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藏餐英译研究

2020-09-02薛悦歌陈华杰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英译

薛悦歌 陈华杰

摘要:“中国菜”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重要名片,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大多数地区针对当地饮食文化进行英译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规范措施,但在民族特色鲜明的西藏地区,与其相关的饮食文化英译研究寥寥无几。通过对西藏餐饮业的藏餐英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跨文化传播的宏观视角提出藏餐英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文化外宣目的,宣传和传播西藏民族文化。

关键词:藏餐 跨文化传播 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96-02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重要契机,实现跨越式升级发展,同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由于西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藏餐具有自成菜系的习俗风格,几千年的历史岁月,展示了藏族灿烂的饮食文化,但与其相关的饮食文化英译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整理了藏餐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提出菜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推动西藏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藏餐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搜集了西藏自治区各市和地区知名餐厅及酒店的英译菜单作为例证,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以便找到更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持续增长,但有英译菜单的餐厅在拉萨市及其周边市景区占大多数,其他地区寥寥无几。笔者在搜集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餐厅选择使用翻译软件或其他方式翻译菜名,翻译结果参差不齐,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拼写错误

“肉丸子”的譯文“Meat bool”中的“bool”应为“Ball”;“人参果饭”的译文“Ginsen Rice”中的“人参果”译文应为“Ginseng”;“酸奶派”的译文“Yogurt Pia”中“派”的译文应为“Pie”;“牛肉饺子”的译文“Tibetan Yak Meat Damplings”中“饺子”应为“Dumplings”。

(二)大小写误用

菜名翻译时,实词采用首字母大写形式,虚词采用小写形式。但笔者在搜集整理英译菜单的过程中,发现译名大小写形式各异,缺乏规范统一,例如:“牛肉汤”译为“Yak beef soup”;“藏式孜然牛肉”译为“Yak Beef With Cumin”;“锅贴饺子”译为“KOTHAY MOMO”等。

(三)菜名翻译错误

“酸奶蛋糕”的译文“Saffron Cake”中“saffron”是“藏红花”之意。“青稞蛋糕”的译文“Lemon pie”是柠檬派。“高原牛蹄”的译文“Yak leg”中“leg”指的是“腿”,而不是“蹄”。“煎牛肉肠”的译文“Fried Mutton Sausages”中“Mutton”指的是羊肉。“炒羊肺”的译名“Lung Fried”也会让外国游客瞠目结舌。

(四)一名多译

一名多译即指同一道菜有多种翻译,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当地主食以牛羊肉为主,“牛肉”被译为“Yak/Beef/Cattle”等,当地的牛肉都是牦牛肉,可翻译为“Yak Meat”,“羊肉”也被译为“Mutton/Lamb/Sheep/Goat”等,应区分应用。

(五)菜肴信息缺失

“油菜炒牛肉”的译文“Sauted Baby Cabbage”中缺失牛肉,“香辣青稞牛肉”的译文“Spicy Beef”缺失了青稞,“椒盐牛舌”的译文“Salt and Pepper”缺失了主食材牛舌等。

(六)音译代替翻译

从音译法的翻译实践来看,大多数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以人名、地名、品牌、标志性建筑物为主,部分民族特有的事物,翻译时为了保持其民族特色,故使用音译法保持原有的韵味。例如:西方食物cheese被译为“芝士”。音译法在使用时要遵循统一规范、约定成俗、自然选择三大原则,才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1.汉语拼音代替翻译

馒头音译为“Momo”,包子音译为“Baozi”,粽子音译为“Zongzi”,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外国友人所熟知。诸如此类约定成俗的译文,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相对于意译来说更加简单明了。对于没有明确的音译词,为了便于外宾理解,可使用意译法进行翻译,选取中外共有食材英文词汇,例如:“薄饼”音译为“Bobing”,不如意译为“Pancake”。

2.拉丁文代替翻译

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藏式餐厅直接将藏语发音换成拉丁转写的英语发音,例如:“酸奶饭”音译为“Somday”,“牛肉面”译为“Shabaled”,此类译文给外宾理解设置了障碍。为了使外宾理解,选用音译加注法较好。但如藏族特色食物“糌粑”的拉丁文,由于传广度高,已达到约定成俗、自然选择的效果,便可沿用选择。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菜名英译原则

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强调译文对译语受众与原文对原语受众所产生的等效性。对于菜名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来说,首要方面是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其次是文化的传播,使读者在享受菜品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中国,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翻译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在翻译时所遵循的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语义贴近原则

跨文化翻译必须确保两种语言的意义相近和相同,这对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应深入了解翻译二语之间的文化,搜集相关资料,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同时应确保所选语义充分体现原语语境下的语言特征,使翻译结果无限接近于原文意义。

