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进步的前哨》中的发烧意象

2020-09-02阎宏薇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康拉德殖民主义非洲

摘要:19世纪的小说中,发烧这一意象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回想一下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安吉尔在去往新家园后因发烧大病一场差点死去;在《呼啸山庄》中病中的凯瑟琳时常处于发烧的状态下;在《简·爱》中简在与罗切斯特结婚前因淋了风雨导致的发烧;在《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被发烧耗损得日渐枯萎;在《进步的前哨》中哨所的第一任负责人的死和交易站助手卡利尔的死都与发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如果这一意象被这一领域的评论家们广泛研究的话,我们还可以根据小说人物设定的情况或者作者的象征意图给发烧分出不同的层次——自然气候因素下的正常生理反应,疾病因素下的健康狀态变化,以及作者想要赋予它的特殊的象征性内涵。依据上述几个层次深度挖掘康拉德在《进步的前哨》这篇小说中设计发烧这一意象的个中原因,了解康拉德如何通过发烧这一意象体现其对殖民主义的看法的。

关键词:发烧 康拉德 进步的前哨 非洲 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23-02

《进步的前哨》作于1898年,是康拉德作品中篇幅最短但寓意深刻、脉络清晰、叙事集中且情节复杂的一部短篇小说。目前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拉德写作的后现代视角,作品中对野蛮与进步的对比阐述,以及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等方面,并且学者们对这部作品中的象征性内涵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主要人物的研究上,对于小说中“发烧”这一意象的研究还有待挖掘。说到发烧,人们更多地联想到医学疾病:发烧在牛津词典中的注释为“体温比正常温度偏高;热病;激动不安或兴奋紧张;狂热”,跟发烧相关的论文也主要集中在医学方面,很少有学者将目光放在文学作品中的发烧意象上。而在19世纪的小说中,发烧这一意象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本文将以发烧这一意象为出发点,从气候因素、疾病因素和象征性内涵三个层次来探析康拉德《进步的前哨》的写作意图,以及他对于这一特殊意象的把握。

一、自然气候因素下的自然的生理反应

我们从外部的自然因素来看。

几乎整个非洲均为热带气候,其干旱面积和干旱程度为世界之最。并且,整个非洲的年均降水量仅维持在三百毫米左右。而英国是有常住人口的各大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也仅见于其大陆北部边缘地带和北冰洋的各个岛屿上,因此整个欧洲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而在欧洲西半部拥有世界最典型、分布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英国正处在欧洲大陆的西北面,因此非洲与英国的气候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康拉德在《进步的前哨》中对非洲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并不只是对非洲气候有着这样一个笼统的了解,而是因为康拉德自己在非洲刚果的亲身经历。康拉德是19世纪末去过刚果的极少数欧洲人之一,他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文明的成果是如何被传递到非洲大陆中心的。通过康拉德的刚果日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非洲之行对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而在《进步的前哨》中,英国殖民主义者派人来到非洲大陆建立贸易站,这两个地区明显的气候差异自然会引起人们生理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就像文中人们常说的,在这种环境中如果持续在太阳下暴晒,发烧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二、疾病因素下的健康状态变化

我们从发烧这个词本身入手。

首先,从纵向来看,疾病与人类相伴相生,每个大陆都曾经遭受疾病的困扰,但是没有一个大陆像非洲大陆这样遭受疾病困扰的历史这么久、程度这么深。非洲在遥远的狩猎时代就时常遭受登革热、黄热病和疟疾的困扰,与此同时还深受寄生虫的危害。后来随着欧洲人的到来,以及与外部世界越来越频繁的接触,感染传染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此外,疾病的流行与经济发展状态或者说医疗水平密切相关。众所周知,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大陆,防治疾病的投入严重不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至于出生在非洲大陆的人们没有办法更好地对抗疾病。

当然,殖民主义与非洲疾病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殖民入侵带来了新的疾病,对原有疾病的防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19世纪初,到达西非的欧洲人死于疾病(往往是黄热病和高度地方性的疟疾)的数目惊人,年死亡率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八十,西非海岸甚至被称为“白人的坟墓”。因此,如果从这一点上来看,《进步的前哨》中大家对发烧的恐慌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疾病叙事的角度来理解发烧。发烧,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身体疾病,而医学上的疾病一般指向任何一种非正常的身体状况或非正常的心理状况。而文学说到底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文学作品归根结底还是围绕人而逐步展开的。于是疾病和文学之间就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就有了后来的疾病叙事。疾病叙事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以疾病为叙事线索或者疾病对故事情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相关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疾病主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自身就与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康拉德。1890年的刚果之行是康拉德生活中的一块里程碑,这段生活虽然使他的身体变得虚弱,却使他的思想变得成熟。而小说《进步的前哨》正是康拉德后来旅居法国时回忆在刚果的经历所写的小说。因此,发烧在《进步的前哨》中的出现也许与康拉德自身在非洲的获病经历有关,他从中得到写作灵感,并灵活运用在这部小说中。

