(201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中高校博物馆为53座)。在高校博物馆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建馆水平参差不齐、对外开放程度低、展示手段单一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19年10月更是曝出某高校博物馆展出赝品事件。针对高校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19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是时隔8年之后教育部再次就高校博物馆工作下发文件,从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向更加聚焦提高建设质量。

一、认清高校博物馆的职能定位

当前高校博物馆的很多管理问题根源在于自身定位不清、职责不明,有的被当作藏品的“仓库”,极少对校内外开放;有的甚至为建而建,仅仅用来解决校内人员编制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高校博物馆在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1.高校博物馆是高等教育的主体

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中的“大学”更应当自觉肩负起教育主体责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别于高校院系提供的正式的专业教育,高校博物馆更倾向于提供非正式的通识教育。当前越来越多的一流高校都将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博物馆依托自身学科资源,通过展览、讲座、沙龙等形式,为学生构建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

2.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博物馆对传承大学文化、塑造大学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不仅仅是物的集合,更是由物展示出来的观念的汇集,凝聚着不同时期的人对物的最高程度思考,人们通过碎片化的物组合成连贯、持续、可视的文化陈述[2],反映出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可以说,博物馆是一所大学维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3.高校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哈佛、剑桥等知名高校博物馆不仅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更面向公众开放,致力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如牛津校属的6个博物馆每年接待超过50万名的参观者。作为公共文化设施,高校博物馆应充分履行其社会服务功能,基于自身专业教育和研究优势,大力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不断丰富社会各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高校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一方面,作为文博机构,高校博物馆拥有大量的藏品,这些文物记录历史、启迪后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无数启蒙者的思想、观念、意识、情感记录于高校博物馆,这些思想形成了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如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了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的书信,从中能够看到他们不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伟大实践,在今天,这些文物对于强化以爱国主义为基点的国魂根脉传承,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高校博物馆专业特色

与一般的公共博物馆不同,高校博物馆应立足自身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彰显其所在高校文化的独特魅力,彼此间形成互补与错位发展。

1.注重“小而精”

近年来,我国高校硬件水平提升很快,“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教学楼”等头衔几乎每隔几年都要更替一遍,高校博物馆也随之越建越大、越建越气派,似乎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走向一流大学、知名大学的“标配”。但博物馆的核心是藏品,据笔者统计,世界一流大学的博物馆藏品中位数为6.8万,而我国一流大学博物馆藏品中位数只有1万。因此,高校建设博物馆时应量力而行,避免不顾实际和盲目追求建设规模,少建设综合性大馆,多发展“小而精”的博物馆群,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古钱币博物馆、历史文物博物馆、生物博物馆和“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每个单体规模都不大,总体投入也不高,但藏品基础扎实、门类丰富,为大学增添了别具魅力的人文气质。

2.突出“专业性”

当前,各大公共博物馆展览越来越丰富,民办博物馆种类也越来越多元,与之相比,高校博物馆必須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业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依托清华美术学院,其展陈超过60%与视觉艺术有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民族学专业博物馆,全国56个民族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各类文物几乎都有收藏。同时,相较于公共博物馆讲解员程式化的背诵讲解词,高校博物馆讲解员多为教师和在校生兼职,拥有非常充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此外,人们从公共博物馆更多的是了解昨天,而大学往往走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可以向人们展示今天和明天,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生命科学中心既是博物馆也是研究院,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都会及时转化为展览和教育活动。

3.坚持“真实性”

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对于以求真育人为天职的大学来说,其博物馆藏品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文物市场良莠不齐、真赝不分,而且不是所有大学都设立考古专业,因此才会出现前文提到过的某大学博物馆赝品风波。为了保证藏品的真实性,高校博物馆必须秉承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办馆理念,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鉴别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协作,获得外界尤其是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指导,如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征集藏品时,曾邀请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七位专家参与鉴定。只有高校博物馆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切实杜绝展出赝品这类事件。

三、完善高校博物馆管理机制

提升高校博物馆管理水平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高校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设计既相互衔接又有效运行的工作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

1.理顺隶属关系

目前高校博物馆多为学校的内设机构,也有一些是院系管理的二级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就挂靠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下,还有个别为独立法人单位,这两者一种专业性更强、一种更加自由灵活,但在人员经费上都很难获得学校足够支持。同时,由于高校从属于教育部门,大量高校博物馆没有履行博物馆登记备案程序,截至2018年年底,在文物局备案的高校博物馆仅95家,但实际数量已经超过300家[1],这也给文物局进行藏品鉴定带来很大不便。为了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高校博物馆应作为大学的二级独立机构,自觉接受所在地文物管理部门的行业指导,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高校博物馆的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高校博物馆联盟等协同机制作用,共同努力强化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服务等管理工作。

2.健全管理制度

规则制度是组织机构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有了完善的规章制,高校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有了依据,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高校博物馆章程,日常业务工作应遵守国家《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等相关博物馆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内设机构设置、人事劳资实施办法等运行机制。要注意细化藏品管理,建立藏品账目及档案,藏品属于文物的,应当区分文物等级,单独设置文物档案,报文物主管部门备案。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藏品的保护,定期检查、维护保障藏品安全的设备、设施,对珍贵藏品和易损藏品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用设备保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3.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新鲜有趣的参观体验,更是对博物馆传统管理、保护及运营理念的革新。由于高校博物馆藏品多、人手少,藏品的规格、大小也各不相同,依靠传统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对藏品进行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功能完善的高校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藏品的基本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藏品的数量、价值、存放状态、存放位置,以及出库时间、理由、走向、预计返还时间等,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对藏品的借展、维护、保养等情况实时掌控,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不仅如此,如果建立一套全国通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还能实现藏品信息在博物馆和高校间的全面互联,逐步实现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

4.建立藏品交流机制

西方知名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来自考古累积和个人捐赠,而我国自1949年文物制度建立后,出土文物多归于国家或地方文博机构,能够被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非常有限。一邊是很多的文博机构藏品堆积如山,大量文物长年累月不见天日,另一边是高校博物馆藏品匮乏,很多库房闲置。应加快建立公立博物馆与高校博物馆间的藏品交流机制,将公立博物馆较多的重复品分给高校博物馆收藏,这样既能充实高校博物馆,使其积极参与地区文化建设,也能为公立博物馆减轻收藏和展览压力。各高校博物馆间也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如在理工科高校举办人文艺术巡展,在文科高校开展自然科学展览,可以弥补互相之间的不足,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高校博物馆约三成备案,应健全完善制度[EB/OL].(2019-11-20)[2020-04-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710401900789738&wfr=spider&for=pc.

[2]柴婧.“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博物馆认知与构建[J].艺术研究,2019(3).

责任编辑:张蕊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博物馆建设研究”(GH180802)。

[作者简介]柴婧,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浅析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