(二)文化传播原则

菜名的翻译始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角色。若菜名翻译过程中丢失了文化,固然不能历久弥新,故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词汇在最大限度上接近菜名背后的文化意义,为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贡献,特别是写意菜名背后的文化。写意菜名包含特有的中国文化和民族语言特征,就跨文化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采取音译加注的方式。若采取直接意译的方式,菜名冗长,不利于食客点菜,影响经济效益,故音译加注是对菜品原有文化的最好输出,“音译”是对菜名原有的保留,“加注”是对菜名背后的文化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起到跨文化传播的作用。

(三)简洁原则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译文简洁明了易懂对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菜名的翻译更应该符合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理解,无论是写意型还是写实型菜名,都需要简洁易懂。若菜名是写实型,可以直接根据本名翻译菜品的主要食材或加上烹饪方法。写意型菜名的解释部分也应选取重要部分进行翻译,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播文化。

三、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藏餐英译方法

中国自古以来,对吃尤为讲究,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而且注重菜名寓意,但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食物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菜品以主食和烹飪方法命名,故我们在翻译菜名时不仅要注重传播我国特色文化,也要考虑到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对菜名进行功能对等翻译。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对藏族文化有深入了解,架起“传播文化的桥梁”,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藏餐进行英译,如此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对于西藏饮食文化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翻译时既要忠实地传达出原文内容,又要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力求将原文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最好适用于中西方共有的食物材料,既保留了原有的语言文化特点,又向读者传达了较为准确的信息,同时符合西方思维习惯和方式,例如:辣牛肉Spicy Yak Meat,牛血肠Beef Blood Sausage。

(二)做法/口感+直译

中餐菜名有很多以烹饪方法或者口感加上主料来命名,藏餐也不例外,这就要求译者平时多积累烹调的方法并灵活处理。日常我们采用“烤(Roasted)”“煎、炸(Pan-fried)”“炒”(Fried)“炖(Stewed)”“蒸(Steamed)” “煮(Boiled)”等方式,但部分菜名也会突出处理食材的方法,例如:“切成片的(sliced)”“手撕的(pulled)”“切成细条的(shredded)”“切碎的(chopped)”“切成块的(diced)”,菜名中经常出现的口感有“酸(sour)”“甜(sweet)”“辣(spicy)”“脆/酥(crisp)”等。例如:煮牛肉肠(Boiled Yak Sausage),藏红花蒸蛋(Steamed Eggs with Saffron),拉萨脆羊腿(Lhasa Crisp Gigot)。

(三)地名+直译

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餐不同的风味特色,不同地方的口味也代表了不同地区的特色。藏式餐厅为了让游客品尝到不同地方风味的美食,菜肴名字也会通常加上地名以便凸现特色,更好地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特色。例如:藏北烤羊排(North Tibet Roasted Lamb Chops),藏南酥油鸡片(South Tibet Buttered Chicken),墨脱石锅鸡(MoTuo Stewed Chicken),林芝烤藏香猪(Nyingchi Roasted Tibetan Pork)。

(四)介词法

英文注重逻辑感,从而在菜名中经常会使用介词,经常用到的介词有“with”和“in”。“with”前经常为主料,后为辅料,与中文语序恰恰相反,例如:“剁椒羊肉”被译为“Mutton with Chopped Chili”。“in”后边一般接烹饪材料或者酱汁,例如:辣酱牦牛肉(Yak Meat in Chili Sauce),香辣青稞牛肉(Spicy Beef with Highland Barley),酸奶糌粑丸子(Tsampa Balls in Yogurt)。

(五)意译法

使用意译法时译者摆脱原文内容和形式的束缚,对多余的信息进行删减重构,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符合译文读者语言习惯。藏餐中也不乏写意型菜名,比如“火红的康巴情”是藏式红萝卜姜汤,可译为“Tibetan Carrot and Ginger Soup”,“莲花盛开”是炒牦牛肉和各类蔬菜,可译为“Fried Vegetables with Yak Meat”。

(六)音译加注法

藏文的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被世界所熟知。为了保持藏餐的特色,可将藏文读音转为拉丁字母进行音译,已被熟知的有“糌粑(Tsampa)”等。我们还可以使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藏餐,传播藏餐文化。例如:藏包 Champa(BaoZi,Tibetan style),藏面 Bothuk(Tibetan Noodles),青稞酒 Chang(Highland Barley Wine),玛生 Masheng(A Cake Made of Tsampa, Butter and Milk)。

四、结语

文化的宣传与传播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特别是在旅游业发达的西藏地区,要把握建设“南亚大通道”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好机遇,规范藏餐翻译,传播西藏饮食文化,推动西藏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李伟俊.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角度看汉语菜名英译标准的确立[D].宁波:宁波大学,2014.

[3]胡鸥盟.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及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4]潘明清,王晓芳.西藏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9-50.

[5]曹水群.西藏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开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80-81.

责任编辑:刘健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藏餐英译研究”(201910694021)。

[作者简介]薛悦歌,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陈华杰,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翻译。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英译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