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实习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对策

2020-08-15韩惠文潘文文郑喜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0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心理

韩惠文,潘文文,郑喜灿

(河南郑州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职业暴露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暴露在危险中,可能造成健康安全风险的情形。大量的研究证实,临床实习护士为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但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概率大大超过在职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日益多元化[1],困扰着临床实习护理人员,影响实习护士的身心健康。职业暴露容易导致感染等风险,使得实习护士担忧心理强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表现,同时学习环境的改变、安全防护意识的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进一步增加了实习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针刺伤为实习护士中最常发生的职业风险之一,也因此导致他们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在进入临床实践前,院方对实习学生的院感理论培训及考核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综述。

1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 损伤性危害

这是实习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途径。锐器伤一方面会引起机体损伤,另一方面会使病原微生物随着血液在体内播散,即发生血源性传播。研究显示,临床护士是发生血源性传播这种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1.2 物理性危害

临床治疗仪器设备众多,如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这些仪器需要通电后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低频噪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导致焦虑、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加速、注意力变差等,导致增加工作差错风险,因此护理人员承受着较重的心理负担,身心健康均受到不良影响。此外,临床护士日常护理操作常需要弯腰、用力,如给患者翻身、搬抬患者等,容易导致腰肌劳损等。长时间的走动或是保持同一姿势站立,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1.3 化学性危害

护士频繁接触一些药物和日常消毒中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戊二醛等),会损害呼吸系统、黏膜、皮肤等,导致护士出现头痛、呼吸困难、记忆力变差等表现。情况严重的还可发生变态反应、哮喘等,接触抗生素也是发生职业损害的潜在风险。化疗药物接触的时间较长,即使是超低剂量的,也会对护士造成各种损伤,导致恶心、头痛、皮炎甚至器官损伤、生殖发育毒性等。

1.4 生物性危害

医院聚集着各类微生物,病区内,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都是重要的污染源。日常护理中,临床护士对这些污染物频繁接触,十分容易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脓液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研究显示,我国有10%的人患有乙型肝炎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丙型肝炎也是近年来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传染性疾病,此外,近年来医院收治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得临床护士面临较高的职业感染风险。尤其是一些HIV感染者,害怕被歧视而刻意隐瞒病情,从而增加了护士的潜在危险[2]。

1.5 心理社会性危害

新进护士的知识掌握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待遇、地位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目前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比例失调,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使得护士需要承担更为繁重的工作,导致缺乏职业认同感、成就感,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容易放松警惕,使得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因此增加职业伤害风险。由于护理工作繁忙、紧张,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倒班制工作状态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食欲,还可导致发生消化性溃疡、贫血、神经性头痛等,从而降低免疫力,使其成为易感人群。对护士的心理、行为的不良影响,造成职业危害是难免的[3]。

2 职业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2.1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强调标准预防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丰富的职业暴露知识以及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完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强化个人防护,避免生物感染,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和完善预防职业暴露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加强护士的学习培训,纠正临床护士工作中存在职业损害风险的错误行为,同时职业防护教育应当贯穿于在校教育以及终身职业教育[4]。强调标准预防,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及时隔离,不管接触者是否有破损黏膜接触、血迹污染接触等情形,均应做好防护措施。标准防护,对血源性传播、非血源性传播均应加强预防;强调双向防护,一方面防止病人将疾病传给医护人员,另一方面防止医护人员传给患者。加强疾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分析,重点进行隔离防护[5]。

2.2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预防意外伤害

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在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的时候必须戴手套。若诊疗操作中有可能出现喷溅现象,则应穿好隔离防护服,戴好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等。如果临床护士存在手部皮肤破损情况,在有可能接触以上污染物的操作中应当戴双层手套。针头等损伤性污染物使用后需要放在专用容器盒中。接触各类可能造成职业损害的消毒剂、药物等,应当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取放时戴好手套、口罩等。进行需要护士陪同的放射性辅助检查,应当穿铅衣、戴铅帽[6]。紫外线消毒时,需要将无关人员请出房间,操作护士不要直视光源,做好眼部的保护。进行化疗药物的配置应当有专门的化疗药配置中心,实施集中管理,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化疗操作时戴好口罩、手套,降低药物毒性损伤[7]。对于需要接受注射的患者配合度不佳时,应当在他人的协助下实施操作。应当戴手套、使用止血钳取舍各种锐器。割锯安瓶前,应检查安瓶有无裂痕。对发生皮肤黏膜损伤的情况,不能进行局部按压,而应当从伤口中轻轻挤出少量血液,并反复使用生理盐冲洗,进行消毒后再给予包扎。如果伤口被HIV、HBV病人血液污染,需要马上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总之,提升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2.3 注重主动防护,防患于未然

对每一名临床护士均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体检,同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使临床护士的免疫力得到提升。

2.4 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人员配置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作需求对护士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编制。对护士的排班采取弹性制,保证护士精神状态饱满,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另外适当提升护士待遇,稳定护理队伍,减少因疲劳、精神松懈导致的职业伤害[8]。

2.5 加强护理人员心理辅导,提高适应能力

心理因素可导致护士出现紧张、焦虑、烦躁、工作懈怠、责任心不足等现象,另外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会降低护士的机体免疫力。因此,应当做好护士的心理减负,使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心理承受力得到提升,并具有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降低心理危害[9]。管理人员应当多关心、理解临床护士,工作量、护理排班进行合理安排,让护士能够保持精力充沛、心态积极健康,在更为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另外,应当指导护士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机体抵抗力得到提升[10]。

2.6 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

面对职业暴露,临床护士应当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发生锐器伤,及时从近心端向远心进行受压部位的挤压,使污染血液被尽量挤出,并用肥皂、大量流动水等进行伤口的冲洗,之后75%酒精擦拭消毒。若有感染HIV的可能,需要及时向上报告,做好检测以及观察、治疗。对这类护士还应当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心理评估以及干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总之,职业暴露是临床护士工作中无法避免的工作风险,这种职业风险近年来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要想降低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临床护士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11]。要想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还需要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知识的教育培训以及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正确认知职业暴露,完善护理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提升工作的安全性[12]。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心理小测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