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数学“问题提出”教学初探

2020-08-14林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学习共同体数学教学

林芳

【摘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将“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运用“问题提出”教学,提高自身的“问题提出”教学能力,给予学生“问题提出”的机会。同时,借助学习共同体,集小组力量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提出   学习共同体   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旨在告诉教师,课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课标》强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明确了“问题提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带领下,从“问题提出”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提出”教学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

一、借助“问题提出”抛转引玉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较多学生只注重形式、不求甚解,导致思维的肤浅,学习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恰当的提问或采用问题提出教学,抛转引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协作解决问题,进行教与学的翻转。

在“完全平方公式”学习时,常出现学生只记住完全平方公式的表面形式,对公式的特征未真正掌握。教学时教师经常采用“课堂提问”方式,让学生观察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回答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课堂提问方式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学生仅是被动接受教师已经设定的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可尝试采用“问题提出”方式。先要求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互译”,同桌之间交流,形成对公式的初步认识。

师:请尝试归纳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提问题。

分析:学习共同体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翻译”和变形,同桌之间讨论、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协同学习,发现公式中的结构特征。“问题提出”教学,教师给出数学情境,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投石激浪,训练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深入思考,学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深刻理解。学生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发现完全平方公式本质是两数的和a+b、两数的平方和a2+b2、两数的积ab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小组交流公式的变形情况,提高学生对公式的特征识别,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二、借助“问题提出”巧用变式

深度学习是思维的框架,是为思维而教,为智慧而教。怎样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一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二是学生有想动手做的冲动。如何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动手做的冲动?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提出”有效地运用变式,挣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切入”,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互为倒数,运用整体思想,本题类似于原题。结合完全平方公式本质是两数的和a+b(或两数的差a-b)、两数的平方和a2+b2、两数的积之间ab的关系,本题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变式2中,条件x2-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x3-8x+5是最高项是的x三次方,不是分式形式,于是可以考虑用降幂思路,将x2-3x+1=0转化为x2=3x-1,次数从二次降为一次,x3-8x+5中的x3=x2·x=(3x-1)·x=3x2-x,次数从三次降为二次,再代入x3-8x+5继续降次,直到求出值。变式3考查方程的根的定义,得a2+a-1=0,将       +       化为          ,问题解决。通过“问题提出”,学生尝试提问题,对原题进行变式,教师在学生“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变式。巧用变式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以一道题为载体理清同类数学习题。

三、借助“问题提出”扩充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联系,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同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融入群体,敢于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乐于与他人分享合作。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习题和提问题,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小组协同学习的实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的理解,考查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在两个概念學习之后,将两者进行对比,从概念、图象等方面梳理分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给学生“问题提出”的机会,怎样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提出问题,我有其他角度可以提出问题吗?

四、借助“问题提出”试错纠错

有效的纠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营造错误情境、进行正确归因、及时纠正指导、加强归纳总结进行纠错教学。

在《有理数混合运算》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第一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写出错因,重新解答。

第二步:小组协作交流,核对答案,有疑问的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小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以解惑,一问一答,一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师:根据以上3道题目的纠错,同学们归纳了错因,接下来,你是否能给同桌也出两道类似的题目?

学生根据带分数易引起的错误,设计了习题:

学生在协作学习中,通过讨论,进行了改编:

分析:在纠错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订正,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接着引导小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合作交流,汇报补充,能使协作学习过程呈现出“组内分享”,“师生互助”,“生生联动”,甚至是“组间互助”的主动学习、安静倾听、积极分享、内化能力的和谐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问题提出”教学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运用“问题提出”教学,提高“问题提出”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是为了提出问题而粗浅地“问题提出”。教师在积累“问题提出”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提出”,在模仿层面上逐步提出开放性问题。借助学习共同体,在个人思考容易出现瓶颈的情况下,集小组的力量借力发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蓉,冉彦桃,刘碟,等.教师“问题提出”数学知识建构 [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2):13-17.

[2]俞世平.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活动案例分析——以轨迹方程的求法为例 [J].数学教学,2018(6):18-21+38.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学习共同体数学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