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鲁斯特对作家娜塔丽?萨洛特的影响

2020-09-02李玉珊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童年普鲁斯特影响

摘要:娜塔丽·萨洛特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尤为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她本人的作品还是对她的采访当中,她都曾明确表示深受心理大师普鲁斯特的影响。通过阅读她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我们确实感受到普鲁斯特创作的影子。因此以《童年》为例,并对比《追忆似水年华》,从回忆方式和时间机制两个方面来探讨普鲁斯特对萨洛特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普鲁斯特 萨洛特 童年 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10-02

20世纪50年代,新小说派在法国掀起了一阵浪潮,罗布格里耶的《为了一种新小说》和娜塔丽·萨洛特的《怀疑的时代》作为新小说派的宣言书,更是将这股新浪潮推到了顶端。他们的主张看似是对以往传统文学的彻底否定,让当时的一些读者摸不到头脑,但实际上他们的出现绝非偶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斯特就已宣布传统小说的终结。那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也成了新小说派创新和创作的丰富养料。娜塔丽·萨洛特曾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他们(指普鲁斯特、伍尔芙和乔伊斯)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使我发现了我自己”。本文以萨洛特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为例,试图在作者笔下寻找普鲁斯特创作的影子,并从以下两个方面:细节引发的碎片化的回忆和独特的时间机制,阐述萨洛特是如何受到普鲁斯特的启发和影响的。

一、以回忆为主的写作方式

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多事之秋,1871年法国经历了普法战争、色当战役和巴黎公社运动。到了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更是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伴随着战争的火焰,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彻底毁灭。成长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普鲁斯特和同时代的青年人一样不断思考着西方理性文明将何去何从。最终,玛德莱娜小蛋糕使他豁然开朗,那种美妙的愉悦感让他觉得人生苦难无须萦怀、人生短促也只是幻觉[1]1。客观的、表面的现实并不可靠,主观的、内在的感受才是“唯一真实”的现实。因此,普鲁斯特用了百万文字写成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来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也正是在回忆往事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

而《童年》这部作品是娜塔丽·萨洛特在她83岁高龄时的作品,那么她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回忆自己的童年呢?二战后人们看不到未来,精神空虚缺少信念的支撑,这种情况下萨洛特和普鲁斯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回忆,在失去的时光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按照她以往的惯例,整部小说由内心独白或潜对白组成,通过两个“我”的对话,让一幕幕童年时的回忆映入读者脑海。《追忆》和《童年》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且主要由作者的回忆组成。在具体的回忆方式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萨洛特在普鲁斯特身上受到的启发。

首先,回忆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普鲁斯特的《追忆》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就在于它淡化了故事情节,读者无法在书中找到一根明显的主线,大部分的内容皆是叙述者的回忆,这回忆也并非完整地记叙某一事件,而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缺少连贯性和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好紧跟叙述者的脚步,任由他的思绪回到入睡前等待媽妈的吻,回到莱奥妮姑妈家的那块玛德莱娜小点心,回到弗朗索瓦兹精心准备的那一桌美味佳肴……这便是普鲁斯特写作的显著特点,由一件事自由联想到另一件事,由一个人物引出众多人物,然后将那些故事片段娓娓道来。他常被认为是第一位意识流小说家,但更准确地说,他采用了一种内心独白的方式将回忆深处最隐秘的东西讲述出来。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回忆片段像多米诺骨牌一般相连,当回忆触碰到第一块骨牌时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连锁反应。萨洛特《童年》中的回忆同样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每一段回忆自行从作者的脑海中跳出:“不,你不能这样做……”这句话的出现直接将作者带回到五六岁时跟父亲在瑞士度假时的场景。而紧接着的场景是“我”在吃饭时坚持要按照妈妈的嘱咐,把食物嚼碎,直到成为汤一样的流质才可以咽下。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回忆接连呈现在读者眼前。借助回忆,她自由地畅游在童年的时光里,在俄国和法国、父亲与母亲之间跳跃。

其次,回忆过去的方式都是不由自主的回忆。普鲁斯特最先将回忆分为自主的回忆和不由自主的回忆。前者主要借助于智力和推理,而只有后者才能通过当时的感觉与某种记忆之间偶合,使我们的过去存活于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事物之中[1]2。《追忆》中最经典的不由自主回忆便是人们熟知的由一口玛德莱娜小蛋糕所引发的整个贡布雷的记忆。除此之外,比如叙述者走进盖尔芒特家的院子里,当他踩在高低不平的石子上时,曾经相似的感觉立刻将他投进回忆的漩涡,威尼斯的那段往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童年》中开篇便是两个“我”之间的对话,叙述者内心的双重声音代表了两个自己,在这种变形虫似的对话中,叙述者开始了她不由自主的回忆:

——“是的,我毫无办法,它在诱惑我,不知为什么……”“好,我不说了……何况,我们知道一旦你被什么念头萦绕……”

——“是呀,不过这一次,动力是从你那里来的,从刚才起你就在推动我……”

——“我?”

