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2016-12-26杨雯珺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童年回归现状

杨雯珺

摘要:童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快乐的童年更是对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如何度过我们的童年实质是一个教育的大问题。本文剖析了童年这一阶段在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实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知识中心,成人中心,成绩中心,未来中心的问题,最后呼唤快乐童年的回归。

关键词:童年;意义;现状;回归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74-01

童年是什么?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时,每天都是新奇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童年在他笔下是熠熠生辉的,是充满诗意的,的确,当今很多成人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总是充满着无穷的乐趣,童年的一切回想起来也总是满满的幸福……然而很多现在的孩子提起童年,不再是快乐的童年,而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他们好比是束缚在笼中的鸟一样,总觉得童年没有什么可说的!难道美好的童年正在逐渐消失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想之所以许多成人对童年的回忆总是充满向往,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快乐的童年被谁偷走了呢?童年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很多大教育家、哲人、诗人等对童年的认识也都发表了他们自己的见地。如夸美纽斯认为儿童可以成就未来的成人;比利时作家弗朗兹·海伦斯认为童年从不曾离开过成人的精神生命,童年的烙印会跟随成人一辈子;老子也曾提倡我们应“复归于婴儿”,把自己放空、缩回婴儿状态去思考一切问题;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哲学教授马修斯等则认为“儿童就是哲学家”,儿童的很多想法是我们成人无法企及的;而艺术大师梵高常常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寻找着艺术创作的奇思妙想,儿童那种原生态的东西正是我们成人所匮乏的。此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这样提过:儿童不仅是一个生物个体,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意义存在,它决定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程。裴斯泰洛齐认为童年就好比大树的种子,蕴含了一切可能性。故可以说童年之于成年,童心之于精神世界,便同根之于大树。

然而反观目前的儿童教育,我们不禁发现快乐的童年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的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中心,即儿童教育的目标已被片面、狭隘的定位为掌握学科知识;成人中心,即幼儿园内部的一日生活完全由教师一人决定、发起、延续与终结,缺乏对孩子自主愿望的关注,却又对之进行着过度的干预和支持与帮助;成绩中心,即教育评价标准片面化,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儿童身心发展的多元化与差异性被忽视;未来中心,即幼儿教育观念功利化,成人以“透支”或“牺牲”着孩子们当下快乐的童年为代价,让孩子在“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聒噪声中,追求着未来某种不可预测的生活。

王富仁曾批判过当今的儿童教育:我们现代儿童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的太晚,而是被破坏的太早。他们过早地被置入一个成年人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与决策力,一切听从成人安排,孩子们坐享其成,堕欲思考和想象,他们还来不及仔细品味童年生活的乐趣,就已经被成人催促着体验着成人的生活模式与世界,那么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类精神与文化的悲哀。

故我们呼唤快乐童年的回归。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认为,童年并非就意味着孱弱,它是一种力量。他说:“我从童年里汲取了最多的养料,今天,我所感觉到的,我的基本认识,都与童年的一切原生性的东西有关。”所以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请不要用你眼中所谓的正事打扰孩子;当孩子在心中编织着美丽的梦想时,请不要用你脑中的现实教条去纠正孩子……正如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快乐的童年应该让儿童无拘无束的嬉戏玩耍,毫无矫饰的展现喜怒哀乐,鼓励他们畅游于泛灵主义的童话世界,鼓励他们哲学般的发问,鼓励他们尽情焕发诗意盎然的奇思妙想,展现他们超印象派的绘画天赋……让儿童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吧,因为快乐的童年会带给人类一切惊喜与奇迹!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根荣,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刘晓东.论“儿童是成人之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5-70.

猜你喜欢

童年回归现状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