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改善亲子关系的实践探究

2020-08-18孙清展曹蕊

教师·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亲子关系实践探究

孙清展 曹蕊

摘 要:高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和父母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因而家校协同改善高中生亲子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现今高中生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关键词:家校协同;亲子关系;实践探究;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17-02

亲子关系简单来说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电视节目颇受观众喜爱,这充分说明广大家长一直都很关注亲子教育。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心智已逐步趋向成熟,但并不稳定。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和生理比较特殊,由情感、认知、行为和态度的不相容性引起的亲子冲突,造成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厌学、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不良等情况,甚至伤及自己、家长和教师等。因此,开展家校协同改善亲子关系的研究,以建立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在面对亲子关系问题时,我们迫切需要一套积极且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来解决。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高中生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家校协同在改善高中生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家庭交流的问题

1.信息交流不通畅

家校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盖斯威奇指出,信息缺乏是形成家校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校交流时,班主任不能及时传递一些文本性的家校交流材料,如学生的成绩单、家长手册等。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但是受上网条件和家长对电子产品使用水平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并且网络媒介起到的交流作用不大,班主任很难与家长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也较难针对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2.信息关注面狭窄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现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但家校合作围绕的中心问题仍然局限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不少家长在与班主任的沟通中往往只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出色?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如何?孩子考试考得怎么样?”等。他们甚少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甚至只有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才会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3.沟通连续性差

不难发现,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往往是集中在几个时间段进行的,如大型考试前后、学生生病前后、家长会等,其他时间段家校基本无沟通。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在与班主任沟通后,很少主动再次联系。家长不知,在班主任“传道授业”之后,往往需要家长的持续跟踪和反馈,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就学生现下的发展情况制订阶段性的可行性目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与强化。

(二)家庭与学生交流的问题

家长和孩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互不理解,尤其是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再加上孩子情绪不稳定,极易做出极端事情,轻则和父母“冷战”,重则打骂父母。

(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问题重点体现在班级管理中。①学生学业压力大导致负面情绪多发,影响班级的和谐。②不良社会风气,如崇拜主义、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颓废的思想,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强烈冲击,影响班级常规管理。③在不当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傲慢、狂妄自大,且易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为班级管理留下了隐患。④一些学生的父母在外经商和打工,以致学生缺乏管教,这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家校协同在改善高中生亲子关系中的方法尝试

(一)家校交流篇

1.采取多种交流手段,保持信息通畅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以在开学前就通过电访、家访等多种形式与班级所有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还可以在各学期开始时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借助微信进行微调查,以获知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以及父母对子女和学校的期许。并且借助钉钉、微信群、QQ群等,定期展示班级工作、学生活动,同时向他们传输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2.明确家校双方责任,把学生纳入交流圈

學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等),让家长熟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定期开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让父母知晓孩子在学校的发展和成长情况,提出办学建议;成立班、校级家委会,聘请关心学校、热爱教育的家长为家委会成员,并颁发证书。当然,学生是家校共育的主体,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二)家长教育水平提升篇

家庭教育讲座是提高家长整体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校可邀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专家和名师来分享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可面向家长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1)《“赏识教育”不是不批评》中提到,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更要对孩子的“负面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

(2)《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中提到,人格常常是底线,日常教育时不要随意贬损孩子的人格,而是要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因为这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础。建议家长学会放手、容忍和克制;给孩子品尝“苦果”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三心:责任心、同情心和感恩的心;做到“处处有教育”,规则制订必执行。

(3)《风雨中长大的孩子更具竞争力》中提到,溺爱有时就是“溺害”。邓颖超同志曾经说过:“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以激发其潜能,创造无限可能。

(4)《好习惯,好人生》集中于如何培养三个好习惯。一是让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第二,培养孩子的能力,即“知爱,惜爱,会爱”。三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父母心理健康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中提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且父母尽量少“唠叨”;亲子教育中,少刻板教育,多加入幽默的“调料”;多感恩,少抱怨;快乐要分享,痛苦可以分担。

(6)《单亲家庭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就单亲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沟通等众多方面作了详细讲解,效果明显。

(7)《压力情绪管理及有效沟通》从家长心理、学生心理分析入手,从压力、情绪、沟通三个维度,帮助家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应对平时生活和考试中遇到的压力,管理情绪。

(三)学生感恩意识激发篇

(1)开展“每日一赞”活动,实施多元表扬,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本着预防、“治未病”的原则,在高一就开设有关亲子关系的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开展“爸爸妈妈的一天——我见证”主题体验活动,在征得学生及其父母的同意并配合下,采取以下形式:观察爸爸“打工的一天”、妈妈“持家的一天”,注重感同身受,强调心得体会。

(3)举办班级或社团辩论活动,如“《大长今》和《甄嬛传》,你认可哪种成功?”“心里话和父母说还是和朋友说”等活动。

(四)学校有效管理引导篇

(1)亲子类节目互动。组织亲子成员观看《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这类节目关注度高,容易引发探讨与共鸣,对亲子关系良性发展起到催化剂作用,可以组织亲子成员集中观看,也可让其各自回家观看,看后交流观后感,留家庭作业并反馈,如“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其中有哪些是值得你借鉴的东西、哪些是需要摒弃的做法”等,强调“入戏”、感同身受、反思与提高。另外,模拟湖南卫视的亲子教育类栏目《变形记》模式开展拓展活动,环境的改变往往对孩子的心灵有较大的冲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不易。安排亲子心理剧表演,根据生活中学生的亲身真实的经历改编,以舞台剧的形式,以学生自导自演、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表演,演员和观众可同时受到启发教育,进而反思、改进。

(2)加强班级管理,以良好班风促进亲子关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加强核心班干部培养,组建过硬班委团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公约,养成良好班风;积极开展各种班团活动,特别是和睦亲子关系典型评比活动。

(3)亲子心理班会。心理教师或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一场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班会,方式可以为亲子互动游戏、角色互换亲子心理剧等。甚至可以“走极端”,设置“失去父母的世界”情境,讓学生感受到平时的“正常”一下子变得不正常,平时的“唠叨”一下子变得“无人问津”,平时所拥有的一切都变了,该怎么办……现场讨论、发言,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珍惜父母,父母也可以反思平时的不足,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

三、结语

基于学校、家庭和高中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为了家校协同达到促进亲子关系改善的目的,本文总结了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家校协同为基础,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家校协同改善亲子关系的基本方案。方案的实施需长久地坚持,教育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笔者深感任重道远。不足之处,有待实践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张 林,邢 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61-64.

[2]陈 晟.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84.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亲子关系实践探究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