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统文化在小学思品中的教学实践

2020-08-18黄宝安

教师·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传统文化融合

黄宝安

摘 要:因为国内外的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需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小学思品教育工作者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品教育和指导。而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诸多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如果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那么不但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结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教学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品教学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带给小学思品教学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思品;融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75-02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资源,对学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且其中蕴含了很多的思想品德知识。所以,在小学思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开展小学思品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顺应新课改需求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教学进行融合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优越。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冲击下,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被忽视,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瑰宝,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不能让它流于表面,应该更深层次地融入学生内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的是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教会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隐含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这点来看,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相似点,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正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思品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时代的特征对思品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的融合,为小学思品教学提供了重要契机。尤其是在现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思品教学应该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基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动小学思品教学的发展。而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思品教育的推动。

二、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教学进行融合的教学策略

由于常规的教学活动受到教学内容、时间、课堂等限制,因此不能够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这就需要小学思品教师发挥其教学智慧,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地完善与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思品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思品的过程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進行有效的传承,促进学生的思品核心素养的提升。关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选择合适题材,设计教学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不是盲目开始的。为了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我们必须做好前期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预先做好一个方案,确定各个环节,并作出安排。对此,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文化的共通性,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甚至开设第二课堂,将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以便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

比如,六年级上册的“社会文明大家谈”这一课,就非常合适。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寻找古人讲文明的小故事,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对,说得对。在活动中,学生自然地接触到《礼记》《论语》等相关国学知识,古人的经典语句,以此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祖先如此文明待人,与人和谐相处,现代的我们应该让文明传承远播。现在人跟人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拘泥于自己小团体、小地方,外出旅游可以接触到其他地区的人,甚至外国人,风俗各异,这时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这个环节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但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更要懂得设计教学,让思品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1]

(二)结合校园活动,相机渗透

教师是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脱离现实生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中的人,更应该与时俱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思品是一门生活学科,更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风俗特色,特别是节日、活动。因此,学校也可以借此时机,利用这些既有的资源、平台,发挥教师的智慧,有机地结合思品内容,适当开展各类活动。

例如,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秉承着奉献社会、温暖他人的观念,古槐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了“衣旧情深,爱心传递”的活动,让困难家庭温暖过冬,解决冬季生活中的困难。在这种契机下,思品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思想渗透,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衣物具体寄去哪里?寄给谁?但是我校附近就有一所希望小学,那里的学生生活贫困。我们可以以此为缩影,事先以视频、照片向学生展示那里的生活环境,带来直观视觉冲击,让他们的困苦生活与自身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原来还有人如此的贫困,由此激起学生内心的友爱之心,学生积极配合学校捐赠衣物,之后对这个活动进行跟踪,贫苦学生穿到新衣服时那种由衷的快乐笑脸,让我校学生明白他们的爱心被他人真实地接受了,并实实在在地帮了他人!

又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趁着这一节气,向学生介绍节气的由来,冬至吃饺子、汤圆,这是我们的文化,可是真的是为了吃吗?实际上我们吃的是期望——阖家团圆。学校举办冬至节鼓励学生学做汤圆,回家帮着爸爸妈妈做汤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汤圆,从小培养节假日一家团圆,关爱家人的情怀。[2]

冬至结束回到课堂,教师可以继续发问:每年的春节为什么会有春运、买票难的问题,以及交通拥堵,汽车站、火车站爆满的场景?以图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浩浩荡荡的“奔赴大军”,如此难,为什么还要出发?年年如此艰辛奔波,恰恰是因为他们家在那。他们在告诉世人,再远,再挤,再难,我要回家,看看孩子,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好吗?家是要团圆的!他们的家人在另一头翘首期盼着他们的回归。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现在的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在春节到来之际,他们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人的爱,也许是短暂的团圆,也许仅仅是无奈的跨国电话,然而,这里含着他们的爱。学生从中感受到春节这个节日的内涵,他们的情感也受到了洗礼。

现在的学生生活越来越优越,在追求更优质的生活中,自由奔放、勇往直前,很容易忽略家人的期盼,甚至造就一批空巢老人。关爱他人、关爱家人这些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更应该让它更好地传承下来。

孝亲美德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校园活动、节假日等各种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使得生活与教学结合,不仅会增加趣味性,也会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它并不是糟粕,可以说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

(三)联合家校活动,促进教学

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对学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影响非常大,更需要教育的一致性,以便更快地促进学生进步。如果各自发展,甚至互相矛盾,只会让学生茫然,无所适从。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增强彼此交流、互相理解,促进教育的一致性。

比如,以上列举的校园献爱心活动、冬至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如果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那么教师的所有想法都会化为乌有。教师利用微信群、QQ群向家长说明活动意图,寻求家长的理解,倡导家长积极配合。部分家长甚至自发地建议,自备材料,在学校食堂,孩子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让更多的孩子切实参与,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和家人继续分享,营造更好的气氛。

家校联合活动的开展,即在学校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群力群策,家长与学生一起活动。家长对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的理解,可以帮助孩子很快融入活动,感受节日活动的氛围,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并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它。

(四)回归现实生活,提升高度

小学思品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强调的是德育的功能。在教学的结尾,要回归现实生活,我们教学的目标不是为道德而道德,而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提升自我的品德,从而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改善整个社会的风气。俗话说得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比如,冬至献爱心活动结束后,在回归生活,回归课堂时,教师更应该做好总结,通过留影照片去赞扬某些学生的品质,提示家长,让他们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冬至包饺子时,瞧她的手法娴熟,一看就是个劳动小能手;家长帮忙时,你看他们的通力合作是多么完美,一人握粽子一人捆草绳等,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只有他们对这些传统美德有一定认知认同时,才会自发地做出响应,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格,从而达到上思品课的目标,深化了品德的内涵。

三、结语

一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文化的传道者,让祖国瑰宝——传统文化能够延续下去。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活动为方式,在小学思品中传播传统文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学生在思品课上学到的不仅是道德知识,更有对传统文化深度的理解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徐 诞.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6):74.

[2]张月铭.刍议小学品德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师道教研, 2017(6):116.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传统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