最后,我们将关注点回到作品中的卡利尔和凯耶兹身上。卡利尔曾是一名欧洲骑兵军官,凯耶兹也曾在电报管理局工作了十七年。由此可见,在这两个白人来到这片陆地之前,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不管能不能让他们过上体面富裕的生活,至少他们仍旧拥有健康的体魄。但在来到了这片陆地之后,他们整日无所事事,不工作不思考,每天喝酒看报,对自己“舒适又伟大”的生活夸夸其谈,最终的结果就是身体机能的逐步退化,或者说,身体逐渐变得病态,发烧就是这种病态的外在表现。

三、作者赋予的象征性内涵

我们对发烧这个意象进行深度挖掘。

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凯耶兹与卡利尔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失手枪杀了卡利尔,但为什么凯耶兹和马科拉最终却判定卡利尔死于发烧呢?难道只是简单地为了掩饰凯耶兹的罪行吗?显然不是。

在《进步的前哨》中,这两个白人就是西方殖民者的代表。他们起初被派到这里的任务就是向非洲大陆传递“文明”,所从事的殖民活动是来拯救黑人们的伟大“善举”。也就是说,尽管两个人活得空虚懒散,整日靠着回忆和幻想打发时间,但一想到自己是“文明的使者、进步的先驱”,仍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奔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开始发生变化。在他们发生争吵之前,这两个人一直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殖民活动是一项进步而伟大的事业,然而随着真相的揭露,他们一直坚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崩塌瓦解,甚至于他们的肉体也随之毁灭。

其实,在小说中的前部分有段话已经暗示了两个人的悲剧结尾:“社会不是出于任何温柔,而是出于其奇怪的需要,照顾了这两个人,禁止他们所有独立的思想,所有的主动性,全部偏离常规;并在死亡的痛苦中禁止它。他们只能生活在机器的条件下。”在這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两个白人的死因:作为西方社会的公民,他们是不需要有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而一旦他们违抗了这条禁令,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与其说卡利尔死于枪杀,不如说他是死于心中信念的幻灭。作者给发烧这个意象赋予的也许就是这种深层面上的内涵了。值得注意的是,前文中提到的哨所的第一任负责人也是死于热病,现在看来也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自然因素、非洲疾病史、作者亲身经历、抑或从作者赋予的象征性内涵来看,发烧都在《进步的哨所》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康拉德通过对发烧这一意象的把握,对殖民主义者所标榜的“文明与进步”给予了赤裸裸的揭露,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作者对殖民主义的义愤,以及对欧洲文明真实面目的失望。康拉德通过对发烧这一意象的运用,既体现出他写作手法的真实和卓越,又反映出康拉德对殖民主义不支持、不赞同的态度,也能表现出他已超越同时代思想家的思想水平,这也是《进步的前哨》时隔多年仍为后人研究热点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陈可培.康拉德研究的后现代视角:《进步前哨》个案分析[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0(2).

[2]付子柏.蛮荒上“贸易与进步”的无辜牺牲品:评康拉德的《进步前哨》[J].四川师范,1994(4).

[3]侯平兰.欧洲西半部气候特征成因探析[J].楚雄师专学报,2001(3).

[4]何昕.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雷艳妮.英国20世纪的殖民和后殖民小说:一个宗主国视角[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6]泰森.当代批评理论使用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7]王晓燕.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8]王海博.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康拉德小说《黑暗之心》[D].沈阳:辽宁大学,2012.

[9]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中心[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0]殷企平.《进步前哨》与“进步话语”[J].外国文学,2006(2).

[11]左振平.试论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J].安徽师大学报,1986(2).

[12]张忠祥.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洲史学的新进展:以医疗史研究为个案[J].史学集刊,2015(2).

责任编辑:刘健

[作者简介]阎宏薇,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康拉德殖民主义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懒人科学家:躺着就拿了诺贝尔奖!
康拉德·希尔顿,用微笑缔造酒店王朝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中的写作技巧探析
康拉德改名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