——“是的,你的呵责和警告……你让它显现……你把我扔进去…… ”[2]1

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者并非是通过理性主动回忆自己的童年,而是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想法和诱惑中开始自己的回忆之旅。在文中类似经验的描写还比如:“‘我的想法突然光临,钻到我身上,完全控制了我,于是我感到……”[2]2这种不受理性控制的不由自主的回忆使叙述者得以探索到内心最隐秘的那块地方,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隐藏在意识表层的无意识领域。

二、独特的时间机制

提到普鲁斯特,很多人自然地会想到和他有姻亲关系的哲学家柏格森。的确,普鲁斯特的哲学思想曾受到柏格森提出的直觉主义、“生命冲动”的影响。在时间的认识上,两人也有相似观点。柏格森认为,用走钟来计算的客观时间对于艺术创作是毫无意义的,唯有用感官来感知的作为强度和变动的“心理时间”才能赋予艺术家无限的创造力[3]1。在这一点上普鲁斯特和他是契合的,我们在《追忆》中很难理清一个时间脉络,甚至还会发现许多日期上的谬误,人物的年龄也有很大的出入,这正是因为普鲁斯特并没有依靠时钟来计算时间,客观的物理时间对他的作品是不起作用的。

如在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星期六的午餐”这一片段中,由于仆人弗朗索瓦兹每个周六下午要去集市上采购,因此这一天要提前一小时吃午餐。这一物理时间的调动却使事情全乱了套。太阳会在天空上多悠荡一个钟头,平日里正在午睡的人却在外面散步,这一天的白天也比平时长了一个钟头。这些变化正是由于物理时间和人们的心理时间产生冲突所造成的。这样的时间机制对新小说家有着深刻影响,克洛德·托马塞在他的作品《新小说·新电影》中指出:“正如我们所预料的,新小说家拒绝这样一种理性化的时间观,因为它意味着叙述中的时间性渐进和时间的分类,他们将时间与一种客观的时间性对立起来。”[4]在萨洛特的《童年》当中,井然有序的时间概念被颠覆,过去、现在和将来仿佛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直觉和非理性所控制的心理时间将接收到的印象和感觉放置在一起,于是我们刚跟随作者来到她的床边,看到她因爸爸的离去而难过和不安,转身就又被爸爸从马车上抱下来和爷爷奶奶见面。

虽然在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划分上普鲁斯特与柏格森持相同的观点,但两人在具体的哲学观上存在明显差别。柏格森提出了十分重要的“绵延”观,这一“绵延”是指时间具有不间断性,是心理上的延续。而普鲁斯特却认为时间是具有间断性和不确定性的,处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时间的间断性引起了空间的间断性[5]。普鲁斯特起初想把他这部回忆巨作的总名称定为《心灵的间歇》,后由于出版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改动。从他最初对总书名的构想便可看出他对时间的哲学思考:艺术是时间的主人,当它选择生命中某个时刻时,这个时刻便成为永恒。但这些时刻并非是延续不断的,而是相互割裂的,是心灵在不同时空下的休憩。《童年》也正是由一个个缺乏连贯性的回忆片段组成:时而是叙述者在卢森堡公园里和别的孩子一起开心地推小船、滚铁环、跳绳,时而是和妈妈、柯利亚一起散步说笑,时而又是父亲喂“我”吃草莓酱……这也正说明了萨洛特的时间观和普鲁斯特是一致的。

在心理大师普鲁斯特独特的时空观的启发下,萨洛特的小说呈现出与《追忆似水年华》相似的时间机制,两部作品都体现出对时间的思考和把握,是“内心时间”或“心理时间”的文学化身,将直觉和非理性提到一定高度,在文学艺术中找寻永恒。

三、结语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凝结了他毕生心血,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和人生的重要思考,极具现代性色彩,在整个人类文学史上都可看作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化宝藏。综观20世纪法国相继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如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等,虽然有各自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但在表现手法上无不带有普鲁斯特这位先驱者的深刻印记[3]2。萨洛特的《童年》中的回忆方式和时间机制都是对普鲁斯特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普鲁斯特对新小说派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另外,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20世纪重要文学流派对普鲁斯特也有着不同角度的接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M].周克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娜塔丽·萨洛特.童年[M].桂裕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3]張寅德.普鲁斯特小说的时间机制[J].外国文学评论,1989(4):47-53.

[4]克洛德·托马塞.新小说·新电影[M].李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户思社,孟长勇.法国现当代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健

[作者简介]李玉珊,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猜你喜欢

童年普鲁斯特影响
普鲁斯特遗作即将出版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